条健康标准是比较全面,但不是很好记,因为描述得不是特别规范。
第一条标准是有足够的精力,从容不迫应付日常生活、工作压力而不感到过分疲劳和紧张。这讲的不是身体的指标,不是身体的状况,这更多的讲的是心理,精神饱满,朝气蓬勃,处事乐观,态度积极,勇于承担责任,大事小事不挑剔。在健康的指标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在整个健康观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身心是否健康,用“五快两良好”来概括和总结:“五快”是快食、快言、快便、快语、快行,“两良好”是指良好的个性、良好的人际关系,前五个是身心健康的共同的指标,后面更突出的是心理健康。十五六年前我在日本留学学习心理咨询,当时老师让我们去读心理健康的标准,因为心理学的目标是要促进每一个人能够自信、自立、自我确定,同时能够更好适应社会、维护心理健康,我们读了很多心理健康的标准,不同的专家有不同的说法,越读越糊涂,老师告诉我记住六个字:快食、快言,快便。当你得抑郁症,精神出现严重冲突、焦虑、矛盾、困扰、孤独、寂寞,你会吃什么都不香,什么都不想吃,睡觉的时候难以入睡。排泄很重要,不管是拉肚子还是便秘,都是身心状况不好的表现。快语、快行不是简单地说的是速度,而说的是一种状态,“快行”说的是动作协调,做事情很流畅、自如。良好的个性和良好的人际关系,适应社会首先必须要有人际关系的适应。现在有新的概念叫“啃老族”,英文叫“NEET”,是三种状态、“三不”状态。这些人文化不低,受过很好的教育,到真正踏入社会时,因为学校的教育和社会有区别,发现社会的环境与学校不同,不能适应社会,不能和领导同事协调关系,自己承受不了就不工作,回到家里吃老的,喝老的,用老的,这叫“啃老族”。这是一种社会现象,世界各国都有这种“啃老族”。这些人不是不聪明,他们有很好的学历,甚至不乏名校毕业,但他们不能适应社会,走入社会后发现工作压力太大,任务太重,不能和各种不同性格的人相处。去年美国一家咨询公司曾经调查了21个跨国公司人力资源的负责人,问他们中国的毕业生在国际人才市场竞争的状况,总的结论是中国是人力资源大国。2006年是430万毕业生,今年是495万,是大国但不是强国,中国的大学毕业生能够在国际人才市场竞争并能够获得工作机会的人的比例最多不到10%。同样是发展中国家的印度,一些地区的贫困程度和发展状况连中国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水平都达不到(印度是贫富差距非常大,发展很不均衡的国家,但印度同样是发展中国家。同样是在亚洲,同样都是大国),印度毕业生能够适应国际市场竞争的比例至少是25%。中国最多不到10%,差距很大。那我们差在什么地方?他们概括了几点:第一是英语。我们从小就学英语,但对语法抠得太厉害,语言最大的功能就是沟通,我们平时说话也有很多错误,重要的是别人要能听懂,学了很多年英语却不会说、不会听,就不能让工具发挥作用。印度的官方语言是英语,开国际会议时印度专家发言是用英语,印度很多的教材都是英文的,英语应用能力确实比我们强。第二是实际技能,最重要的是人际沟通交往的能力。人要发展并不取决于有多聪明,重要的是能否有效和别人沟通,一个人的沟通能力在成功中要占到70%~80%,远比学位、学历重要。如果能和各种不同的人相处,尤其在国际化时代,到跨国公司去工作,有不同种族的人,要和不同的人相处,要能够理解别人与你的不同和差异,尊重别人与你不同的地方,听进不同语言的意见,这是很重要的。否则天天都有文化、观念、表达的冲突,就无法做好工作。这几点让我们看到一个人是否有协调的人际关系对一个人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樊富珉:健康文明从“心”开始(4)
我们说在现代社会身心健康都很重要,心理健康尤为重要。为什么这么说呢?世界卫生组织前几任有一个总干事长有句名言:“必须让人们认识到健康并不代表一切,但失去健康便失去一切。”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健康是“一”其他是零,如果没有“一”,财富、地位、金钱等等都没有意义了,只有“一”立住了,后面的东西才有它的价值。古罗马时代的哲学家说过这样一句话:“心理疾病比起生理疾病为数更多,危害更烈。”我们去医院问药求医,我们觉得自己不健康是因为身体的状况,事实上心理疾病远比生理疾病要多。通过我们对大学生的研究,大学生中有中度心理状况的占10%以上,而有中等以上躯体疾病的微乎其微。在日益发达的社会中心理健康远比生理健康要重要,按照卫生部的调查,在一般人群中,抑郁症的比例大概是6%~8%。心理疾病比生理疾病对人的危害更大。给大家看一个图,为什么说一个人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都很重要?每个人都希望在社会中安身立命,堂堂正正地成为大写的人,这就需要扎根大地,基础稳固才能把人立起来。身心健康缺一不可,没病没残是身体健康的一个方面,还要看体态、体能。现在很多家长因为孩子太胖而发愁,胖增加了心脏的负担,危及健康,同时会影响到个人的自尊,容易产生自卑。体态、体能、体型都是健康的重要标准。心理健康包括了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包括实际的能力,包括我们存在但是还没有被开发出来的潜在的能力。现在讲创新能力的开发、潜能开发非常重要,每个人蕴藏着大量潜在的能力,需要开发出来,每个人很难估计自己的能力大概有多大。给你一定的岗位、机会,你潜在的能力可能发挥出来。如果不去开发潜能,到人的生命终结的时候,很多潜能没有发挥出来是非常遗憾的。非智力因素即我们平时所说的性情,包括个性、情绪、动机、需要,等等。
日本的一个主持人乙武洋匡,他有一本自传体书叫《五体不满足》。只把关注的焦点落在他脸上你会很喜欢这个人,这个人笑容很灿烂,长得也很帅。我以前做成胶片,挡住下面只让学生看这个人的脸,问学生觉得这是什么样的人,学生会说“阳光男孩”、“帅哥”、“灿烂的笑容”,好像很自信,很有追求,很有力量,很充满希望;把下面拿开,越看心越沉重,越看越难过,因他没有胳膊没有腿,是个重度肢体残疾的人。就是这样一个人拥有一个健康的大脑,拥有健康的心灵,拥有健康的成长环境,塑造了他正常的心理,他在躯体残疾的情况下走出了一条不平凡的路,成为不同凡响的人。他是全校英语口语演讲第一名,他不因为自己肢体残疾而让人同情、怜悯,去照顾他。像他这样能够靠自己的实力考进大学,说明他很聪明、智慧。他并不因自己身体残疾就蜷缩在房间里埋头读书,他性格很开朗,很乐观,他参加很多的社团很多的活动,他的同学说平时和他在一起都不觉察他与我们有什么不同,惟一是在运动的时候才觉察他和我们不太一样。他是一个很要强的人,《五体不满足》扉页的照片是他刚从大海里游泳上来时候的照片。他以车代步打棒球(在日本,打棒球的男孩子在同学当中是非常有面子的,棒球运动员是男孩子心中的英雄),他和同学一起打棒球。一般人做到的他做到了,我们做不到的他也做到了,他有毅力,而且在充满关爱的环境中长大。他出生后就是残疾,医生怕他的妈妈看到孩子出生后的样子晕过去,所以准备了氧气瓶、急救包。他妈妈看到这样一个残疾孩子的时候,第一反应是:“我的孩子,终于见到你了,让妈妈想死了。”他在自传上说他妈妈看到他后决定要用心用爱好好养育他,要把全部的爱给他。他成长的过程中有父母、老师的爱。他没有上特殊的学校,都上普通的学校。他到北京来签名售书,用脸和残缺小臂夹着笔签字。当记者采访他对未来有什么憧憬,是否想成家想找个什么样的女朋友时,他很奇怪,他说:“我是一个正常人呀。”他从来没有把自己看成是一个不正常的人。男孩子追求时尚喜欢穿名牌,虽然他没有胳膊,但他有很多名牌的毛背心。他也有梦想,他梦想的女朋友是性格温柔,身高一米六,可以工作,但不要太忙,因为要照顾家庭。如果一个人身体存在缺陷,但只要有健康的心态,就可以克服身体残疾带来的不便,创造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我们身边有太多这样的人,比如张海迪,没有上过一天学,靠自学读到博士,她一直不断努力,不断经营自己的生命,相信自己是块金子就会发光。但如果心理不健康,身体是健全的,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智力不健康叫智残,白痴、傻子会有成年人的体态,但智力永远停留在两三岁小孩的阶段,一辈子要靠别人照顾,很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化的人;另一种是出现精神疾病,人格扭曲、人格分裂,这样的人可能一辈子很难适应社会。如果一个人心理很坚强,能够适应社会,便有在逆境中不被打倒的毅力。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樊富珉:健康文明从“心”开始(5)
邓亚萍,是奥组委的官员,现在已经在剑桥大学读博士。一般人认为她从小打球缺乏系统的文化知识训练,将来只能当教练搞经营。但是邓亚萍克服了身材的缺陷打乒乓球,最后打到世界冠军,凭借自信、拼搏,不仅仅成为世界著名的运动员,也成为学者型的官员。她有不服输、拼搏的精神,退役后走了不同的路——在学术的道路上走下去,她在清华读了外语系,到英国读了硕士,现在在剑桥大学读博士。每个人的生命都有很多种可能性,关键是你如何把握。
人的心理素质包括智力和非智力因素,一般家长会比较注重孩子的智力因素。考试名次、是否能上重点中学在现在的社会条件下是重要的,但不是惟一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对人一生影响更大,不像成绩那样容易去衡量、评估。我最喜欢用这段话来提醒清华大学的学生:“只有优异的成绩但不懂与人交往的人是个寂寞的人,只有过人的智商不懂得控制情绪是一个危险的人,只有超人的推理但不了解自己的是个迷惘的人。”现代社会中人们受教育的机会越来越多,聪明的人、推理能力很强的人、成绩优异的人比比皆是,仅有这些就可以了吗?就一定会在社会上成功吗?非智力因素对人影响很大,你不懂得和人交往,可以关起门来做东西,是个寂寞的人。人和人在现代社会交往越来越频繁,一个人的社会交往、沟通的能力对一个人成功的影响至关重要,如果关起门来只会读书不会和人交往,这样的人在社会上是无法安身立命好好发展的。举个例子,大家都知道马加爵,马加爵是很聪明的。在考研后等成绩的过程中发生了这些事情,为什么他会一犯错就犯这么严重的罪行呢?这是什么原因?按照对马加爵心理的分析可以看到,其实他内心特别渴望和人交往,得到别人的尊重,他的气来自于打牌时同学说他作弊,他什么都没有说,但把话记在心上,耿耿于怀,认为是看不起他,是对他人格的侮辱,由这样一种不满变成怨恨,变成仇恨,最后变成杀机。我做青年心理健康研究二十年,看到人际交往和人际沟通永远是在青少年心理问题中排在前三位的,学业问题和人际交往问题一直是困惑青少年成长特别重要的问题。青少年不仅要有优异的成绩,更要善于、愿意和别人交往,在交往过程中得到友情,被朋友们接纳、尊重、欣赏、肯定。只有过人的智商不懂得控制情绪,在社会生活中很多悲剧的发生都是因为情绪失控是危险的。有个学生学习非常优秀,回家探亲的时候(他家在乡下),因为盖房子挡住了邻居家的光线,邻居家不干了,拿锄头来打不让盖房,他和三个哥哥与邻居打起来了。他受过高等教育,他是博士生,应当知道混战过程中肯定是两败俱伤,应当知道该采取什么样的方法,但他情绪失控,卷入了这样一场邻里纠纷。有人说看到他拿柱子砸到邻居的头上,当时那个邻居的脑浆就出来了。邻里纠纷闹出人命大案,他和哥哥作为犯罪嫌疑人被抓起来了。这让我们很受震动,一个优秀聪明的学生,他是优秀学生干部,平时从来没有劣迹、恶迹,不能说是道德不好的人,为什么在这样一个邻里冲突的过程中成为犯罪嫌疑人呢?是什么导致的呢?情绪失控。很难说情绪失控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悔断肠也没有办法挽回,人要对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大学生犯罪大部分不是有预谋的,大学生大部分冲突是源自于情绪失控,可见控制情绪非常重要。浙江高二的学生徐立猛把妈妈杀了,也是源自于情绪失控。妈妈对他有太高的期望,希望他考上清华、北大。他在学习过程中是上重点中学重点班,但到高中后学习成绩下滑,妈妈非常着急,数落他,不许他打电话浪费时间,不许和同学打球,因为浪费时间,上厕所都不能关门,担心他在里面看闲书。妈妈告诉他要忍着,上了大学一切就自由了。一个孩子在青少年成长时期,没有自己的空间,没有喘息的机会。(我在清华学的是机械制造,我知道机器也不可能24小时工作,机器还需要保养,何况是人!)孩子感到窒息,对妈妈的逼迫产生抗拒心理,但毕竟妈妈是为孩子好。我们理智地想,知道妈妈是为孩子好,但这种好的方式实在是太窒息人了。有一天吃完饭他想看一会儿电视,妈妈没完没了地唠叨,他怒火中烧,手边有一个榔头,拿起来朝妈妈的头上打去,把妈妈砸死了。记者问他在监狱里想的最多的是什么,他说想的最多的是妈妈对他多好,自己非常内疚自责。“如果生命可以替换,宁愿我死换回妈妈,我这辈子不会再有什么快乐和幸福,因为对妈妈的自责会充斥在我的一生当中。”这个孩子平时安分守己,礼貌待人,邻居、学校请求法院考虑到他年纪小给他机会,最后判了12年有期徒刑。当时他是情绪失控,如果当时冲出家门淋淋雨吹吹风清醒一下都不会做出这样的事情。情绪管理是一个人人生智慧的表现。
樊富珉:健康文明从“心”开始(6)
了解自己。很多人看别人的事情看得很明白,但说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却说不清,失败了就觉得自己很笨很无能;很多人对自己的认识是游离动荡,左右摇摆,不很清晰;人在社会中安身立命,却有很多人不了解自己到底要去向何方。了解自己、认识自己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很少帮助学生认真认识我是谁,心理健康教育要帮助人们来了解自己——我是谁,找到最适合自己人生发展的道路,接纳自己、欣赏自己、肯定自己,自强、自立、自爱,帮助人们认识情绪,学会管理情绪,让自己保持愉快心情,能够感受美好的每一天。心理健康教育要帮助我们学习如何与人沟通、善解人意,如何与团队合作,善用团队的资源,齐心协力共谋大业,这是心理健康教育要做的事情。如果心理健康的话,对人的发展影响很大,巴甫洛夫说:“生理健康人会得病,心理健康可以治病。”忧郁悲观都是负面情绪,不健康的心理即负面情绪会让人得病,忧伤肺、思伤脾、怒伤肝、恐伤肾,这是《黄帝内经》中的一?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