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乐文小说网>屠幼英的茶与健康 > 枯肠未易禁三碗(第1页)

枯肠未易禁三碗(第1页)

一个人若能从淡茶中品出滋味和香气,至少说明此人的身体是健康的,感觉是敏锐的,这也是品茶的较高境界。

枯肠未易禁三碗。尽管禁得住三碗不容易,但是仔细想来,健康需要自律,一个抵制不住嘴巴诱惑的人,又如何去成就自己的人生呢?深谙医理的东坡,从另一层面提醒人们,在食不饱、力不足的夜晚,尽量少喝茶,喝淡茶,或者不喝茶。对此,苏轼曾深有感触,“归来记所历,耿耿清不眠”;“东坡调诗腹,今夜睡应休”。咖啡碱令人失眠的恹恹痛苦滋味,昏昏难以言表。苏轼夜饮所历,我也感同身受。春季在茶山做茶,常常试茶到深夜,那种因咖啡碱摄入过量,引起的心慌、失眠、恶心等,甚至会伴随着一种莫名的抑郁感觉,至今思来,犹在昨日。

尽管宋代的某些团茶中,掺有淀粉类等辅料,可以缓和茶对胃肠的刺激,但是,东坡仍能很清醒地察觉到饮茶过量的危害。他在《漱茶》一文写道:“率皆用中下茶,其上者亦不常有,数日一啜,不为害也。”东坡确实是一个出色的别茶高人,他能敏锐地意识到,中下等茶,因季节、制作、生态等差别,可能会造成咖啡碱、茶多酚等物质的含量过高;或因杀青不透等因素的存在,对这类茶的饮用,如果不加节制,可能会对人体造成过度的刺激或损害。因此,他提倡尽量喝上等茶,且数日一啜为宜,这与我一直倡导的“喝好茶、少喝茶”,其内涵是基本一致的。当然,这里要考虑到古人生活条件的局限,他们可能没有我们今天的富足,体内也没有那么多的累积营养可供消解。但是,这种告诫、提醒、警觉,对我们正确地认知茶,学会健康地去喝茶,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凡事需要趋利避害,理性分析。苏轼并没有因此完全去否定茶的健康功效。他说:“除烦去腻,世不可缺茶。”这是他对适量饮茶的充分肯定。“然暗中损人,殆不少。”这句话,才是文章的重点。其后,他又写道:“昔人云:自茗饮盛后,人多患气,不复病黄,虽损益相伴,而消阳助阴,益不偿损也。”“人多患气”,是指饮茶过量,会损人元气。我们饮完茶后,会感觉精神抖擞,实质上是咖啡碱调动了人的元气所致,临时透支了自己的精、气、神。如果长期透支而得不到及时修复,必然会导致气虚体弱。如果再长期饮食不节,不注意营养的全面摄入,就是过劳过量,就会损伤气血。当然,事物的发展变化,还存在着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不复病黄”,是指茶的苦寒可清热燥湿,对湿热引起的黄疸型疾病,有很好的预防功效。现代医学也证明,茶对急性肝损伤,有很显著的修复作用。适量饮茶能够保肝护肝,降低脂肪肝的发病率。此处的“昔人云”,估计苏轼受到了《唐史国补》的影响,据该书的作者李肇记载:“故老言:五十年前,多患热黄。”“近代悉无,而患腰脚者众耳,疑其茶为之也。”唐代的常伯熊,就因年轻气盛,饮茶过量,导致腰腿风湿疾病缠身,遗恨残生。

等级较低的夏秋茶,往往寒性较重,苦寒伤气。如若过量饮用,不加节制,确实会损伤体内的阳气,打破人体健康的阴阳平衡,这是得不偿失的。

对于等级较低的茶叶,应该去如何利用呢?东坡说:“吾有一法,每食已,以浓茶漱口,烦腻既出,而脾胃不知。”用浓茶漱口,不但不伤脾胃,而且茶中含有的适量的氟,可以使龋齿再矿化,修复牙釉质,有固齿消炎、去除口臭、预防口腔疾病的良效。《红楼梦》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寂然饭毕,各有丫鬟用小茶盘捧上茶来。当日林如海教女以惜福养身,云饭后务待饭粒咽尽,过一时再吃茶,方不伤脾胃。今黛玉见了这里许多事情不合家中之式,不得不随的,少不得一一改过来,因而接了茶。早见人又捧过漱盂来,黛玉也照样漱了口。盥手毕,又捧上茶来,这方是吃的茶。”由此可见,清代的曹雪芹,早已得东坡真传,把黛玉漱口、吃茶一章,写得细微传神,有礼有节。这也从侧面证明,东坡用浓茶漱口的保健方式,对后世的影响之深之远。

苏轼在《书四戒》里,告诫后人说:“甘脆肥浓,命曰腐肠之药。”原文写的虽是厚味、美味,但饮茶又何尝不是呢?中医认为:“味厚者为阴”,“味厚则泄”。而陆羽在《茶经》里认为茶:“味至寒,为饮最宜精。”按此理论分析,过浓的茶,是不是会更加寒上加寒呢?现代科学也表明,浓茶是有害健康的。浓茶里的草酸含量高,易与人体内的钙,形成不溶于水的草酸钙,故常饮浓茶,易患肾结石。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若常饮淡茶,适量利尿排尿,可增加泌尿系统的自洁能力,有效地防止夏秋季,因体内汗液蒸发过快,致使尿液浓缩而形成晶体沉淀。故常饮茶、饮淡茶,会有很显著的排出小结石、预防肾结石的作用。肾结石常有夏季形成、冬季发病的规律性。上帝为你关闭一道门,同时也会给你打开一扇窗。天地之物,莫不如此。

淡中有味清中贵,人间有味是清欢。清代著名医家吴鞠通曾有论述:“尤必以淡为善者,何也?以味之稍重必偏,且重者必毒,惟淡多甘少者,得中和之气。”“且淡开五味之先,不在五味之中,而能统领五味者也。”淡,从本质上看,其实是五味的平衡、阴阳的调和。因“浓”或“过量”而产生的偏性、“毒”性,即是张仲景在《金匮要略》谈到的“若得宜,则益体,害则成疾”。

一个人,若能从淡茶中品出滋味和香气,至少说明此人的身体是健康的,感觉是敏锐的,这也是品茶的较高境界。苏轼在《书黄子思诗集后》说:“梅止于酸,盐止于咸,饮食不可无盐梅,而其美常在咸酸之外。”又说:“美在咸酸之外,可以一唱而三叹也。”饮茶之美,不在于浓,在于五味调和,宜寄至味于淡泊。就如饮食之美,必须依靠酸与咸去调味,而不在于酸、咸一样。过苦过涩、偏性较重的茶或茶汤,绝不会是上好美物。佳茗之美,常常游离于苦涩滋味之外;一唱三叹的味外之味,方是茶中袅袅不尽的韵致。常饮浓茶之人,味觉会被钝化,必然难识茶韵之妙。清代美食大家袁枚诗云:“叹息人间至味存,但教鲁莽便失真。”茶浓香短,淡中味长。《菜根谭》里说得好:“悠长之趣,不得于醲酽,而得于啜菽饮水;惆恨之怀,不生于枯寂,而是生于品竹调丝。故知浓处味常短,淡中趣独真也。”于此,我们能否会在品茶中,得到一些感应?人生如茶,绘事后素。一旦粘腻于外物之浮华处,从此,便心无须臾之安宁了。

东坡有段关于蔡襄玩味茶的逸事,写得非常有趣。他说:“蔡君谟嗜茶,老病不能饮,日烹而玩之,可发来者之一笑也。”蔡君谟,就是大名鼎鼎的蔡襄。他著《茶录》,名垂青史。欧阳修为其作后序说:“茶为物之至精,而小团又其精者,录序所谓上品龙茶是也。盖自君谟始造而岁供焉。”从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的书序中可以看出,宋代的制茶工艺,走向真正意义上的精致,是从蔡君谟开始的。虽然丁谓做大龙团茶是首创,但精益求精,是止于蔡襄的。宋仁宗赵祯,对小龙团的评价是“尤极精好”,以至于当时的王公将相,都会有“黄金可得,龙团难求”之感叹。不仅如此,蔡襄《茶录》的“茶色贵白”,“茶有真香”,“茶色白,宜黑盏”等独创的观点与审美,为宋代点茶的臻于成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甚至影响了宋徽宗《大观茶论》的诞生及其审美的形成。

如此精于制茶、精于品饮的蔡襄,一生与茶相濡以沫,晚年却为病疾所困,导致嗜茶的蔡君谟,在半百之年,实在不敢再吃茶了。君子不滞于物,不为物役、不以己悲的蔡襄,对茶点而不饮,赏而不吃,空嗅其香其味,同样可以沉浸其中,一玩就是半天。此事堪玩味,毕竟宋代点茶的技艺、汤花,有着很高的玩赏性,在点茶的捉斗中,又包含着一些赌博的色彩,另有茶百戏、漏影春等,这一切,都让好而不敢饮的蔡襄,陶然忘机,乐此不疲。

作为智者,蔡襄懂得玩味的智慧,止其所止。真正喜欢茶,品味的是其中的清芬酝藉,不在乎非要灌一肚子可能有害的茶水,而在于附丽于茶的文化意义及其从中汲取的所感所悟,以安顿精神,愉悦魂灵。苏轼在《天机乌云帖》里,还记录过一段蔡襄热衷斗茶的往事,他写道:“杭州营籍周韶,多蓄奇茗,常与君谟斗,胜之。”苏轼在不多的文字里,透露出了蔡襄的一些好玩信息。蔡襄喜欢与美女斗茶,屡败屡战,愈战愈勇,为茶也算是“老夫聊发少年狂”了。宋代点茶的玩赏性,在宋代诗词里多有体现。如梅尧臣的“只取胜负相笑呀”;陆游的“茶分细乳玩毫杯”;福全也有“生成盏里水丹青”;等等。

不只是蔡襄体弱多病后不敢饮茶,在李易安的诗中,也有“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的哀婉。李清照在杭州生病期间,服用的是行气温中、化湿消食的豆蔻煎出的熟水。豆蔻辛温,茶性苦寒,二者都具有去湿气,助消化的共同功效。国破家亡,中原沦陷之后,李清照作为一个饱读诗书的好茶之人,不敢分茶、吃茶,不见得是担心茶解药效,而是颠沛流离的孤苦处境,令她彻夜难眠。她首先担忧的应是,茶中的咖啡碱令人不寐的痛楚;其次,是“病起萧萧两鬓华”的易安,深知自己身体虚弱,已无法承受茶饮之重。虽然无茶可饮,但是,门前雨后的木樨花开,也似豆蔻味厚、团茶清冽,隐隐然沁人心脾矣!不是茶香,胜似茶香。

关于茶可解药的记载,最早见之于清代陈元龙(1662—1736)的《格致镜原》。他写道:“今人服药不饮茶,恐解药也。”个人认为,陈元龙的观点是片面的、不科学的,这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茶送药,早在唐代就有诸多记载。宋代《备急千金要方》的乌梅丸,强调以“空心煎细茶,下三十丸,日二服”。据统计,在宋代的三部官修方书:《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所记载的“以茶送药”方剂,多达381首。现代应用川芎茶调散时,仍强调以茶送服。虽然在古代医籍中,确有服药“忌茶”的记载,但仅局限于威灵仙、土茯苓、斑蝥、榧子和使君子等少数几味中药及其复方。清代医家章穆在《调疾饮食辩》(1813)中讲得很客观,他说:“俗传茶能解药。夫药有千百性,但补药忌茶之消,其他岂此一物所能尽解!然此或古医制病人少饮之法,其意甚佳,不必辩也。”是呀!古仁人有大医之心,心怀苍生,故意讲“茶能解药”,是劝人在患病体弱之时,少饮茶,喝淡茶,保护元气,颐养身心,以便早日康复。

服用中药期间,饮茶的禁忌很少。如果服用的是西药,茶汤中的咖啡碱、茶多酚及其氧化物的沉淀作用,对此影响较大,一定要根据处方的要求,谨遵医嘱。因为,服用某些补铁药、钙剂类、铝剂类、助消化酶类药、解热镇痛药等,茶多酚会与之发生沉淀反应,从而影响药物的疗效。若是抗生素类药物,会在肠道内与多酚类物质,发生络合反应,影响药物的吸收和治疗效果。另外,在服用抗痛风、镇静安神等药物期间,也不宜饮茶,茶内含有的咖啡碱,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或抵消药物的功效。总之,在服用西药期间,尽可能不要饮茶,或饮淡茶,谨慎为上。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