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1612—1678)时年三十二岁,血气方刚正当年,出身辽东豪门,父吴襄干过大明总兵官,舅舅祖大寿更是了不得的大人物,自己又是少年得志,功立疆场,堂堂原大明的总兵官、平西伯,关外守边之擎天柱,招牌多亮多正,标准的上层贵族阶级,何曾想过会与势不两立的“贼寇”为伍?没曾想那一场山河巨变,改变了华夏的历史,也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当初接到崇祯的召唤,他也是义无反顾想做那忠贞之士的,带着手下将士们踏上入关勤王之路,三月二十日抵达丰润时,还打败了李自成派来攻打滦州(河北滦县)的明降将唐通和白广恩,后得知京城陷国君亡,大势已去,只好又返回山海关。
下一步怎么走?面临大顺与大清两个强劲势力的左右夹击,凭他手上最多四五万人马,自立为王肯定不现实,降清当然也不行,咱吴三桂也是有民族大义的人啊,原则性还是要讲的(可惜经不起考验)。现在大明已亡,大顺掌控天下之势看起来已是必然,只有投靠它了。
恰好李自成对吴三桂也相当重视,曾对丞相牛金星、军师宋献策说:“山陕、河南、荆襄已在掌握之中,大江以南传檄可定,惟山海关吴三桂是一骁将,当招致麾下,而辽东劲敌又使我衽席不安。”(孙旭《平吴录》)
为了招降成功,李自成让吴三桂老爸、老师(松锦大战中的张若麒)及诸降将纷纷出马,还派唐通率所部携犒师银四万两,前往山海关犒赏关宁军(欠饷很久了),同时准备接收山海关驻防。另遣将吏各一人带黄金千两、白银万两及锦帛千匹赐吴三桂,并封他为侯。
好家伙,父子情、师生情、同事情全用上了,权力、地位、金钱、荣誉都给足了,已经看清形势的吴三桂岂会不降?李自成这一步棋下得还不错,毕竟众多起义队伍里脱颖而出的佼佼者,岂能没有两把刷子?再看那边的多尔衮,此时还不知中原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只是派个降将带着两万降兵接收山海关,过于轻率了,乃至铸下大错。
三月底,吴三桂为崇祯及其后妃治丧后,将山海关交给了唐通,率领自家人马走向了朝拜新主之路。四月初四,抵达永平西沙河驿时,吴三桂见着了从京城里逃出来的家人,一问才知老爸被逮起来了,还遭到了拷打,心中颇为愤怒,不过想想可能是人家想胁迫自己投降所采取的手段,也就没有太放在心上。
再一问,他的美娇娘陈圆圆竟被李自成手下大将刘宗敏给抢了去,不由得勃然变色,怒发冲冠,“大丈夫不能保一女子,何面目见人耶!”(刘健《庭闻录》卷一)。当即下令回师,打了兵力本就不足的唐通一个措手不及,重新占了山海关,斩杀了大顺的使臣,写了一封与老爸诀别的信,彻底走上了同李自成生死对抗的道路。
因为明末清初著名诗人吴伟业的《圆圆曲》传诵一时,影响极大,其中一句“痛哭六军皆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简直给吴三桂这次叛变定了性,原来就是为了一个女人,最后投降了清人。风花雪月般情调的红颜故事,颇能吸引大众眼球,但真实性有多大就颇令人存疑了。
像吴三桂这种身份这种经历的人,投降李自成本出于无奈,很容易动摇,亲人遭难已经让他很不爽了,再来一个美人儿事件,无疑火上浇油。男人嘛,又是刚过而立之年便功成名就的男人,哪能咽得下这口气?干脆反了得了!不过根子倒还应在“阶级基础”上面吧。
四月初六,李自成得知吴三桂复叛,雄关复失,又气又忧,光责备刘宗敏不管用了,赶紧补救,把吴襄从牢中放出来,专门请他吃了饭,套了下近乎,道了个歉意,狠狠笼络了一把。可惜为时已晚,吴三桂铁了心要与李自成斗了。
他自感力量不够,也没什么好办法,竟作出了惊人的决定,向昔日仇敌满洲人借兵,帮助他报那君父之仇(父可是你自己不要的),实现明之复兴。求援信中这样写道:“乞念亡国孤臣忠义之言,速选精兵,直入中协、西协,三桂自率所部,合兵以抵都门,灭流寇于宫廷,示大义于中国,则我朝之报北朝者,岂惟财帛?将裂地以酬,不敢食言。”(《清世祖实录》卷四)客观讲,信中并无投降之意,只是请兵助剿,当然大转折马上就要来临。
txt小说上传分享
起以雄关定中原(1)
且说李自成,一看文的不行了,不顾大臣们的劝谏,决定亲自出马,领兵征讨。按常理讲,这没什么不对呀?很多议论都是事后诸葛,说什么李自成不该去,否则也不会大败一场回来了。其实这倒体现了李自成对山海关的重视,一把手亲自带队,士气更加旺盛,战斗力也越发强大,好事嘛!
结果证明,如果没有满洲人的参战,这山海关也就被李自成打下来了!可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此,大顺君臣上下为什么对那个侵扰中原长达近三十年的东北强敌,不存一点防备之心呢?牛金星、宋献策们反对李自成出征,也是就事论事,单从吴三桂这个角度出发的,根本没把满洲人可能带来的威胁考虑在内。其实人家已经在路上了,李自成这么带队一走,吴三桂不请兵的话,正好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过来轻松拿下一个空城,届时李自成反倒处在吴清东西夹击之中了。
堡垒最易被内部攻破,说得真是一点不假,历来一个民族败亡的最大因素就是闹家窝子。看看李吴相争让多尔衮捡了多大的便宜,只要有入关的意愿,又付之于行动,啥事不操心,这事就成了!虽然历史发展的真实轨迹乃是另外一条路,但也同样证明了这一点。
据说李自成一开始想让刘宗敏、李过(自成侄)挂帅,不料他们却已安于享乐,殊无斗志了,没办法,才决定亲自出征。前面也说过,不到一个半月,怎么会让一群人丧失拼搏进取的精神呢?很显然与事实不符。不论刘宗敏、李过,还是谁,都是跟着李自成上了前线的,刘宗敏还英勇作战负了伤呢。
四月十三日,李自成率领六万大军,带着崇祯的三个儿子,即太子朱慈烺及永王、定王,还有吴三桂的老爸吴襄,浩浩荡荡向山海关进发了。他完全没有想到吴三桂早已铁了心肠,还抱着一丝招降的希望,结果又给了人家以可乘之机。
吴三桂那是相当狡猾的,一方面再派使者催请满洲人来援,另一方面又遣人到李自成那里诈降,延缓其进军时间。不管是否中计,反正李自成花了八天时间才到达山海关,确实慢了点。北京至山海关七百余里,快速行进四五日即可,后来李自成从山海关败回北京就是用了四天时间,中间还在永平宿了一晚,又打了一仗。
十八日,李自成抵达距山海关仅一百五十里的永平,磨磨蹭蹭三天后才到山海关。看看什么速度?要是走快点,一天就行了。若是早个两天到,说不定清军赶来前(二十一日),就已经把城攻下了,那整个战局将因此彻底改变。清军打野战还行,攻这等天堑雄关就难了,很有可能打不下来,领教到大顺军的厉害后,撤回辽东去也,本来就是抱着浑水摸鱼的态度嘛。
二十一日凌晨,李自成来到关前,发现吴军已列阵迎战,迅即部署主力于石河西作正面进攻,并派唐通率部从九门口出关,立营一片石,以防三桂东逃。两军随即展开血战,一天激烈搏杀,大顺军虽未攻入山海关,但已占据上风,继续下去,胜利在望。这下吴三桂受不了了,咱请求的援兵在哪里?
对了,清人呢?多尔衮十五日在翁后,见到了吴三桂的请兵使者,得知了原委。好家伙!这么大的馅饼掉下来,岂有不受之理?心中虽然有?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