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乐文小说网>宋朝是怎么来的 > 第127章 什么水平就想多线操作(第3页)

第127章 什么水平就想多线操作(第3页)

同时期,田重进三月二十三、二十八连下飞狐和灵丘,四月十八拿下了蔚州,正式进入大同盆地。

可从此之后,一直到五月十五日,耶律斜轸以10万之众在蔚州重创宋军,潘美才将将赶到蔚州,还被打了个伏击,而此时田重进早已接到了赵光义撤退的命令撤回了定州。

潘美、田重进两路人马同处于山后战区且相离较近,但都没有发挥协同作战的效能,那么综合三路大军军来看,横跨山前山后近千里的作战构想又能发挥多大的作用?

最后来看应变:

曹彬被断粮是始料不及的情况,但在这种突发情况下,宋军的应变非常差,非但曹彬自己这一路没有处理好这个情况,潘美、田重进的部队则完全没有针对这个情况进行任何积极的调整。

即便按照赵光义所说的那样,曹彬退回雄州后就先不要再前进,继续等潘美和田重进完成山后地区的攻略再合围,这根本就是一厢情愿了。

最为重要的,从一开始制定三路大军分兵出击的时候,有没有考虑到辽国的增援能力、兵力和速度,有没有考虑过辽国调整防卫策略和部署而采取的应对预案。

田重进的进展不可谓不快,但是仍在一个多月后的四月十二才攻下了蔚州,并且刚拿下就遇到了辽国赶来的增援部队,那一战之后田重进军中5个将校死了4个,事实上已经失去了独立进击的能力。

而潘美在四月初四拿下大同后直到5月中旬才赶到蔚州,这期间更是发生了曹彬断粮退回雄州,这么长的时间里,东路、中路军都遇到了困难。

但我们却没有看到宋军采取任何的应变措施,依然在机械的、想当然的执行所谓既定计划,这种应变能行吗?

并不是说在封建时代条件下,不可以进行分兵,但一定要综合考虑对手的情况和我方的具体实际,贸然地分兵会对战役中部队的协同和应变难度带来几何级数的增长。

这就是网络上关于这个话题的那句名言:

“没有无线电你搞个毛的分兵”。

我们再举两个大家都熟悉的例子:

第一个就是三国时期丞相著名的《隆中对》:

待天下有变,刘备率益州之主力进军关中,再命一上将军引荆州之兵出宛、洛。

在刘备整体实力不如曹操的情况下,按理说不应该采取这个策略,但蜀国有自己的实际困难。

这就是从西蜀出兵翻越秦岭进军关中,这个地形对后勤的要求太高了,会极大地限制本方的攻击强度和时效。这种情况下放着与中原近在咫尺的荆州战区不做动作,实在是浪费了自己的优势,所以才分兵进击。

在东吴也配合的情况下,起初这种策略取得了极大的战果,华夏武圣关二爷一度打得曹操要迁都。

但是最后为什么失败了呢?

因为协同和应变太差了。

在刘备拿下汉中而关羽同时向北进军之初,曹操屯兵在长安一动也不敢动,因为他要根据形势来判断哪个方向威胁更大,才敢把有限的机动力量投出去阻击。

但就是这关键时候,刘备从汉中撤回成都了,曹操瞬间摆脱了西面的压力,这才倾全力跑到南阳去打关羽。

截止到这个时候,就算没有后来吕蒙的偷袭,关羽最好的结果也就是拿下襄阳、樊城,与曹魏隔汉水而治。

刘备的退兵,有说法是打完汉中之后国力撑不住了,不得已只能退回成都休整,但他这一退却没有和关羽进行协同,关羽也没有第一时间做出应变。

再来看第二个例子,柴荣征淮南。

在受阻于寿州城下后,柴荣不得已采取分兵的方式,自己带兵看住寿州,而让赵匡胤、韩令坤、张永德、李重进他们分兵尽取江淮各地。

柴荣分兵的理由,是为了扩展兵锋,将战线向长江、金陵推进,进一步压迫南唐,为谈判割让土地、吓破敌人胆略增加筹码。

但其中一个关键的因素,就是柴荣敢于分兵的底气,源于后周军对南唐军战力的碾压。

可即便是这样,面对敌方主场作战及我方兵力不占优的情况,战局形势仍然差点出问题。

如果当时没有赵匡胤带着区区2000人在霸气侧漏,韩令坤一路可能在扬州就直接崩了。

分兵作为一种战役层面的进攻策略,并不是说一定就错,但它要建立在基于对敌我双方实力清醒认知基础上的战略需要。

换言之,一定要有一个正确的战略目标。

这就引入了我们要讲的第二个问题,雍熙北伐的战略。

本站网站: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