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乐文小说网>命运轮转的意思 > 第96章 商业竞争 江都之变(第1页)

第96章 商业竞争 江都之变(第1页)

杨茴跟妻子郑氏解释,把杨七的话挑挑捡捡,说清楚了朝廷的态度。又重点强调,跟着杨七能赚更多的钱,七妹答应给两成不舍商行的分红呢,总算让郑氏勉强同意。郑氏知道杨七买卖大,多少达官显贵,世家大族想插手还进不来呢。嘱咐丈夫跟着七妹好好干,要收敛一下自己那点坏脾气。

杨茴来报道得快,还带来不少人手,杨七很是满意,跟杨茴商量了很多事。最后杨七慎重地交待:“哥,有些事,比如彩色珍珠,望远镜之类自家独有的东西,不要让别人知道,尤其是江南李家,张家牙行,晋商吴家,这些有合作的人,更需要防着点,主要怕他们多心,横生枝节。”

杨茴想了想,李家,张家这两家他熟悉,这个晋商吴家是什么人呢?想了很久,才依稀记起,自己当年到滇国调查过这人,与崔家勾结,在滇国贩茶叶的那位晋商。想当初,杨七提起此人,恨得咬牙。不知何时,两人还合作上了,听七妹那口气,合作得还不错。

杨七这人别扭,说她坦荡吧,她疑心病也满重的。说她奸诈吧,她也能跟很多人合作,还都是双赢的局面。总归是,商场如战场,行商如做人,永恒的利益为上,但也要互相制约,互相成全,才能找到平衡点。

萧六郎接管了燕兴邸,先整顿了一番。把仓库、客栈等相关的建筑检查一遍,有问题的都重修加固。又精减了一些他不喜欢的人,招来萧家的族人子弟做事。

货源上有点难,还要找江南李家,谁也没有他家的货品齐全。李三爷父子早跟杨七、张家商量过了,价格肯定要比给杨七和张家的贵一些。萧六郎刚开始不愿意,可是李三爷说:“尚书大人,在商言商不假,也多少有些人情在内。老英王是我家妹婿,杨茴是我家外甥,自已家人的内部价格,不适用外人。”

萧六郎听这番话,愤愤而去。再问张家、吴家,价格报得就更高了。后来有懂行的人告诉萧六郎,李家给他的价格不算高了。张家、吴家的货也都是从江南李家批发而来,也是这个价格,再往外批自然还要加些利润。萧六郎无奈地想,羊毛出在羊身上,我批的贵,自然可以卖贵一点。

综合原因,燕兴邸和维燕商行的生意,并不象赵王想象的那般容易。萧六郎脑子灵活,想了个招子。他找了皇后娘娘,让她说服皇帝,成立丝绸之路商业联盟会,由赵王当大总管。管理丝路上往来的商家,根据货物多少,路程长短,收一些管理费、过路费、保护费,用来供养驻军。常见的大宗货物,要制订统一的销售价格,防止恶性竞争。

帝后的意见很快统一,觉得萧六郎提议很不错。赵王当上大总管,马上制订了收费标准,直接在几个关隘设卡,收费,发放过路凭证。一些常规的货物,也制订了统一的销售价格。

江南李家没什么反应,皇帝向李家借款五十万贯,御口亲许李家十年通行权,十年之后,还不知道什么情形呢。

依依商行也不着急,杨七兄妹的货物都是紧俏的,从广州直运五都销售既可,有多余的,批发给别的商家。与吴四信的合作,主要是茶叶、食盐、黄糖、粮食几个大项,也是走吴四信趟出来的茶马古道,基本不走丝绸之路。

看着丝绸之路被赵王那伙人霸占,杨七与吴四信商量,各出一半钱,找些滇贵两地的当地百姓,修整一下茶马古道。紧要处把路扩宽些,个别太绕的路线取直些,沿途多开设些商栈。吴四信想了想就答应,后来,连张家、唐国公家也插手进来,要共同经营茶马古道。杨七是巴不得的,唐国公家的权势,张家的牛马,简直太有用了。也不枉当年她暗中筹谋,促成的灭滇之举。除了茶马古道,还可以从滇西南角寻一条路,搞出口外贸。

反正吧,朝廷收来往客商的各种费用,养丝路驻军差不多够了。燕兴邸和维燕商行,仗着自己深厚的背景,私自抬高物价,也赚了一些钱。李家商行的货物自产自销,成本比较低,又一次性捐到十年丝路通行权,无论如何也是赚了。张家不走丝路,另觅捷径,改从张郡公父子的驻地通行,跟当地胡族商人接洽,把货物批发过去,或者以货易货。虽不如之前赚钱猛,利润也还可以。其他中小型商行,还有那些需要途经丝路的胡商,就没有不恨丝路联盟那些人的。

杨七在西南得了利,想着双赢,跟南诏总督李成一商量,也开始在西南办起了许多买卖。滇地实在是个好地方,植物资源极好,矿产也丰富。杨七在这边办了药材交易所,树苗、花种交易所,滇茶研究所。并帮着陇西李氏找到了锡矿、银矿、铜矿,让唐国公着实发了一笔横财。

李成牵头,出地皮,出人手,不舍商行投资,挂着改善南诏百姓生活的牌子,办了一些利国利民的事。比如,在滇池边上建立了一座全科的大型医馆,名为南诏医馆,在昆明建一座大型书院,名为祥云书院,旁边建一座大型图书馆,名为彩云图书馆。一番动作下来,南诏成为西南的旺地。

太原李家因此获得了巨大收益,势力越发大了。唐国公心里感激杨依依这个远房表侄女,寻思着,这么能耐的孩子,都叫杨尚书夫妇那不慈的父母给耽误了,快四十岁了,还没成个家。这么大产业,以后连个继承人也没有。要是有机会,定要给她找个好人嫁了。

杨七与唐国公父子关系交好,双方互通消息。得知宇文太师父子看到南诏发达起来,想把手伸过来,好摘桃子了。杨七心里烦闷,这宇文太师父子太讨厌了,哪儿哪儿都有他们。滇地这么远的地方,还不放过。

赵王上书皇帝,要求不舍商行每年给丝路上驻军捐赠一批依依食品,还有常规药品。三十万军队呢,可不是一个小数目。武帝倒是想开口,根本见不着杨依依。堂上英王一族的人,都替杨七说话。说什么,不舍商行又不走丝路行商,凭什么要捐助丝路驻军。虽然不舍商行赚钱,都按时向朝廷纳税了。还有人说,人不舍商行,每年都拿出不少钱,捐助各地的慈善堂,还资助贫困的读书人。这才是仁义商人,不象有些人,只知道自己赚钱,心里没有一丝慈悲。只知道剥削小商户们。赵王又不傻,如何听不出这是指桑骂槐,说给他听呢。

因为赵王的所作所为,损伤了很多中小型商户的利益。这些中小商户又与朝臣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朝臣们空前一致地反对赵王的奏请。武帝无可奈何,只得说了此事再议。

杨七知道此事,暗骂皇帝父子不要脸,形成了空手套白狼的习惯。杨依依加紧时间发展,疯狂敛财。她在益州、太原、广州、桂州、杭州、南诏,几个重要的城池郊外,都建了商业街。主要是很多城市都实行坊市制度,又实行宵禁,商业运行起来实在不方便。

杨七借鉴后世的商业中心运营模式,在商业街的中间搭建戏台子,只要天气好,就安排些演员唱戏。逢年过节,更是搞各种推销活动,发这发那的,利用世人爱看热闹、爱占小便宜的特点,聚集人气。

商业街里有各种商铺,大到衣食住行,小到针头线脑,日常百货,样样齐全,不比西市、东市的排场小多少。主要是营业时间长,自由度高,还热闹异常。那些戏剧,茶馆,酒馆,很受民众喜欢。

不过,杨七也明白,强龙不压地头蛇。这些商业街,她也没打算一家营利,多是与当地豪族联手。地方豪族出地皮,出一部分资金,杨七出图纸,出建材,手下的建筑团队负责设计和施工。商业街建成后,由地方豪族选出些能干的子弟当管理人员,只是规章制度要按杨七制订的来。那些商铺或租,或自用,都是合同三年一签,租金一年一收。发放管理人员的月钱,支付戏台的费用。剩余的几个人按股分红。杨七这样一搞,跟地方势力的关系立马好起来了。谁要是说杨七一句不好,就有很多势力跳出来打抱不平。

不舍商行的生意好,清怡县主的名气就大。吴形、吴状两兄弟听到后,心里十分不舒服。两人想报复杨七,可是他们实在没什么大本事,也没什么本钱,拿不出什么手段来。只在背后牢骚满腹,喝点酒就指天骂地的,连父亲也怨恨上了。

这两年,武帝没有打仗,打累了,因为几征辽东都没有取胜,损兵折将,消耗国库。最后还被高句丽联手东突厥围困了王军,武帝自己都差点折在那场战争里。那一次,武帝跟高句丽军队统帅保证,有生之年再不征辽东,双方征战已久,军士俱已厌战,军队进攻产生了迟疑,就上了高句丽联军的当,被围困绝地。还亏了他家二驸马李凤,小小年纪使用了疑兵之计,用小股人马拖住辽东联军。又幸亏当年被封为义成公主的杨茭从中周旋,许以重利,说服东突厥王庭退军,武帝才侥幸撤出。

这几年重开丝绸之路,江南李家从广州出海做外贸,杨七与李家、吴家联手从南诏出境做外贸,国内的中小型商家也都跟着,国家商业繁荣。这几家怕武帝收拾他们,都给武帝不错的分红。赵王独占丝路之便,发的财也要入国库三分,不打仗了,国库又开始丰盈。

武帝又产生了南巡的念头,要是合适的话,他有意把都城迁往江都。他让李圭、李成、尉迟殿臣、杨依依几个人到洛阳见他。见了面,没别的事,就是要钱。

李圭财大气粗,又深知武帝的秉性,钱是肯定要出的,但是也可以趁机给家里谋些好处。他恭敬地问:“陛下,这几年,臣一直在为家母和吾妻请封,朝廷迟迟没有批复。不知道是为何?”

武帝叹口气:“连年征战,又加上修运河,国库空虚。每加封一个人,就要给待遇,实在是为难啊。不过,你江南李家,要是不在乎些许身外之物,光给个封号还是可以的。我明日就旨达尚书省,安排封你母亲为越国夫人,你夫人暂时就随你的官职,为正二品外命妇。”李圭听了满意,当时就满口承诺,陛下南巡,也是为了繁荣江地经济,江南李家当效犬马之劳,出钱二十万贯。

南诏节度使李成多懂事啊,马上表示自己也慷慨解囊,出钱二十万贯。武帝大喜,也顺便封了李成夫人为正二品外命妇,已经十岁的庶长子可以入国子监就读。对了,李成去年也成亲了,娶得是鲁地秦家的嫡长女。

尉迟殿臣也不好示弱,也同意出钱二十万贯。这些年,他在琼州经营得不错。又得妻妹指点,从琼州南边出海外贸,赚得盆满钵满。臣子懂事,皇帝也上道,不偏不倚,也加封尉迟殿臣的媳妇杨芥为正二品外命妇。

杨依依心里暗暗叹气,这算不算卖官鬻爵呢?杨家本就是宗族,皇亲国戚。杨七只是个女儿家,没成过亲,又过继了的,长辈不需要求封。看来,这钱是要白白捐出来啊。以杨七那不爱吃亏的性格,如何甘心。她想起来辜后在世时,曾经开玩笑地说过,等她成亲时要加封她为义和郡主。就老实不客气地说出来了:“陛下,太后在世时,多次说过,等杨七成亲时,封她为义和郡主。可惜,侄女命薄,一直没遇到合心意的人,如今成了大龄剩女。我好想先皇和太后娘娘啊,要是他们在,肯定会给侄女赐一门好婚事。”说着,还真掉下几滴眼泪。

李圭对杨七比较了解,心里暗乐。这就是话术,要是直接了当的说要当郡主,武帝心里未必乐意。杨七本就是宗室成员,搬出先皇与太后,再骟动点感情,说不得皇帝心就软了。

果然,武帝脸色现出怀念之情。母后生前最疼爱的人就是晋王,推他坐上了太子之位。父皇母后生前对杨七印象不错,说过这些话也不稀奇。武帝点点头,直直看着杨依依。杨依依打了个冷战,嘴也有些飘了:“臣女,臣女就是随口一说,看到陛下,想起先皇与太后了。我原是宗室成员,自己家有事,自然尽心竭力。我出二十万贯钱,支持南巡。”

武帝叹口气:“朕也想父皇母后了,既然母后生前说了,朕自然要照做。就封杨依依为义和郡主,封地为南诏下属的西林县。西林县虽然偏僻了一些,七侄女最擅长经营,相信以后会好的。”

这一批人去了,武帝又召了其他地方的节度使与封疆大吏。差不多的手段,各处一拔毛,南巡的费用就富富有余了。

维燕十三年,二月初,武帝宣布要再次乘龙舟顺运河南下,再巡江南。这次,所有的公子王孙,重要臣属,都要一同去。杨七听到消息,挑挑眉毛,这是要干什么?南巡还要带上全部家人,重要臣属,难道是准备迁都,不回洛阳了?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