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乐文小说网>管理文明的是什么 > 第14部分(第2页)

第14部分(第2页)

格里高利七世系统地阐述了教权至上理论,确定了教会高于国家的原则,认为其权力直接来自于上帝,教皇不仅在教会内部事务上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而且地位也超过了任何世俗的国王和皇帝,教会从未犯过错误,也永远不会犯错误。掌管罗马教会最高权力的教皇是至高无上的,也是神圣的。他拥有审判所有人的权力,而不受任何人的审判。他指责所有执掌世俗权力的人都是在背信弃义、抢劫、凶杀和罪恶的驱使下以暴力取得的,是违背了上帝的意旨的,所以教皇有权废黜违抗教会的君主。他甚至将教皇权力比作是太阳,皇帝权力不过是月亮,皇帝的权力来自于教皇的赏赐。――这是闻名于中世纪的“日月论”。后来的教皇英诺森三世(1198…1216年在位)把教皇的权力推崇到了极点,自称“万王之王,万主之主”,大肆插手各国事务,将各国置于自己的掌控之下;而卜尼法斯八世(1294…1303年在位)则发布通谕,规定教会权力高于一切世俗权力,并以“两剑论”(精神权力与世俗权力)著称于世。

教皇声嘶力竭恐吓世俗社会之时,实际上也是双方激烈拼杀之日。13世纪,基督教抵达鼎盛后开始走向衰落。此时,失传了近700年的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从阿拉伯人的手里传回了欧洲。神学家托马斯·阿奎那从维护教会权威的角度吸收了亚里士多德的思想,论证教权高于俗权,维护基督教的神权统治。他认为,世俗社会服从教会是上帝的安排;限制或废黜暴君的权力属于教会,而不是人民。所以,只有上帝和上帝在尘世的代表――罗马教皇才能感化、限制乃至废黜暴君。

然而,即使这样煞费苦心的辩护,也难以使教会逃脱它本身的宿命,与基督教如影随形的异端运动一直要求恢复基督教的本来面目,认为教会占有财产是违反上帝意旨,也没有权力向人民征收或豁免税务;尊重上帝是完全自由的,不需要服从任何权威和教义,也不需要教会和教皇做中介人……异端运动最终导致了15…16世纪的宗教革命,教会也终于四分五裂。

十二、教会至上与文艺复兴(3)

文艺复兴

基督教千年之久的教会统治笼罩了一切。其统治地位、特权以及等级制度高高凌驾于世俗社会,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罗马教廷的宗教裁判所对异端分子的残酷处置、对人们思想的禁锢所激起的反对声浪也愈见高涨。

12、13世纪,以经商谋生的意大利人已经相当富裕,富有显赫的家族急需教师给他们的后代传授能言善辩的知识和技巧,私人创办文化机构成了一股热潮。14世纪,弗朗西斯·彼德拉克开创的人文主义被视为文艺复兴运动发轫的标志,他认为作家应该掌握一点雄辩术和古典文学,如此就从故纸堆里翻出了古希腊、罗马的文化传统,以人文主义思想对教会神学逐一辩驳。

人文主义者从理性、个人自由和追求个人幸福三方面反对教会神学的神性、封建等级桎梏以及教会的禁欲主义,而且将理性、个人自由、个人幸福作为人类永恒的本性。――文艺复兴运动由此而来。实际上,人文主义者的政治态度是见风使舵的,至少是游移不定的,他们为世人提供了各种自以为是的智慧,认为政治的目的是自由和正义,政府的职能是保证国家的安全与和平。而且他们还认为,君主制是最好的政制,君主统治更容易确保安全。

大约在1350年至1550年两百年之间的文艺复兴,在政治思想史上的意义只是为政治思想家提供了一个角度,那就是极力摆脱教会神学的禁锢,使政治思想第一次具有世俗的眼光。因此,国家不过是人的需要的产物,政权的得失也只是强者的实力较量的结果,而法律是理性与权利的表现。――文艺复兴时代的政治思想家剥取了教会披在国家身上的神圣外套,他们觉得古希腊人把国家视作美德的目标也是滑稽可笑的。当然,权力取代了神意和道德,成为国家与法律的基础。

这一时期的思想家虽然抬出希腊、罗马的古典传统来祭拜,但还没有迂腐到失去清醒意识的地步,他们不过是借尸还魂,借他人的酒来浇自己心中的块垒而已。总之,文艺复兴时代的人们惯于闲情逸致,散文、诗歌、绘画、雕塑、建筑都小有成就,而政治思想显然还只是人文艺术的副产品。

文艺复兴从此由意大利半岛向欧洲各地蔓延。人文主义说到底也就是人本主义。富有自由精神的个人主义思想风云际会,星火燎原之后逐步席卷了欧洲。与此同时,1368年,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正在为自己刚刚打下的专制王朝绞尽脑汁,还在思考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统治。事实上,从那个时候起,中国的儒学内部已经开始躁动,晚明时期的东南沿海地区也涌现了一波追求个人自由与内心解放的浪潮,而且几乎与文艺复兴之后的法国启蒙运动同步。只不过历史的机遇总是稍纵即逝的,一旦错过便无从追悔。

――历史似乎是愚弄人的玩笑。就像文艺复兴运动经历了两百多年的辉煌岁月之后突然衰落一样。意大利因为富庶而兴起,也因为富庶而招来嫉妒,成了法国国王查理八世垂涎三尺的猎物。1494年,查理八世率领一支三万人的军队翻过了阿尔卑斯山脉,佛罗伦萨的主导者美第奇家族弃城而逃,法国人稍作停留,与卑躬屈膝的政府签了一纸和约之后便去攻打那不勒斯了。此后战争不断,烽火连年,意大利从繁荣走向衰落,文艺复兴运动也因此无疾而终。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十三、西方:没有挂在嘴上的民生传统(1)

自从孟子“民贵君轻”之说问世以后,民生就成了一种挂在嘴上的传统,总是会不期然地出现在中国历朝历代偶尔还算贤明的治国者身上,或者见之于文人学士畅谈治国方略之类连篇累牍的策论中;“英明神武”的君主不过是将民贵论视为经国济世的谋略而已,而官僚士大夫呈献策论也只是为了获得俸禄或晋身之阶罢了。不过,翻检西方历史时倒很少听见如此累世而来的民生传统。――如果要将这样的传统上下穷追数千年,竟然让人有说不尽的感慨。

民生之所以是民生,首先就是民众的身份。西方奴隶制度的历史恐怕要远比中国的长得多。譬如罗马帝国长达千年的历史,就始终伴随着奴隶们的血汗,还有暴动。直到中世纪还能见到奴隶效命主人的记载,尽管大规模的奴隶制度在封土建国的名义下悄然消失;不过最底层最潦倒的骑士似乎也有几个家奴,唐吉珂德就带着他的家奴横刀跃马,锄强扶弱,挑战了风车。――虽然可以被人反驳说,这不过是小说家之言,但未必就不可相信。

除了身份,当然还有更关键的,那就是法律条文的界定。民众在上缴皇粮国税之后还该不该有自己的私有财富?可以享受到官府施舍的哪些恩惠?而官府收税之后究竟还有没有什么特别的明细?用到了哪些地方?是否明示于天下?

古希腊时代的身份落差

古希腊时代的斯巴达人因为原始,所以一直尚武好勇。原本是公元前12世纪侵入希腊南部伯罗奔尼撒半岛的多利安人,征服了拉哥尼亚的土著之后便强迫他们从事农业劳动,而自己则专做职业军人。公元前735年,斯巴达吞并了邻近的麦西尼亚,麦西尼亚人也只能为他们干农活,提供食物。不过,公元前650年前后,麦西尼亚人在阿哥斯城邦居民的支持下反抗过斯巴达人,最后还是因为斯巴达的军事优势而失败。

斯巴达人一直沿袭着原始的部落民主,据说有两位世袭的国王,平时有长老会议、公民大会和监察官。――估计后世的学者可能难免会对他们的议事机制抱有美化之嫌,因为这样的话政治智慧显然已经相当的高。长老会议有包括国王在内的30人,都是年过60岁的贵族,还是由公民大会推选出来的。5个监察官同样也是公民大会推选出来的。对于斯巴达公民来说,基本上还可以说是平等的民主。

公民大会有8000人,是从40万左右的居民中推选出来的斯巴达公民。40万拉哥尼亚人和麦西尼亚人被斯巴达人蔑称为“希罗人”,没有自由,只是担负农业劳动,呈献粮食果蔬。斯巴达人专?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