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十月十九日夜,月黑风高,乌云密布,北宋的皇宫内却灯火通明。赵匡胤,这位四十九岁的皇帝,正与他的弟弟赵光义举杯畅饮,兄弟二人谈笑风生,看似一片祥和。然而,谁也没有料到,这一夜,竟会发生一桩离奇至极的蹊跷事。
次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进皇宫时,赵匡胤却离奇地暴毙在宫中,他的脸上还残留着昨夜的酒意,但生命的气息却已荡然无存。这一消息犹如一颗重磅炸弹,瞬间在朝廷内外引起了轩然大波。
随后,赵光义顺利登上了皇位,但关于他谋害兄长赵匡胤的传言却开始在坊间秘密流传。传言中,那一夜的酒宴上,赵匡胤与赵光义之间的对话充满了暗流涌动,而烛影摇曳中,似乎还传来了斧声阵阵。这一切,都似乎预示着赵匡胤的离奇死亡并非偶然。
按照皇位继承的规则,赵匡胤的皇位本应传给他的长子赵德昭。这位二十五岁的青年,早已成年,智商正常,且从十三岁起便担任贵州防御史,拥有丰富的从政和带兵经验。他无疑是接任皇位的最佳人选。
赵光义却成功登上了皇位,这自然引起了天下百姓的议论纷纷。他们不解,为何赵光义能够越过赵德昭,成为皇帝?难道他真的如传言所说,是谋害了兄长才得以上位?
赵光义听到这些议论后,心中自然是五味杂陈。他明白,自己的皇位得来不易,也深知百姓心中的疑虑和不满。
在宋太祖赵匡胤驾崩之后,他的遗体被庄重地安葬于永昌陵。这片宁静的陵墓之地,却在一日之间被一位名叫苗昌裔的司天监搅动得风起云涌。
苗昌裔,这位精通风水与星象的官员,一日登上了附近的山巅,目光如炬地俯瞰着永昌陵。他凝视着陵墓的风水布局,突然之间,他的脸上露出了震惊之色,口中喃喃自语:“太祖之后,当再有天下。”
这句话在宫廷之中迅速传开,如同一股暗流涌动。每一个字都如同沉重的石头,砸在太宗赵光义的心头。他听到了这句话,心中涌起了一股强烈的不安与警惕。他深知,这句话预示着赵匡胤的直系后人有可能再次登上皇帝宝座,这对他的统治构成了潜在的威胁。
于是,赵光义不得不采取果断的措施。他暗中布置,开始对赵匡胤的直系后人进行打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赵德昭,这位赵匡胤的长子,因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而自尽身亡,他的死因充满了疑点。
赵光义并未因此罢休。太平兴国六年(981年),赵匡胤的四子赵德芳在睡梦中患病死去,他的离世更是离奇至极,仿佛是一场梦境中的噩梦。赵光义的手段狠辣而隐秘,让人不寒而栗。
赵光义终究还是心慈手软,未曾将赵匡胤的第三代子孙斩草除根,这也为他自己的子孙后代埋下了深深的隐患。
自那以后,赵匡胤的后代便如同悬在太宗子孙头顶的一把利剑,时刻威胁着他们的皇位。每当有风吹草动,他们的神经都会紧绷起来,警惕着任何可能的威胁。
熙宁八年,那是一个寒风凛冽的冬日。北宋的首都开封,本该是一片欢乐祥和的元宵佳节,皇帝与民同乐,灯火通明。然而,宋神宗却并未踏出皇宫一步。
他独自一人坐在昏暗的宫殿内,面色沉重,眼前的奏折仿佛成了他心头的一座大山。他紧锁眉头,思绪万千,心中充满了无尽的忧虑和不安。
究竟是怎样的奏折,竟能牵动皇帝的心弦,让他情绪起伏不定?
那是一封匿名举报信,字里行间充满了阴谋与诡计。信中,一个名叫朱唐的山东沂州(今山东临沂)人,公然举报同乡的李逢企图谋反。
正月十五的清晨,神宗皇帝翻开这份奏折,眼中闪过一丝凝重。他的心跳瞬间加速,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握住。那份原本应有的节日喜庆,在看到这封信后,瞬间烟消云散。连中午的御膳,他都没有胃口品尝。
为何宋神宗会如此紧张?原因还要从赵匡胤的后代说起。因为得位不正,宋太宗的后人一直生活在恐惧之中,生怕赵匡胤的后人会来夺回皇位。这封举报信,无疑在他们心中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
为了尽快查明真相,宋神宗紧急下令,派州提点刑狱王庭筠彻查此案。调查结果很快呈上,原来李逢只是因工作失误被罢免官职,心中不满,偶尔发些牢骚而已。至于“谋反”之说,纯属子虚乌有。朱唐之所以举报,完全是出于贪财之心,想通过诬告对方来换取赏银。
宋神宗仔细阅读着王庭筠的调查报告,心中的不安却如同被拨动的琴弦,久久难以平静。他眉头紧锁,思忖着这份看似简单的报告背后,是否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无风不起浪,一个小小的朱唐,岂敢随随便便告人谋反?这其中必定有蹊跷。执政大臣似乎读懂了皇帝的心思,站出来指责王庭筠判处不当。王庭筠身陷绝境,最终选择了一条绝路,上吊自杀,留下了无尽的谜团。
为了揭开这层迷雾,宋神宗决定再次派员审理此案。这次,他选中了御史台推直官蹇周辅,这位在朝廷中素以“善于讯鞫,钩索微隐”着称的大法官。
蹇周辅,一个善于揣摩皇帝心思的人。他深知皇帝对王庭筠的调查结果心存疑虑,认为“疑未得实”,即未能查出真相。那么,真相究竟是什么?在蹇周辅看来,真相只有一个——那就是有人谋反。
他一到徐州,便迅速投入到案件的审理中。当他得知王庭筠因调查此案而自杀时,心中更是一阵冷笑。这分明是皇帝已经为案子定了性——必须是“谋反”。
于是,蹇周辅开始运用他擅长的手段,刑讯逼供,制造冤假错案。他要从那些无辜的百姓口中,逼出所谓的“真相”。在这场权力的游戏中,真相已经变得无关紧要,重要的是如何迎合皇帝的心意,保住自己的乌纱帽。
蹇周辅心中暗自盘算,此次调查案件,他只需将谋反之事坐实,便算是完成了皇命。至于谋反是否真有其事,会不会冤枉无辜,相较于自己头顶上的乌纱帽,已然显得微不足道。
简而言之,他早已先入为主,誓要揪出谋反者,否则,王庭筠的下场便是他的前车之鉴。
在蹇周辅看来,真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让官家满意。因此,他抵达徐州后,工作效率异常之高,很快就将案件“查清”。他不仅查实了李逢确实图谋不轨,还深挖出了李逢背后的势力。
那么,这背后究竟隐藏着何等大人物?蹇周辅在未到徐州之前,便已有了答案。他聪明绝顶,深知皇帝所期望的结果。
谋反之事,绝非寻常百姓所能为,必有背景深厚的势力参与其中。若要定性为谋反,必须有背锅之人,这些人若是农民或乞丐,显然无法令人信服。因此,必须是大人物,而且级别要够高。
那么,这个大人物究竟是谁?蹇周辅心中已有定数。他必须是皇亲国戚,更直白地说,必须是赵匡胤的后人。只有这样,才能满足皇帝的期待,才能让这个看似普通的谋反案,变得不那么普通。
神宗皇帝对谋反一事如此敏感,实则是内心深处对赵匡胤后人的夺权之忧挥之不去。此案若未能牵涉到这些皇亲国戚,神宗皇帝是绝不会善罢甘休的。
如今看来,神宗皇帝分明是要借这起谋反案大做文章,意图将赵匡胤的后人彻底打压。有了这样的目的,谋反者的身份很快便被一一揭开,河中府观察推官徐革、医官刘育、将作监主簿张靖、武进士郝士宣、进士李侗等人纷纷落网。
而更令人震惊的是,幕后主使也浮出水面,竟是赵匡胤的四世孙,秦王赵德芳的曾孙赵世居。这一发现无疑加剧了案件的复杂性,也让神宗皇帝的意图更加明显——他不仅要查办谋反者,更要借此机会铲除赵匡胤后人的势力,确保自己的皇位稳固无虞。
随着调查的深入,一起足以震惊整个大宋朝堂的谋反案终于浮出水面,令朝野上下哗然。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