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遥远的古镇云隐村,有一条蜿蜒曲折的小河,河水清澈见底,终年不息地流淌着古老而神秘的传说。
河边,有一座历经风雨洗礼的古戏台,名曰“幽兰台”,每当夜幕降临,月光如银,便会有奇异的景象悄然上演——这便是云隐村人口中相传不衰的“鬼看戏”。
云隐村,一个被群山环抱、外人鲜少踏足的地方,村民们世代以耕作为生,生活虽不富裕,却也和谐安宁。
村中的老人们常说,幽兰台是数百年前一位游历至此的戏曲大师所建,他因爱此地山水之灵秀,便在此留下了这座戏台,并传授村民们戏曲之道。
然而,随着大师的离世,戏台渐渐荒废,直到某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戏台上突然灯火通明,丝竹之声悠扬,却不见人影,只闻其声,自此,“鬼看戏”的传说便在村中流传开来。
李老汉是村中的老木匠,一生未娶,孤苦无依,却偏偏对戏曲有着不解之缘。
每当夜幕降临,他总爱坐在自家门槛上,遥望着幽兰台的方向,心中满是对往昔繁华的向往。
一个深秋的夜晚,月明星稀,李老汉照例坐在门槛上,一阵凉风吹过,他忽然感到一阵莫名的寒意,紧接着,耳边隐约传来了戏曲的唱腔,那声音清脆悦耳,仿佛能穿透灵魂。
好奇心驱使下,李老汉鼓起勇气,踏着月光向幽兰台走去。
越靠近戏台,那声音就越发清晰,当他站在戏台之下时,眼前的景象让他惊呆了:台上灯火辉煌,戏子们身着华服,妆容精致,正演绎着一出他从未见过的戏曲,台下则空无一人,唯有他孤零零地站在那里。
正当李老汉惊愕之际,一位身着戏服的青年男子缓缓走下台来,面带微笑,对他拱手作揖:
“老丈,深夜来访,必有缘故,不妨入内一叙。”
李老汉虽心中忐忑,却也好奇难耐,便随那青年进了后台。
后台内,同样灯火通明,众戏子或坐或立,皆是一副淡然自若的模样,仿佛对李老汉的到来并不惊讶。
青年为李老汉沏上一壶热茶,缓缓道出了真相:
“我等并非凡人,而是因生前酷爱戏曲,死后灵魂不散,被幽兰台吸引至此,得以继续演绎心中所爱。然而,年复一年,观者渐稀,我等之戏,恐将失传。”
李老汉听后,心中五味杂陈,既为这些戏子的执着所感动,又为他们的遭遇感到惋惜。
他想了想,说:
“若真如此,我愿为尔等寻一解决之道。”
于是,李老汉开始在村中奔走相告,讲述“鬼看戏”的真相,并提议在每年的中秋之夜,全村人齐聚幽兰台,共同观赏这场特殊的戏曲表演。
村民们初闻此事,无不惊讶,但李老汉的真诚与坚持最终打动了他们。
中秋之夜,当第一缕月光洒满戏台,村民们手持灯笼,带着敬畏与好奇,纷纷涌向幽兰台。
随着戏幕的拉开,那些曾经只存在于传说中的戏曲,在月光下活灵活现地展现在众人眼前,每一个动作、每一句唱腔都饱含深情,直击人心。
随着时间的推移,“鬼看戏”不仅成为了云隐村一年一度的盛事,更吸引了远近乡邻慕名而来。
人们发现,这些戏曲不仅仅是娱乐,更蕴含着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的追求以及对逝去时光的怀念。
而那些鬼魂戏子,也在这份人间温情中找到了归宿,他们的戏曲不再只是孤独的吟唱,而是成为了连接生者与亡者、过去与未来的桥梁。
几年后,李老汉年事已高,但他对戏曲的热爱却丝毫未减。
他开始在村中挑选有天赋的孩子,教授他们戏曲之道,希望这份文化能够得以延续。
同时,他也鼓励村民们将“鬼看戏”的传统记录下来,通过文字、图画甚至现代科技的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并感受到这份独特的文化魅力。
岁月流转,云隐村的“鬼看戏”不仅没有被遗忘,反而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每当中秋之夜,幽兰台上灯火辉煌,人鬼共赏,成为了世间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而那些曾经只能在月光下徘徊的鬼魂戏子,也因这份传承与新生,得以在人间找到了永恒的舞台。
又是一个中秋之夜,李老汉坐在戏台旁,望着台上那些熟悉的身影,他想起了多年前与那群鬼魂戏子的约定,眼中闪烁着泪光。
他默默许下誓言,就算自己有一天离开了这个世界,也一定会让“鬼看戏”的传统在云隐村永远流传下去。
夜已深,曲终人散。
李老汉转身离开幽兰台,他的背影在月光下显得格外坚定。
身后,那群鬼魂戏子们的歌声仿佛还在空气中回荡,诉说着他们对戏曲的热爱和对人间的眷恋。
—
—
(求推书荒!求救救数据,谢谢!!!)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