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乐文小说网>va男人的天 > 第6部分(第2页)

第6部分(第2页)

嬴政想了想说:“把那个泰字去掉。古代有三皇,有五帝,就合称为皇帝吧。朕是第一代皇帝,称为始皇帝,以后的皇帝,就称为二世皇帝、三世皇帝,千秋万代直至无穷。”

对于中国人来说,不幸的是,从公元前221年即秦王嬴政二十六年,秦统一中国,嬴政变成始皇帝开始,到秦始皇三十七年嬴政死掉,在十二年时间里,秦始皇确实是把天下人当成了他的奴虏。驱赶奴役,横征暴敛,无止无休。

据肯定不够精确的统计,当时全国大约有一千八百万到二千三百万人口,除去一半的女性,再除去老人和孩子,全国的青壮年男子大约应该在一千万人上下。结果,被征用服徭役,修建各种工程和征战的人口,达一百八十万人以上甚至达两百万人,大约占到五分之一左右。不用多么聪明的头脑都可以看出,这个比例实在是高得有些离谱。就像今天,我们四五个男性朋友当中就有一个人被征去服无偿的劳役,而且常常是有去无回。此种情形应该是足够吓人了。

中国曾经被这样拿下(11)

从历史资料来判断,秦始皇这个家伙把好事与坏事揉到一起干,让人很难作出黑或者白的判断。他当了十二年的秦始皇,大体上,招人痛恨的事情都是在这个时期干的。

修驰道,并使车同轨,书同文,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分天下为郡县治之,是大好事,凭心而论,中国人应该为这些工作感谢秦始皇。

统一度量衡,叫做“一法度衡石丈尺”。“度”是测量,“衡”是重量单位,“石”是容量单位,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石。当时,有的地方一石是四斗。这种容量单位,解放初期还在我国农村通行使用,长达两千多年。

不仅仅是制定统一的标准,而且还向全国颁布度量衡的标准器。中国历史博物馆保存着一件秦国的方升。它就是秦国的标准容器。

这个方升的侧面刻着三行字,写的是“十八年,齐率卿大夫众来聘。冬十二月乙酉,大良造鞅及十六尊五分尊壹为升”。其中前一句话是记事的,那时有个习惯,往往把一些重大的事情铸到铜器上。它记录的是,秦孝公十八年(公元前344年),齐国的使节来进行访问。后面一句就是记录这个方升的来历。这一年的十二月乙酉日(9月7日),大良造商鞅根据旧的容量单位铸造了这件标准容器,今后都统一按这个标准执行。

有趣的是,在这个方升的背面,又刻上了五行字:

“二十六年,皇帝兼并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一,歉疑者皆明之。”

这句话的前半部分,也是记事的。说的是秦始皇二十六年,皇帝兼并天下,诸侯和百姓非常安定,立号为皇帝。皇帝下诏给丞相王绾,指出度量衡不统一,使大家无所依从。今后都按这个标准执行。

当年商鞅制定的量度标准,只能在秦国通行,现在统一了六国,秦始皇又重新颁布了这个标准,在全国统一执行。有了这个标准容器,就不会发生异议了。

()好看的txt电子书

这个至今保存完好的方升实物,部分地说明了秦国标准化工作的认真程度。

在统一度量衡的同时,帝国还统一了全国车辆的轮距,就是两个车轮间的距离。那时都是木轮车,走在土路上。车行路上,压出两条深深的辙印。如果车的轮距不同,就会增加车辆在道路上行走的困难。所以要制定出统一的车轮轮距。这就叫“车同轨”。

此后,秦始皇下了很大力气,依靠李斯等人,统一了当时的中国文字。汉字的起源很早,传说是黄帝时代的仓颉观察了鸟的足迹以后,按照那鸟爪子抓出的样子造出了汉字。究竟是否如此,我们找不到坚强的考古证据的支持。不管怎样,汉字从产生,发展到秦始皇的时代,至少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其间,它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同一个字,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国家,由不同的人书写出来,可能是完全不一样的;于是,在秦始皇的时代,各国使用的汉字,差别很大。这当然不利于发展和交流,也不利于这个统一的庞大国家的治理。

汉字由象形文字和记事符号发展而来,象形文字又是由记事图画发展而来。人们曾经在祭祀的时候,把与祭祀有关的事情刻在龟甲和兽骨上。这样的文字被今天的人们称之为甲骨文。人们还把这些文字铸在青铜器上,这些文字则被称为金文或钟鼎文。这些文字,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前,初步形成了写法比较一致的字体,一般把它叫做大篆。

但是,大篆保留了很多象形字的形式和成分,写法也比较复杂。就其应用方面来说,各地差别巨大。

秦国及其周围地区,在原来大篆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一种新的字体,被称为小篆。李斯建议秦始皇,说:七国分立时,各国文字差别很大。现在已然天下统一,应该对小篆的字体加以整理,对那些与秦国的写法不同的文字,予以废除,颁行全国统一的汉字。

秦始皇接受了李斯的建议,并让他负责整理现行的汉字。

李斯对通行的小篆字体加以整理,形成了一套比较系统,形式又统一的小篆字体。李斯在介绍这种字体的形成过程的时候说:上古的时候,人们使用大篆,大篆在社会上很流行。但年代已经太久远,以至于很多人已经不能阅读这种文字了。现在,我们删去其中过于繁杂的部分,吸收它比较合理的易写的部分,参照着改成了小篆。此后,在秦始皇巡游各地的时候,刻石立碑,用的都是这种字体,官方文书布告,当然也要用这种字体。这样,这种字体便逐渐在全国通行起来,形成了统一的字体。这就是“书同文”。

小篆的写法并不简单,而帝国的文书却越来越多。那些抄书的书吏们逐渐地简化这些字,形成一种写法比较简单的新字体。当时,书吏也被称为“隶”,所以这种新字体就被称为“隶书”。

史籍中还有一些另外的说法。比如——

据说有一个上谷人,治下在今天的河北省怀来县东南,叫王次仲,他觉得小篆字体过于繁杂,便在写法上加以简化。相对小篆而言,这种字写得很快,抄书的官吏们见了心中喜悦,愿意写这种字体。秦始皇也觉得这种字体很好,便派人招他进京,传习这种字体,可是,使者去了三遍,他都不肯来。秦始皇很生气,便让程邈对王次仲的字体加以改革,便形成了隶书。

中国曾经被这样拿下(12)

另一种说法,和上面的说法异曲同工——

程邈开始时当县吏,后来犯了罪,被关在云阳监狱中。他认真思索了十年,想出了这种字体,共写出三千个字。他把这件事报告给秦始皇,秦始皇觉得很好,就提升程邈为御史。因为程邈曾经蹲过监狱,所以称这种字体为隶书。

还有一说是,因为这种字体连徒隶都可以写,所以叫隶书。

显然,不管怎么说,“书同文”对促进中国文化的发展堪称功德无量。

再看他修的道路,以咸阳为中心,几乎四通八达,放射全国。其中一条用来对付外来侵略的直道,就长达一千八百余里,从咸阳直达包头附近的九原,宽阔笔直,有些地段甚至今天都还在使用。而那些驰道,通到了秦始皇五次巡行所到达的所有地方,四通八达,辐射全国,基本是他在当上秦始皇帝之后的十二年间修建完成的。这种道路的工程量相当惊人。有些地方道路的宽度可能,可以并排走十辆以上的公共汽车,道路中心两旁每隔七米植树一株,路基上,砸进粗大铜筋,以增强其承载能力。除中心车道外,其两旁道路供老百姓免费使用。放在今天,想想那些林立的收费站,不能说这不是始皇帝的一件德政。

每当征服了一个国家,秦始皇都将这个国家的宫殿照原样在咸阳修建出来,并将该国的美女找来放进去。以至于咸阳成了一座宫殿的世界、美女的世界、莺歌燕舞的世界。司马迁在《史记》中描述说:“后宫列女万余人,气上冲于天”。若是能够从飞机上看下去,这种情形应该很像今天那些被笼罩在工业粉尘与光化学烟雾中的城市。只是当时笼罩咸阳的,是美女们的脂粉气。其景象之壮观可以想见;而其令人悠然神往之处,也显然与今日之烟尘不可同日而语。

即便如此,一个极其奇怪的事情是:我们在史书上找不到这位皇帝吃喝玩乐的记载,也找不到受他宠爱之女子的姓名。在我国早已率先实现了性解放的帝王中,大概这是独此一家。

相反,历史记载,这位始皇帝当得相当辛苦。除了建阿房宫、骊山墓,开驰道,筑长城之外,这位皇帝还不停地在全国各地跑来跑去,到处检查工作、现场办公兼显摆威风。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