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网www。wajiwxw。com提供的《好好读书当大官儿(科举)》7、第7章期望(第12页)
对于大太太她们的心思沈母是知道的,把老爷子叫走不让他和沈文彦接触,不就是不希望文彦能在老爷子面前表现吗?
老太太做这样的事儿还少了吗,将家中财产都买了祭田,这样以后可以全部留给身为嫡子的沈学胜继承,以前觉得沈父学业太好,做出各种事情来阻挠他好好读书,不是时不时的抄经书,便是为难吴老姨娘让沈父为难。
沈母对此并没有那么在意,毕竟大伯哥是靠着老爷子的关系,才谋得了一官半职,以后还要靠着老爷子为官多年留下的人情,看能否更进一步。
至于家产靠沈父做官也完全能养活一家子,反正生活是会慢慢好起来的。
所以大太太和沈文宏才需要老爷子的看重,沈文宏的学业也需要他的指导和帮忙。
而自己的丈夫比大伯哥小了十岁,现在三十出头正值壮年,也有同窗师友,自己现在最重要的是教育好儿子,并且好好笼络住丈夫的心。
回到自己院子的沈母对沈文彦说:
“文彦,你看你大伯和父亲,老爷子能帮你大伯一些,但那又能有多少呢,只有自己读书好啊,才是真的。”说着便又教育起沈文彦。
“过两日我们便要回家了,回去后多请教你父亲,在夫子那里也一定要认真。”
沈文彦知道科举的重要性,毕竟上过那么多年历史课,最初的分封制的演变,逐渐形成了皇帝与世家共同治理天下的局面,世家贵族垄断了上升的渠道,这对皇权的统治非常不利。
所以在此之后,皇帝为了更集中的权利,为了一步步打破世家的垄断,越来越重视科举制度人才的选拔。
世家贵族推荐的人才都维护世家的权利,而科举出身的人才则是不同,科举制度更加巩固了皇帝的权利。
这也有了宋朝皇帝宋真宗亲自做的劝学诗: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有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缘,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皇帝以功名利禄,美女佳人劝诱世人读书,而进士及第后授官则是最有力的劝学措施,直白将科举及第的好处展现出来。
所以科举让皇帝有了巩固统治的方法,人才也有了出人头地的机会,而有个进士出身越来越重要。
在封建王朝后期,靠门荫做官入仕的人越来越不能政治权利的中心,官职也并不能太高,全靠家中父辈的能力,或者得到皇帝的宠信,否则在未来也很难再进一步。
这从皇帝与世家的矛盾,逐渐变成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所以沈文彦明白母亲为什么对自己说这些,也明白老爷子对子孙学业看重的原因。
他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士农工商,想在这时代过得好,读书取仕是必须,不然遇到事情连保护家人都做不到,他想到了赵同知为什么愿意帮助沈家,而赵同知能够帮助沈家,也是因为他当官能有权利去做到很多事情。
上辈子读了这么多年书,到死都在参加考试,即使知道科举的困难,这辈子从头来过的沈文彦,并不觉得自己不能做到。
在这之后的两日,沈文彦依旧是在读书后,去陪陪吴老姨娘,或者去和老爷子吃饭,当然这时大太太和沈文宏也都会在旁边。
而老爷子对这个嫡孙子沈文宏是非常满意的,毕竟跟着自己读书多年,启蒙学习都是他在操心,而沈文宏的成绩也让他很满意,所以对年纪还小的沈文彦也没有那么在意,想要专心培养好沈文宏。
在知道沈文彦即将和沈母回临阳县的时候,沈老太爷便叮嘱他回去后用功读书,莫要贪玩,便带着快要参加府试的沈文宏去了书房。
临别前一天沈母带着沈文彦和沈又菱再多陪陪吴老姨娘,晚饭时,吴老姨娘不舍的看着孙子孙女,想到又要很久都见不到孙子孙女,她拿起手帕擦了一下湿润的眼角。
“你们这一走又不知道要几年才能再见上一面,我是真舍不得你们啊。”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