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大家今天晚上来听报告。今晚的讲题我准备了一份一万六千字的讲稿,但我不准备念了,简单一点,将一些基本观点介绍一下,再留下足够的时间让大家提问。我想朋友之间平等地交换意见,这样可能更适合大家的要求。
讲到袁世凯,网上可以找到很多资料。我就讲一些比较关键的。五个问题。
一、“窃国大盗”袁世凯
现在为止很多历史书都说,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夺了。这个说法,我认为根本站不住。袁世凯能当上中华民国的第一任正式大总统并不是偶然的,他是清末最有才干的一个大臣。原来说是他出卖了戊戌变法,现在很清楚,戊戌变法的失败不是袁世凯出卖的,历史学家大部分都同意这条。他是清朝的大臣,谭嗣同要他抓直隶总督荣禄,是让人造反,这跟他支持戊戌变法是两回事。他去告密,假如承认他是清末的大臣,这就是正常的,不是罪恶。何况现在证明,戊戌失败并不是这个原因,戊戌失败最根本的原因是康有为太幼稚了,有些做法根本就是错误的,光绪也是一个没有经验的年轻人,二十来岁,跟你们年纪差不多,见识恐怕还没有你们高。所以这怪不得袁世凯。
袁世凯在清末新政时期具体有什么建树,今天的重点不在这里,时间也不够,反正清末义和团事件后慈禧太后开始改革,袁世凯做出了很大成绩。当时国内外都认为,最有能力管理中国的就是袁世凯。当时直隶(河北)拥有六间高等学校,四千多间新式学堂,现在看来没什么,但那时在全国是最多的。甲午战争将旧式中国军队完全摧毁了,他重新建立了中国新军,练新军功劳很大。同时他将李鸿章时代创办的军事学校加以整顿,在保定办了一系列军事学校,辛亥革命后变成保定军官学校。根据一些学者的研究,这所学校总共培养了六千多人。一直到抗日战争,整个中国军队的领导主要是保定军校的毕业生。当时国民党各战区的军事长官,大部分是保定军官学校毕业的。1944年各战区36位正副司令长当中,一半是保定毕业的,黄埔毕业的只有1个;95位集团军正副司令当中,38%毕业于保定,33%毕业于黄埔。保定军校在1927年国民党统一全国以后就停办了,还有那么大的贡献,这是袁世凯打下的基础。经济发展,河北的经济在当时发展得不错,华新纺织公司、启新阳灰水泥厂等等有他的份,北京自来水厂是他搞的,詹天佑修的京张铁路是他搞的。清末的时候,原来中国的政权直到县一级为止,县以下没有政府官员,社会要转型怎么办?向三权分立的现代社会管理体制转型,走在全国前面的是袁世凯做总督的直隶,其次是浙江。辛亥革命后大家认为,这个总统非他莫属。
孙中山做总统行不行?两个原因决定了不行。
第一,革命军方面没有钱,力量不够,支持不下去。现在有大量文献,大家有兴趣可以找来看,如《辛亥革命后第一个十年孙文的迷误》是我写的,里面有详细的分析,也有很多史料。当时孙中山军队支持不下去,没有钱,就拼命跟日本人谈判,谈条件。
第二,孙中山没有行政能力。他当时的秘书长是胡汉民,胡汉民写自传讲过,孙中山经常做些批示,有时突然发现为什么我说的没有贯彻,就问胡汉民,你作为秘书长我的批示为什么不贯彻?胡汉民告诉他,哪条是错的,哪条是贯彻不下去没办法执行,把孙中山说得哑口无言。
广东有一句话:“有中错状元,没改错花名。”中状元有时是胡来的,皇帝喜欢哪个就是哪个;而花名(绰号)通常是很准确的,给别人起个绰号则要认真观察他或她的特征。广东人把孙中山叫作“孙大炮”,因为他讲话没准头,没经验。他长期搞革命,很多都是军事冒险,而他主要的责任一是宣传一是筹款,实际组织工作很多方面他没有做。所以他做总统不行。
明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报纸文章上肯定还会说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夺了,不是那么回事。“窃国大盗”这个说法出自陈伯达,不可信。袁世凯通过选举当临时大总统然后做正式大总统,是实至名归,众望所归。他不是窃国。
二、袁世凯在政治上的建树
袁世凯失败是由于政治原因。那么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在政治上有没有建树?现在看来是有的。
他最初接受大总统的职位后,还是想遵守约法,将国家按照现代民主政治的制度来运作。怎么讲呢?他制订了国会选举法,组织进行国会选举;需要交给国会讨论的决议,也中规中矩交给国会,遵守有关的制度。他并不是从一开始就想将现代政治的制度推翻,搞独裁做皇帝。他想将国家变为一个现代国家,而且做了一些工作。
一是推行军政分开。原来在大清帝国时代,总督是所谓“上马管军下马管民”,管军事又管政治,全部权力都抓在手上。他推行权力分开,军事由督军管,另外各省设民政长,也就是省长,推行手法相当有力。国民党一些都督说他别有阴谋。他撤了三个都督,都是国民党人,就有人说他夺权,其实不是那么回事,要建设现代国家就要这么做。如江西都督李烈钧,江西商会和议会揭发李烈钧有严重问题,既贪腐又霸道,举了十多条罪状。李烈钧当时没怎么答复,到抗日战争期间他写回忆录也没有答复,按道理如果真的受了那么大冤屈应该要答复的,而且那时袁世凯老早不在人间了。他将李烈钧撤掉,军权交给欧阳武,也是国民党人。而在广东,他撤掉胡汉民,任命了陈炯明。陈炯明当时是国民党当中是最能干的一个重要人物,国民党元老邹鲁写信给陈炯明,让他不要接受任命,胡汉民和陈炯明一起回信说不用担心,没有问题。所以,说袁世凯有军事阴谋的说法站不住脚,其实他是要推行现代国家制度。另外他实行了文官考试。有些人为了说明科举制度好,发明了很多想当然的说法,而袁世凯将科举制度的优点在文官考试制度中继承下来了。这个考试当时所设的科目我认为很合理,国际知识、法学知识,还有财经知识,总共五个科目,只要加上一门电脑课,拿到现在考公务员,我觉得也很合适。
不但这样,袁世凯是最愿意使用海归人才的。他编练新军就大量使用从国外回来的军事人才。比如段祺瑞是19世纪80年代由李鸿章送到德国学习炮兵的,但1890年回国后李鸿章要他去教书,做军事学校教员,一直没有得到重用;直到袁世凯1896年小站练兵,才将段祺瑞找来,一方面管保定的军事学校,一方面训练炮兵,到后来他就成了新兵的主要负责人之一,也是袁世凯的很重要的军事将领。凡是留学归来的人才袁世凯都很重视,很会用人。他是想将中国搞好的,另外这个人很勤政,每天很早起来,从白天到黑夜都忙碌处理政务。政治上是有建树的。
三、袁世凯在经济上的建树
经济上,袁世凯是个坚定的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不但清末他在直隶抓建设时如此,就是在民国,他为经济发展所做的事情也是非常正确的。
首先他把财政整顿好了。清末经过义和团事件后,慈禧太后开始改革,决心很大,整个中国经济处于上升阶段,政府的税收增长很快。19世纪末,中国政府的财政收入一年就有七八千万两,到辛亥革命前期,财政收入达到将近三亿两。十年期间增加那么多,很不简单。但这个好势头被革命打断了,因为军费大量增加,各地增加了所谓“革命军”,其中很多是民军,民军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民间所谓自卫团,另外一部分说得直接点是土匪,加起来就是革命军。当然还有新军是经过训练的体制内的军队。大量的民军打着革命的旗号进入政府系统。养兵要钱,遣散也要钱,军费增长几倍,政府财政无法负担,到了非常穷困的地步。财政被搞乱了,要恢复平衡很困难。袁世凯一方面保持了全国的统一,在1949年以前,全国统一的时间并不长,袁世凯时代是一个。另一方面,他着手整顿全国经济,用了几年工夫,到了1914—1915年,实现了财政平衡而且有所盈余,当年盈余二千多万两,可以说是了不起的成就。
他制订了一系列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措施。比如减免税收,还为创立新公司实行保息制度,保证新公司首年可以得到政府股息补贴,五六年以后慢慢归还。建立严格的专利制度,而且纠正了原来的专利制度的误解。清末的专利制度就是垄断制度,并不鼓励技术创新。袁世凯将这些都加以改革,所以辛亥革命后整个经济发展得相当快。现在大家都说“一战”期间是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代,其实不但“一战”期间是这样,“一战”前和“一战”结束后好几年,经济都是高速发展的,这里就有袁世凯的功劳,因为他在制度方面下了功夫。
经济上袁世凯很有成绩,而且很会用人,用了一些很能干的企业家,包括张謇、周自齐、周学熙这样一些人。所以经济上做了很大贡献。
但是,一些人指责袁世凯为了帝国主义利益甚至私人利益,出卖了国家权利,搞出了一个善后大借款。到现在我们很多历史书还在讲,袁世凯借了两千五百多万英镑的外债是出卖了国家主权,借款也没有经过国会讨论是违反了制度。
对于这点,必须首先搞清楚当时为什么借款。连孙中山、黄兴他们都承认,不借款的话政府根本无法维持下去。1912年,中国政府的支出是一个月九百多万两,而国库只剩九万两,这就是革命的后果。这种情况下唯一的办法就是借外债。不借就完蛋了,国民党也不否认这点。所以借款是有必要的。那程序合不合法?当时财政总长后来拿出了记录,1912年12月,国会讨论的结果是通过借款条款。但史料上说,后来国会又发表声明,说不同意借款。其实原来就通过了,而且按国会通过的条件签订了合同,签了字以后又说要讨论。这是故意捣乱还是为了国家?出尔反尔。再众口一词说袁世凯违法,其实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