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在冥司讼冤的鬼魂,生前皆是参与征漕贪腐之事的官吏。他们在地狱中受尽折磨,深知自己病民蛊国,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他们明白,如今的执法者是依法办事,并无过错,自己无法将仇恨发泄在他们身上。于是,他们只能追根溯源,将矛头指向某公。在他们看来,若不是某公当年的不作为,这一切或许都不会发生。
书讫,乩遂不动,只留下满屋子的人,面面相觑,心中充满了对这起案件的新认知。他们意识到,为官者不仅要有清廉的品德,更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果断的决策力。在面对问题时,不能因一时的私利或虚名而犹豫不决,否则,一时的疏忽或错误的决策,都可能引发严重的后果。
此事过后,江南官场风气为之一变。官员们听闻此事后,皆引以为戒,更加谨慎地对待自己的职责。他们不再轻易懈怠或敷衍,而是时刻警醒自己,要以公正廉洁之心处理政务,关注民生疾苦,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各级官员之间相互监督,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官场生态。
而民间百姓,也对官场之事更加关注。他们通过此事看到了朝廷打击腐败的决心,也对官员们的行为有了更高的期望。他们希望官员们能够真正做到为民请命,清正廉洁,不再让百姓遭受不公与苦难。于是,百姓们开始积极参与到地方事务的监督中来,若发现官员有不法行为,便会向上举报。
这起征漕之案以及后续的冥司讼冤之事,成为了江南地区一段广为流传的故事。无论是在茶馆酒肆,还是在田间地头,人们都会谈论起此事,时刻提醒着人们,无论是在官场还是在民间,都要遵循正道,莫要因一时的私利或虚名,而种下祸根。此故事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人们心中的道德之路,也让江南之地在经历这场风波后,逐渐走向繁荣与安宁。
罗仰山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聪慧好学,饱读经史子集,心怀治国安邦之宏愿。弱冠之年,他便凭借着出众的才华与学识,在科举之途崭露头角,成功踏入官场,任职于礼曹。初入官场时,罗仰山意气风发,他坚信自己能够凭借着一腔热忱与满腹经纶,在这朝堂之上有所作为,为朝廷效力,为百姓谋福祉,一展自己的抱负与才华。
彼时的他,身姿挺拔,面容英俊,眼神中透着坚定与自信。每有朝廷议事,他总是积极参与,言辞恳切地阐述自己的观点与见解,其想法之新颖,论述之精辟,常常令在场众人刮目相看。他所提出的关于礼仪制度改革的建议,更是得到了部分有识之士的赞赏与支持,众人皆以为,一颗官场新星正在冉冉升起。
然而,官场之路,远非他想象中的那般顺遂。随着他的声名渐起,同官之中,有那等心胸狭隘、嫉妒贤能之辈,开始对他心生忌惮,视他为眼中钉、肉中刺,欲除之而后快。于是,各种暗中使绊的手段接踵而至。
每当罗仰山提出一项政令举措,这些人便会在朝堂之上巧言令色,或断章取义地曲解他的意思,或联合其他势力,共同对他进行反驳与打压,使得他的建议屡屡无法施行。而在朝堂之外,他们更是无所不用其极。暗中散布谣言,诋毁他的声誉,说他恃才傲物,目中无人,意图结党营私,掌控礼曹。这些谣言如同一阵阵阴风吹遍了整个官场,令罗仰山在同僚之间饱受猜忌,原本与他交好的一些官员,也在谣言的影响下,逐渐与他疏远。
面对这等恶意攻击,罗仰山性素迂滞,他既不善于巧言辩解,以澄清那些不实谣言,也不屑于以同样卑劣的手段回击那些小人。他只是默默忍受着这一切,将所有的委屈与愤懑深埋心中。然而,他心中的郁气却如雪球般越滚越大,渐渐地,这股郁气在他体内凝结,侵蚀着他的身心,竟恚愤成疾。
他开始变得面容憔悴,身形消瘦,往日眼中的光彩也逐渐黯淡。一日,他独自在屋中郁郁枯坐,望着那四壁徒然,心中满是对官场黑暗的失望与对自身遭遇的不甘。他不禁自问,难道自己的一腔热忱与抱负,就要在这官场的倾轧中化为泡影吗?
恍惚之间,罗仰山忽觉自己置身于一片云雾缭绕之中,随后,他竟梦至一山。此山宛如仙境,漫山遍野的繁花似锦,似繁星点点洒落人间,红的似火,粉的如霞,白的像雪,交织成一片绚丽多彩的画卷。清泉潺潺流淌,如琴弦拨动奏响天籁,那清脆悦耳的声音在山谷间回荡,令人心旷神怡。风日清旷,微风轻拂,带来阵阵花香与清新的气息,阳光明媚而不刺眼,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身上暖融融的。
罗仰山身处其中,觉神思开朗,心中那如巨石般的垒块顿消。他沿着溪流缓缓散步,沉醉于这美景之中,仿佛忘却了尘世的烦恼。不知不觉间,他来到一座茅舍之前。茅舍简陋却不失雅致,周围环绕着几株翠竹,竹叶在风中沙沙作响,似在低语呢喃。
有一位老翁站在舍前,面带微笑,眼神和蔼,仿佛早已等候他多时。老翁身着一袭青布长衫,白发苍苍,却精神矍铄。他热情地将罗仰山延入茅舍小坐,屋内虽陈设简单,却收拾得井井有条,散发着一股淡淡的茶香。两人相谈甚欢,言论颇洽。老翁见罗仰山面色虽有好转,却仍透着一丝病容,便关切地问道:“君何以有病容?”
罗仰山见老翁慈眉善目,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倾诉的欲望,于是便将自己在官场的种种遭遇,以及由此引发的病痛,一一向老翁陈说。他言辞间满是愤懑与无奈,说到动情处,不禁眼眶泛红,声音也微微颤抖。
老翁听后,微微摇头,发出一声悠长的太息,说道:“此有夙因,君所未解。君七百年前为宋黄筌,某即南唐徐熙也。徐之画品,本居黄上。黄恐夺供奉之宠,巧词排抑,使沉沦困顿,衔恨以终。其后辗转轮回,未能相遇,今世业缘凑合,乃得一快其宿仇。彼之加于君者,即君之曾加于彼者也,君又何憾焉。”
罗仰山听闻此言,心中大惊,他努力回忆着前世之事,却只觉脑海中一片模糊。他怎么也无法相信,自己前世竟与这官场的恩怨有着如此深远的渊源。老翁见状,继续说道:“大抵无往不复者,天之道;有施必报者,人之情。既已种因,终当结果。其气机之感,如磁之引针,不近则已,近则吸而不解;其怨毒之结,如石之含火,不触则已,触则激而立生;其终不消释,如疾病之隐伏,必有骤发之日;其终相遇合,如日月之旋转,必有交会之缠。然则种种害人之术,适有自害而已矣。吾过去生中,与君有旧,因君未悟,故为述忧患之由。君与彼已结果矣,自今以往,慎勿造因可也。”
罗仰山细细品味着老翁的话,犹如醍醐灌顶,心中豁然开朗。他意识到,世间的恩怨情仇,皆有因果循环,自己前世种下的因,今生自当承受这果。而如今,既然已经明白这一切,又何必再执着于仇恨与胜负。刹那间,他心中的胜负之心顿尽,只觉一身轻松。
数日之内,罗仰山的宿疾全除。他仿佛脱胎换骨一般,不再为官场的纷争所困扰,而是以一颗平常心对待一切。他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与官场之路,更加注重自身的修养与品德的提升。他每日诵读经典,修身养性,以宽容与善良去对待他人,哪怕是那些曾经恶意攻击他的小人,他也不再心怀怨恨,而是以礼相待。
在礼曹之中,虽仍有小人作祟,但他却能泰然处之,不再被愤怒与怨恨所左右。他专注于自己的本职工作,不再过分在意他人的看法与评价。他所提出的建议,不再是为了争名逐利,而是真正从朝廷与百姓的利益出发。渐渐地,他的改变也被一些有识之士所察觉,他们开始重新审视罗仰山,对他的为人与品德表示钦佩与赞赏。
而他的这段奇异经历,也在众人之间悄悄流传开来,成为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话题。无论是官场之人,还是市井百姓,在听闻此事后,皆对因果轮回与善恶报应之事,有了更深的思考与敬畏。许多人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也曾种下过恶因,而又该如何避免恶果的降临。罗仰山的故事,如同一盏明灯,在这尘世的黑暗中,照亮了人们心中的道德之路,引导着人们走向善良与宽容的方向。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