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乐文小说网>大宋帝国之残阳烈豆瓣 > 三十三(第1页)

三十三(第1页)

除了闾勍和方承道,在宗泽养病期间,还有一位特殊人物进入后衙去探视了宗泽。其人便是孟太后。孟太后本是一闻宗泽病讯,便欲过去看看,但因恐影响宗泽的调养,便将时间推迟了几天。太后前往探病,体现着皇家的恩典,当然不存在被不被允准的问题。

这时的宗泽,经过四五天的服药治疗,除了气力尚显虚弱,基本已是诸症皆消。闻报孟太后来临,他连忙换上朝服亲至中庭,将圣驾恭请进了正厅。

孟太后给宗泽带来了不少诸如参茸虫草之类的补品,让宗泽遵照医嘱服用。另外,她向宗泽推荐了两个食补验方,一是鸭肉汤,二是黄芪粥。她说,因鸭子性寒,最宜夏食。其肉可补虚劳、消毒热,其汁可生津液、滋五阴。而黄芪则为大补元气之药,素称“补药之长”。以黄芪煎水,加以绿豆、白扁豆、薏仁、莲子、枸杞、大枣、龙眼、百合熬粥,长期服用,可以健体。她每日服此养生粥一碗,已经坚持数年,身体状况大有改善。

这种来自皇家的体恤,是宗泽毕生未曾领受过的。在颤抖着双手接过验方躬身向孟太后谢恩时,一股热泪差点儿从他的眼中夺眶而出。

叙礼既毕,孟太后让孟忠厚及随行太监们都退下。宗泽知是孟太后有话要说,亦将宗颖等挥退。厅堂中只余他们两人,孟太后让宗泽不必拘礼,尽管坐得舒适些。然后,她与宗泽进行了一场虽然为时不长,却是推心置腹的交谈。

孟太后先是委婉地询问了宗泽,再这样劳累下去,他的身体精力能否吃得消。这话的内里含义,实则也是宗泽能在汴京待得多久的问题。

关于这个问题,孟太后的心里比较矛盾。一方面,她很希望宗泽能够长期坐镇汴京,争取赵构回銮,奠定中兴大业。另一方面,她又实不忍心眼看着这位古稀老人顶着内外交困的重重压力,拼将残年在汴京苦熬苦撑。再者,若其精力不逮,勉强硬撑也撑不下去。这个问题干系很大,也很现实,所以她想听听宗泽的想法。

宗泽深会其意。对于孟太后,他在感觉上已是相当亲近,因而出言也就非常坦直。他说老臣这一病,引起诸多方面的不安,也让太后挂念,实是惭愧之至。既蒙太后垂问,老臣实话实说。老臣年迈体衰,难免令人担心,确有人曾进言,劝老臣莫若急流勇退,回乡安享天年。老臣于艰难困顿中,亦确有些去意徘徊。然近日因病得暇,反复扪心自问,却终觉此非本愿。窃以为,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其命值不在时限短长,而在功用轻重。老臣退步自保,固可益寿延年,但若从此再无作为,则虽长命百岁,又有何意义可言?而正因来日无多,才更需惜时如金力作建树,方不枉行这世间一遭。

孟太后闻言感叹,宗留守这个境界,殊非凡夫俗子可及。但她还是提醒宗泽,坚持镇守汴京,祸福端的难料,不但要付出沉重代价,还可能要承受极大的委屈。

宗泽明白孟太后所指何意,点头回曰此中风险老臣省得,然唯其如此,老臣才更是不敢悬崖撒手。老臣已经老了,得失已无所谓。若是另易他人主政,哪个能不患得患失?而眼下汴京这副担子,除非抱有甘下地狱的信念,是绝难担当起来的。

“所以,”他对孟太后沉缓而坚决地表示,“无论如何,只要皇上还没嫌老臣不中用,老臣是走不得的。”

“宗留守义无反顾,实乃我大宋之福。”孟太后听了宗泽坚定的表白,肃然动容。然而她仍是有些担心,“不过,老将军确是已年近古稀,依然勉力负重,只恐——”

“这个请太后放心。”宗泽拱手笑答,“老臣这副身板,还算比较硬朗。这不是只消几服汤药喝下,便是病邪荡然了吗?时日多了不敢说,三年两载之内,老臣自忖,还折腾得起。”

这几句回答洪亮如钟,给了孟太后以莫大的宽慰。其实在她心中,所望正是此言。她微笑着颔了颔首,在心里虔诚地祈祷:“但求天遂人愿。”因为照她估计,只要宗泽能够站稳脚跟,坐镇汴京两年以上,天下局势必当大有改观。

话至此间,孟太后就坦言了她的这个估计,并且指出,眼下的这半年,乃是考验宗泽能否站稳脚跟的最关键时刻。只要能熬过今冬明春,一切都将逐步好转。宗泽十分赞同她的判断,同时亦坦率地承认,目前的关坎极不好过,纷至沓来的事端,已经把他整得焦头烂额,而有效的对策尚未想出。

孟太后沉吟有顷,慢声细语地谈了两点。第一点,既是宗泽矢志不移,就必须准备接受任何挑战,始终保持不被任何险阻压倒的无畏气概。她相信宗泽是具有排除万难突破重围的能力的。假如宗泽不行,那么遍观朝野,也没谁能行了。再者,虽说宗泽现在是孤军奋战,但他绝对不会成为孤家寡人。第二点,越是情况复杂,越须头脑冷静思路放开,切忌性急气躁自陷迷惘。医者切一脉而知百症,盖因人体经络俱有牵连。治病与治世,事殊而理通。她说宗留守不妨体会一下郎中之辨证施治法则,或可有助于别开洞天。

这些话若是说给旁人,似只是大而化之的泛泛之谈,然而在心有灵犀的宗泽听来,却是并不空洞。躬送孟太后起驾回宫后,宗泽掩门静思其言,越想越觉得内涵丰富。

宗泽领会,在孟太后所谈的第一点中,除了对他的高度肯定、支持和勉励,还包含了两层意思。第一层,是指出了朝中现在无人能取代他,无论什么人对他有什么看法,只要他不自言退,他这个汴京留守的地位便牢不可动。第二层,是暗示了对于来自朝廷的压力,孟太后不会袖手旁观,她将会尽其所能,为宗泽遮风挡雨。这对于身受多重压力的宗泽来说,无疑是赋予了一种非常有力的精神支持。

孟太后所论之第二点,则给予了宗泽以十分有益的思维启迪。孟太后没有也不可能为宗泽具体支着,但基于其对时政的密切关注,她的那些原则性提示,却具有高屋建瓴的指导意义。

宗泽也是一点便透。听了孟太后的点拨,他马上就意识到,自己是因陷冗务太深,犯了目光狭隘之病。于是,他将思路延伸开去,从头回顾梳理了自己来京之后的这段历程。这一由此及彼地回顾梳理,果然使得他在认识上大有提高。

自他抵京主政,满打满算,迄今为止尚不足五十个昼夜。而在这短短的一个半月中,汴京城里几乎就没消停过几天。从下车伊始的那场大火开始,便是一波方平一波又起,重大事件接二连三。那些不断发生的重大事件,是彼此孤立的,还是存在着内部联系?是纯属偶发、自发性质,还是隐含着某种谋划?此前宗泽的思考尚未着眼于此,现经孟太后提示,这便引起了他的深思。

兵荒马乱年月,治安难以稳定,各类事端频发,也是情理中事。但诸如草关镇血案、物价风潮、假币滋生,等等,却均非一般事件。而这些非常事件又集中发作于宗泽来京后的月余之中,就的确有值得玩味之处了。因为,在宗泽到来之前,汴京乱归乱矣,性质严重的大案倒还少见。否则那个庸碌不堪的前任留守范讷,恐怕也早就坚持不住了。那么为何经过治理,乱子的数量虽然少了,而乱子的性质却显然升级了呢?

是自己的施政方针或方法不对吗?宗泽认为不是。因此他想,出现这种现象,无非两种可能。一种是他的命运不济,偏偏就赶上了这个霉头;另一种就是此乃蓄谋而为,是有人有意在与他对着干。

情况不同,解决问题的难度也不同。如果是前者,事情就相对简单,虽然亦须费点力气,但乱子是可以解决一个便少一个的。而如果是后者,那就复杂多了,纵使你逐次解决掉了现有的问题,还会有新的突发事件在前面等你,对方不把你整一个落花流水是不会止息的。

既然如此,便不能不做最坏的打算。而且,将种种迹象联系起来看,宗泽也是感到,属于后者的可能性更大。因而今后的一切攻略,便皆应建立在这个假设上。宗泽认为,能够明确意识到这一点,就是一个不小的收获。

是什么人在与自己对着干?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干?对于这个答案,宗泽目前还无从假设。但对方就是想让宗泽在汴京待不下去,这个企图却是不难看出。这反倒激起了宗泽欲罢不能的尽头。你们恁地不待见老夫吗?老夫偏要叨扰到底了。

假设果真存在一股暗藏的敌对势力,假设此前的一系列重大事件,皆是出自他们的预谋,那么,宗泽思忖,这股势力的能量不可小觑,其首脑可算是个运筹帷幄的高手。应当承认,他出手的每一拳,无论曲直刚柔,无一例外都准确而有力地打在了自己的软肋上。而且由于此明彼暗,他打你可以一击中的,你打他却是四顾茫然。可以想见,利用这个优势,今后他还会得寸进尺。也就是说,更大的麻烦或者更严重的事件,可能还在后面。

这个估计当然相当令人不安,但宗泽并未因此再添焦灼。因为孟太后关于医政同理的提示,给他打开了另一扇思维之门。宗泽举一反三地很快便参透了孟太后的意思。乱子频出固是坏事,但也未尝不是好事。对手再高明,也不可能没破绽,乱子出得越多,暴露出来的马脚必然也就越多。如果彼此之间确有关联,那么,无论在哪个环节上有所突破,都可以顺藤摸瓜穷究其源。而对手一旦显了形,那进退攻防可就由不得他了。

这是个令宗泽豁然开朗的顿悟。宗泽感觉,对于他的身体复原,这个顿悟所发挥的效力,丝毫不亚于李郎中的那些圣手良方。

由此,宗泽也更深刻地认识到了孟太后的明哲睿智。他深感这位屡遭贬黜命运多舛的宫闱女流,其实是一个极有见地极有韬略的政治干才。可惜她不能驰骋于政坛,否则其之作用,恐怕难以估量。宗泽感念及此,不禁深以为憾。然则更有一桩憾事,此时他尚不知:孟太后在这汴京,已是待不长久了。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