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乐文小说网>现代娇娇女的红楼生涯忘却的影子 > 第144部分(第2页)

第144部分(第2页)

太后点点头,道:“正是。这军需上的事情,关系着我们京师的安危,可不能马虎。如今,能在这些琐事上做出成绩的人,已经不多了。还有他和青和的父亲,在民政上也很小心。虽然这民政,尤其是农政上,要做出成绩,实在是太难了。可是这位贾赦贾大人却是个好耐心的。每个月,送进宫的笔记,就有一箱子,而且,这粮食的产量,也比往年涨了很多呢。”

郭淑妃道:“太后娘娘,臣妾听说,清苑郡君的父亲林大人也在农政上,也做得很好呢。那个双季稻,可是真正的功在社稷呢。”

太后笑道:“那你就弄错了,那双季稻其实是青和弄出来的。青和将之交给林如海,也不过是因为林如海能够将这双季稻的作用发挥到最大。不然,朝廷就是想要推行双季稻,也要好些年呢。”

郭淑妃道:“怎么,原来是青和郡君弄出来的?”

太后道:“是啊。所以说是家里母亲教得好那。如果这位青和郡君真的学了荣国府的那位太夫人的样子,不要说大公无私,就是略有一点私心,这双季稻也不会白白地送了人,更不会有江南的好前景了。你们看拿贾家,无论是宁国府,还是荣国府的二房,原来不都是那个样子吗?宗族糜烂,当家夫人尖酸刻薄,只知道一味地排除异己、争权夺势,下面的子孙儿女,无论嫡庶,一样不务正业。你看那贾赦,之前不是只能在家里喝酒吗?还有那个号称是读书人的贾政,除了养着一群清客,领着朝廷的米粮,何时做过正事儿?宁国府就更不要说了。所以我才说,那位邢氏夫人真是个好女人呢。”

正文 247 盐事军需千头万绪 兵政庶务泾渭分明

收费章节(12点)

247 盐事军需千头万绪 兵政庶务泾渭分明

不说太后与皇后等人在八卦贾家的事情,贾瑾道了福宁殿之后,就发现除了皇帝和太子殿下之外,璐国公和英国公也在。

贾瑾依这规矩,给皇帝太子和诸位大人行过礼之后,就退到了最边上的角落里。在皇帝和太子面前,又是福宁殿这样重要的场合,贾瑾虽然是郡君,可是也是没有位置的。除了躲在帐幔后面,她也只有跪坐在脚踏上,听皇帝和诸位大臣的谈话。

没错,像贾瑾这样的女子,能够进入福宁殿,已经是天大的福分了,何况,还有个脚踏。

璐国公和英国公是回京述职的。每年到了下半年,北方的蛮夷南下打草谷就会变得格外频繁,在草原上,每到冬季生活就会变得非常艰苦。冻死人还是小事情,像某些大部族还好,资源略显丰富,大家互相挤一挤,要挨过寒冬,也不是一件难事。苦的是那些小部族,资源不够,可能草料不够,加上草原上的燃料也少,到了冬季,大家节衣缩食也未必能够活得下去。这时候,往往是先杀掉一批牛羊,再不行,部族里的老人就会先走入大风雪里,将食物和帐篷让给年轻人,再不行,就只有跟别的部族合并,可就是这样,草原上的民族每到冬季,还会死很多很多的人。还有些部族,因为资源的不足,加上没有其他的部落愿意接纳他们,最后整个部族都死在风雪里。

璐国公和英国公就在皇帝的面前说着这些大大小小的事情。

户部尚书就听不下去了:“圣上,既然这些人这么可怜,我们是不是应该资助他们一些呢?”

璐国公第一个就不干了:“你说什么傻话,你让他们度过了难关,来年说不定就是他们打头,南下打草谷了。难道那些蛮夷可怜,我的那些将士就不可怜了吗?”

户部尚书道:“可是国公,我们户部每年调给您的粮草可不少啊?”

璐国公道:“不少?什么叫不少?我们不是一样紧巴巴的。军中的伙头们煮顿饭,不一样数着数目,卡着米袋过日子的?你要是有那么多的米粮,你就多给我一些,难道不成吗?”

户部尚书道:“国公,您可不要为难下官。下官也听说了,北面那些城塞都养了牛羊,下面的军士天天吃肉,您还说军粮不够?”

英国公道:“我说尚书大人,这话,您就错了。那些城塞是城塞,每座城塞里才多少将士?北面边关又有多少将士?您可不能只看到了那些城塞顿顿有肉,就看不到我们的将士每天都只能顶着五六分饱的肚子吗?我们保家卫国,您就这样对我们?”

户部尚书道:“英国公,您可别说,您手里还掌握着盐引呢。有了那个,您还担心粮草不够?”

璐国公道:“喂喂喂,我说,老魏,你是户部尚书,我们手里有多少盐引,你会不知道?那些盐引能换多少粮食,你心里清楚。还有,那些盐引换来的粮食,是用来养战马的。没了战马,你让我拿步兵去顶蛮夷的骑兵吗?还是说,你要我们拿将士的两条腿追赶蛮夷的四条腿吗?”

礼部尚书道:“璐国公英国公,草原上的部族既然过得那么艰辛,我们拿些粮草收买人心,也是好的啊。不说别的,唐太宗的时候,不也这样做过吗?”

京兆尹是璐国公的侄女婿,听了礼部尚书的话,就不高兴了:“我是丁大人,您说这话,就不合适了。不错,唐太宗是送过粮草给草原上的部族。草原上将唐太宗尊为天可汗也是事实。可是您忘了,就是这些为唐太宗养马的部族,在前朝的时候,几次南下,奸yin掳掠,祸害我华夏儿女。依我说,这国与国之间,什么恩情、什么道义,都是假的,实力才是最要紧的。您看那吐蕃,一面拿着大唐的粮草,一面不停地闹事,不是最好的例子吗?”

礼部尚书道:“想我天朝上国,……”

京兆尹道:“好了,丁大人,您也不要跟我说什么天朝上国了。你既然有那么多的粮食银钱,你就可怜可怜我们的同胞吧。每年京里死的人会少吗?夏天的时候,街头有多少人因为没有药材,结果死于疾病,到了冬天,又有多少人,因为缺衣少食而冻饿致死?丁大人,您可怜那些蛮夷的时候,是否能够多看一眼我们的同胞,我们治下的子民呢?他们才是最需要我们的人,而那些蛮夷,则是乱我华夏、杀戮我们同胞的屠夫。”

礼部尚书和户部尚书都气哼哼的。他们是同窗,私交一向不错,更难得的是政治主张也相近,所以,在御前,他们常常联手,说服皇帝接受他们的意见。可是这次,居然面对的是璐国公英国公和京兆尹的联手,难得地占据了下风。

皇帝转头问两位丞相的意见。

梁丞相摸着胡须,道:“圣上,臣认为,无论做什么,对国家有利这才是最重要的。京里的那些受苦受难的人,是我们的百姓,臣认为当然应该优先考录他们。不过户部尚书的担心也情有可原。户部银钱的富余的确不多,而且也不是每年都能有富余的,用来帮助那些流民,或者是提高军饷,实在是不现实。”

祁丞相也道:“圣上,臣认为,礼部尚书说的也不无道理。如果能够扶持某一个亲汉的部族,加强他们的实力,让草原上的人互相争斗,那也不失为一个削减那些蛮夷的实力的好办法。”

璐国公马上提出了反对意见。福宁殿里吵成了一团。

皇帝头疼地按按额头,对贾瑾道:“青和,你怎么看。”

贾瑾起身向皇帝行了大礼,然后才道:“回圣上的话。臣女只知道,死掉的敌人,才是最好的敌人。而且臣女认为只有自己的同胞才是最可贵的。哪怕是个乞儿,也比蛮夷的贵族要金贵。”

此言一出,福宁殿里一片喧哗。璐国公和英国公面露赞赏之色。

贾瑾道:“圣上,臣女曾经翻阅过先祖的笔记。先祖就曾经说过,北方那些蛮夷信奉的是狼,他们的生活方式就是狼群的生活方式,他们的人生准则也脱离不了狼的本性。在草原里,虽然部族与部族之间也有争斗,但是一有事情,他们就会联合起来。”

皇帝很好奇地问璐国公,璐国公点点头,表示同意。

礼部尚书道:“可是狼不是很孤傲的吗?不然怎么有孤狼一说呢。”

贾瑾道:“所谓孤狼,其实都是在竞争头狼的斗争中的失败者。狼群是个很讲究纪律的种族。只要头狼一声令下,就是再大的伤亡,他们也会不畏生死地往上冲。所以,狼群是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