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韩信来讲,狄更斯的话也许很合适:这是最好的年代,也是最坏的年代。韩信选对了开始,却选错了结局。
刘邦回长安后,吕后将这事报给了他。
刘邦听了后,心情非常复杂,有惋惜,有可怜,也有一点轻松。
韩信是用兵奇才,一百年也不会再出一个,杀了可惜;韩信为大汉帝国打下半壁江山,最后死在一个女人手里,可怜;韩信迟早要杀,不能留给下一代,但是刘邦只是把他软禁起来,一直舍不得杀,狠不下这个心,现在吕后给他代劳了,也算放下一桩心事。
但是惋惜的成分肯定是最大的。他问吕后,韩信有什么遗言没有?吕后说,韩信临死就说了一句话,后悔当年没听蒯通之言。刘邦说这个人我知道,耍嘴皮子的。
刘邦下令抓蒯通,很快蒯通被送到长安,刘邦亲自审他,
“当年你教过韩信造反?”
蒯通倒是坦诚得很,“是,我是教过,可是这小子他不听,如果听了,哪有今天。”
蒯通的嚣张让刘邦很恼怒,“把他给我煮了!”
“冤枉!”
“你教韩信造反,哪来的冤枉?”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个子高腿长的人先捉到。当时我只知道有韩信,不知道有陛下你。况且,天下有多少人想坐上陛下那个席位,陛下杀得完吗?”
蒯通把这一番空泛泛的大道理讲得慷慨激昂。刘邦既然给了他说话的机会,他也说了,而且说得似乎很有道道理,也就没必要再杀人了,那样反而显得刘邦没胸怀。
蒯通被赦免了。
看到这里,大家有没有发现,只要不影响到刘邦的大业,刘邦对于那种忠贞、耿直、大义的人,是非常宽容、非常欣赏的!田横家臣、张敖家臣、还有这里的蒯通,非常多。刘邦似乎不太看重面子,他觉得这玩意不值钱。
蒯通的结局还是很好的,他去了齐国,做了曹参的门客,曹参做了很长时间的齐国丞相,而且声誉极佳。
后来蒯通专心着书,编了一部叫《隽永》的书,现代有人说这部书就是《战国策》的雏形,当然这个说法是很有争议的,还是留给专更加业的人士去讨论吧。
刘如意从代王迁为赵王后,代王这个位置一直空着,刘邦把薄夫人生的儿子,刘恒,封为代王。
帝国北方的三个王国,燕、赵、代只有燕王卢绾是异姓了。
但是卢绾已经出问题了。
陈豨兵败后,北方的局势表面上稳定了,实则暗流涌动。
陈豨北逃匈奴后,有个人对他产生了很大的兴趣,这个人叫臧衍,是前燕王臧荼的儿子。
正好现任的燕王卢绾也派了一个叫张胜的人来了匈奴。张胜的使命正好是针对陈豨的,他来告诉匈奴人,陈豨已经兵败,不要支持他了。
臧衍开始在陈豨、张胜、匈奴人三方中斡旋。
他告诉匈奴人,陈豨还是有前途的,可以暗中支持一下;
然后又去告诉张胜,说皇帝如果灭掉陈豨,下一个就是你们家燕王了,到时候你也会受牵连,不如让燕王卢绾和陈豨、匈奴人联合起来,这样,皇帝一旦对燕王下手,也好有对抗的资本。
当然,臧衍单靠自己肯定是翻不起来啥浪的,但是他确实还是有点本事哈,能在这几拨人之间撺掇着,竟也成了。
张胜回去转告给了卢绾。而这正是卢绾所担心的,眼看着异姓王们一个个被干掉,自己虽然和刘邦是穿一条裤子长大的老兄弟,也很难保证绝对的安全,还是先找一条退路比较好。
于是臧衍和匈奴人暗中支持陈豨,陈豨则扮演韩王信的角色,继续在边境制造危机,卢绾就在一边作壁上观,他甚至真的和陈豨建立了联系。
卢绾已经很老了,他是无心造反的,他这么做就是给自己找一条退路。卢绾的保密工作还是很好的,刘邦一直不知道他的老兄弟还有这么一手。
周勃和樊哙也只能继续留在北方,对抗陈豨,太尉也要守边了。
韩王信、韩信、匈奴人、臧衍,现在又加上一个卢绾,陈豨的一场叛乱,涉及到境内境外的各种势力,更是大大牵动了帝国的神经。
但是这事还没完,还关系到一个大人物,梁王彭越。
突然想起来,刚刚说到了臧衍,他爹臧荼就是之前最早发动叛乱,被刘邦咔嚓了的那个,臧荼有个孙女,叫臧儿,臧儿有个女儿,叫王娡,王娡有个儿子,叫汉武大帝。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