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乐文小说网>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周邦彦为什么 > 第74部分(第1页)

第74部分(第1页)

为得其真矣。

△《春秋集解》·十二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

宋苏辙撰。先是刘敞作《春秋意林》,多出新意。孙复作《春秋尊王发微》,更舍《传》以求《经》。古说於是渐废。后王安石诋《春秋》为“断烂朝报”,废之不列於学官。辙以其时《经》、《传》并荒,乃作此书以矫之。其说以《左氏》为主,《左氏》之说不可通,乃取《公》、《穀》、啖、赵诸家以足之。盖以《左氏》有国史之可据,而《公》、《穀》以下则皆意测者也。《自序》称,自熙宁间谪居高安,为是书,暇辄改之。至元符元年,卜居龙川,凡所改定,览之自谓无憾。盖积十馀年而书始成。其用心勤恳,愈於奋臆遽谈者远矣。朱彝尊《经义考》载陈宏绪《跋》曰:“《左氏》纪事,粲然具备,而亦间有悖於道者。

《公》、《穀》虽以臆度解《经》,然亦得失互见。如戎伐凡伯于楚丘,《穀梁》以戎为卫。齐仲孙来,《公》、《穀》皆以为鲁庆父。鲁灭项,又皆以为齐实灭之。显然与《经》谬戾,其失固不待言。至如隐四年秋翚帅师会宋公、陈侯、蔡人、卫人伐郑。桓十有四年秋八月壬申,御廪灾。乙亥,尝。庄二十有四年夏,公如齐逆女。诸如此类,似《公》、《穀》之说妙合圣人精微。而颍滨一概以深文诋之,因噎废食。读者掩其短而取其长可也。”其论是书颇允。此本不载,盖刻在宏绪前也。《宋史·艺文志》称是书为《春秋集传》,《文献通考》则作《集解》,与今本合。知《宋志》为传写误矣。

△《春秋辨疑》·四卷(永乐大典本)

宋萧楚撰。楚字子荆,庐陵人。绍圣中游太学,贡礼部不第。於时蔡京方专国,楚愤疾其奸,谓京且将为宋王莽,誓不复仕,遂退而著书。明《春秋》之学,赵旸、冯澥、胡铨皆师事之。建炎四年始卒。曾敏行《独醒杂志》称所著《春秋经辨》行於庐陵。《宋史》亦载其《春秋经解》十卷。朱彝尊《经义考》谓其已佚,仅摭录胡铨之《序》。此本所载铨《序》,与《经义考》合,惟题曰《春秋辨疑》为小异。或后来更定,史弗及详欤?《江西通志》及《万姓统谱》皆云是书四十九篇。今止四十四篇,盖有佚脱。《宋志》云十卷,今《永乐大典》所载止二卷,则明人编辑所合并也。书之大旨,主於以统制归天王,而深戒威福之移於下。虽多为权奸柄国而发,而持论正大,实有合尼山笔削之义,与胡安国之牵合时事,动乖《经》义者有殊,与孙复之名为尊王,而务为深文巧诋者用心亦别。

陈振孙《书录解题》称胡铨以《春秋》登第,归拜床下。楚告之曰:“学者非但拾一第,身可杀,学不可辱,毋祸我《春秋》乃佳。”厥后铨以孤忠谠论,震耀千秋,则其师弟之於《春秋》,非徒以口讲耳受者矣。每篇各有注文,皆楚自作,亦间有胡铨及他弟子所附入。谨以原注及胡铨附注别题之,而以今所校正附其下,俾各不相淆焉。

卷二十七 经部二十七

○春秋类二

△《春秋经解》·十二卷(永乐大典本)

宋崔子方撰。子方,涪陵人,字彦直,号西畴居士。《晁说之集》又称其字伯直,盖有二字也。朱彝尊《经义考》称其尝知滁州,曾子开为作《茶仙亭记》。

《经解》诸书,皆罢官后所作,考子方《宋史》无传,惟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称其於绍圣间三上疏,乞置《春秋》博士,不报。乃隐居真州六合县,杜门著书者三十馀年。陈振孙《书录解题》所载大略相同。朱震《进书劄子》亦称为东川布衣。彝尊之说,不知何据。惟《永乐大典》引《仪真志》一条云:“子方与苏、黄游。尝为知滁州曾子开作《茶仙亭记》,刻石醉翁亭侧。黄庭坚称为六合佳士。”殆彝尊误记是事,故云然欤?考子方著是书时,王安石之说方盛行,故不能表见於世。至南渡以后,其书始显。王应麟《玉海》载,建炎二年六月,江端友请下湖州取崔子方所著《春秋传》藏秘书。绍兴六年八月,子方之孙若上之。是时朱震为翰林学士,亦有劄子上请。当时盖甚重其书矣。子方《自序》云:“圣人欲以绳当世之是非,著来世之惩劝,故辞之难明者,著例以见之。例不可尽,故有日月之例,有变例。慎思精考,若网在纲。”又《后序》一篇,具述其疏解之宗旨。大抵推本《经》义,於三《传》多所纠正。如以晋文围郑谓讨其不会翟泉,以郕伯来奔为见迫於齐,以齐侯灭莱不书名辨《礼记》诸侯灭同姓名之误,类皆诸家所未发。虽其中过泥日月之例,持论不无偏驳,而条其长义,实足自成一家。所撰凡《经解》、《本例》、《例要》、三书。《通志堂经解》刊本,仅有《本例》。今从《永乐大典》裒辑成编,各还其旧。自僖公十四年秋至三十二年,襄公十六年夏至三十一年,《永乐大典》并阙,则取黄震《日钞》所引及《本例》补之。其他《本例》所释有引伸此书所未发,或与此书小有异同者,并节取附录。而卷袠、书名则并遵《宋史》。至子方原书,《经》文已不可见。

今以所解参证,知大略皆从《左氏》,而亦间有从《公》、《穀》者,故与胡安国《春秋传》或有异同焉。

△《春秋本例》·二十卷(内府藏本)

宋崔子方撰。是书大旨以为圣人之书,编年以为体,举时以为名,著日月以为例。而日月之例又其本,故曰《本例》。凡一十六门,皆以日月时推之,而分著例、变例二则。州分部居,自成条理。考《公羊》、《穀梁》二《传》专以日月为例,固有穿凿破碎之病。然《经》书“公子益师卒”,《左传》称“公不与小殓,故不书日”,则日月为例,已在二《传》之前。疑其时去圣未远,必有所受。但予夺笔削,寓义宏深,日月特其中之一例。故二家所说,时亦有合。而推之以概全经,则支离轇轕而不尽通。至於必不可通,於是乎委曲迁就,变例生焉。此非以日月为例之过,而全以日月为例之过也。亦犹《易》中互体未尝非取象之一义,必卦卦以互体求象,则穿凿遂甚耳。啖助、赵匡一扫诸例而空之,岂非有激而然,如王弼之弃象言《易》乎?子方此书,陈振孙《书录解题》称其学辨正三《传》之是非,而专以日月为例,则正蹈其失而不悟。所论甚允。然依据旧《传》,虽嫌墨守,要犹愈於放言高论,逞私臆而乱圣经。说《春秋》者古来有此一家,今亦未能遽废焉。

△《春秋例要》·一卷(永乐大典本)

宋崔子方撰。考《宋史·艺文志》,子方《春秋经解》十二卷、《本例》、《例要》二十卷,知子方所著原本,此书与《本例》合并矣。朱彝尊《经义考》称《本例》、《例要》十卷,并存。而今通志堂刊之,《本例》则析目录别为一卷,以足二十卷之数,而《例要》阙焉。盖误以《本例》目录为《例要》,而不知其别有一篇。恐彝尊所见即为此本。故曰“并存”,亦误注也。今考《永乐大典》所载,虽分析为数十百条,系於各字之下,而裒辑其文,尚可相属。较通志堂本所载目录,一字不同,灼知为刊刻之误。谨编缀前后,略依《本例》次序,排纂成编,以还子方所著三书之旧焉。

△《春秋五礼例宗》·七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

宋张大亨撰。大亨字嘉父,湖州人。登元丰乙丑乙科。何薳《春渚纪闻》、王明清《玉照新志》并载其尝官司勋员外郎,以王国侍读、侍讲官名与朝廷相紊,奏请改正事。陈振孙《书录解题》载大亨《春秋通训》及此书,则称为“直秘阁吴兴张大亨撰”。盖举其所终之官也。考《左传》发凡,杜预谓皆周公礼典。韩起见《易象》、《春秋》,亦谓《周礼》在鲁。孙复作《春秋尊王发微》,叶梦得讥其不深於礼学,故其言多自牴牾。盖《礼》与《春秋》本相表里。大亨是编,以杜预《释例》与《经》踳驳,兼不能赅尽,陆淳所集啖、赵《春秋纂例》,亦支离失真,因取《春秋》事迹,分吉、凶、军、宾、嘉五礼,依类别记,各为总论。义例赅贯,而无诸家拘例之失。振孙称为“考究详洽”,殆非溢美。元吴澄作《春秋纂言》,分列五礼,多与此书相出人。澄非剽袭人书者,殆偶未见传本欤?朱彝尊《经义考》载此书十卷,注曰“存”。而诸家写本,皆佚其《军礼》三卷,已非彝尊之所见。然《永乐大典》作于明初,凡引此书皆吉、凶、宾、嘉四礼之文,《军礼》绝无一字。则此三卷之佚久矣,彝尊偶未核检也。

△《春秋通训》·六卷(永乐大典本)

宋张大亨撰。是书《自序》谓少闻《春秋》於赵郡和仲先生。考宋《苏轼年谱》,轼本字和仲。又苏洵《族谱》称为唐相苏颋之裔,系出赵郡。今所传轼《题烟江叠嶂图诗》石刻,末亦有赵郡苏氏印。然则赵郡和仲先生即轼也。苏籀《双溪集》载大亨以《春秋》义问轼,轼答书云“《春秋》,儒者本务。然此书有妙用,学者罕能领会。多求之绳约中,乃近法家者流,苛细缴绕,竟亦何用?

惟左丘明识其用,终不肯尽言,微见端兆,欲使学者自求之”云云,与大亨《自序》亦合。盖其学出於苏氏,故议论宗旨亦近之。陈振孙《书录解题》及《宋史·艺文志》并作十六卷。朱彝尊《经义考》云“已佚”。此本载《永乐大典》中,十二公各自为卷,而隐公、庄公、襄公、昭公又自分上、下卷,与十六卷之数合。

然每卷篇页无多,病其繁碎。今并为六卷,以便省览,其文则无所佚脱也。

△《春秋传》·二十卷(浙江朱彝尊家曝书亭藏本)

宋叶梦得撰。梦得字少蕴,号石林,吴县人。绍圣四年进士。南渡后官至崇信军节度使。事迹具《宋史·文苑传》。梦得以孙复《春秋尊王发微》主於废《传》以从《经》,苏辙《春秋集解》主於从《左氏》而废《公羊》、《穀梁》,皆不免有弊。故其书参考三《传》以求《经》,不得於事则考於义,不得於义则考於事,更相发明,颇为精核。开禧中,其孙筠刊於南剑州。真德秀跋之,称其辟邪说,黜异端,有补世教不浅。《宋史·艺文志》又载梦得别有《春秋考》三十卷、《谳》三十卷、《指要总例》二卷、《石林春秋》八卷。今《谳》、《考》二书散见《永乐大典》中,尚可得其大概。馀皆散佚,惟此《传》犹为完书。

《南窗纪谈》载“梦得为《春秋》书,其别有四:解释音义曰《传》,订正事实曰《考》,掊击三《传》曰《谳》,编列凡例曰《例》。尝语徐惇济曰:‘吾之为此名,前古所未见也。’惇济曰:‘吴程秉著书三万馀言,曰《周易摘》、《尚书驳》、《论语弼》,得无近是乎’”云云。案此《传》不专释音义,其说已非。至於以一字名书,古人多有。即以《春秋》而论,传为通名,不必言矣。

如《汉志》所载铎氏、张氏皆有《春秋微》,《公羊传疏》有闵因《春秋序》,《后汉书》有郑众《春秋删》,《隋志》有何休《春秋议》、崔灵恩《春秋序》,孙炎并先有《春秋例》。梦得博洽,安得不见?乃以为古无此名,必非事实。且《宋志》载梦得《春秋指要总例》,亦不名曰《春秋例》,殆小说附会之辞,不足据也。

△《春秋考》·十六卷(永乐大典本)

宋叶梦得撰。是书於宁宗开禧中,与《春秋传》、《春秋谳》同刻於南剑州。

元程端学作《春秋三传辨疑》,多引其说,则当时犹有传本。自明以来,藏书家皆不著录,故朱彝尊《经义考》注曰“已佚”。惟《永乐大典》颇载其文,以次检校,尚可得什之八九。今排比缀辑,复勒成编。其书大旨在申明所以攻排三《传》者,实本周之法度制作以为断,初非有所臆测於其间。故所言皆论次周典,以求合於《春秋》之法。其文辨博纵横,而语有本原,率皆典核。陈振孙《书录解题》称其辨定考究,无不精详,殆不诬也。原书前有《统论》。其后乃列十二公,逐条诠叙而不录《经》文。今悉仍旧例。其卷帙则约略篇页,辑为《统论》三卷。隐公以下,以次编为十三卷,不复拘《宋志》三十卷之数。据梦得《自序》,称自其《谳》推之,知吾所正为不妄,而后可以观吾《考》。自其《考》推之,知吾所择为不诬,而后可以观吾《传》。然《书录解题》已先列《传》,次列《考》,次列《谳》。盖《传》其大纲,而《考》、《谳》其发明之义疏也。今仍从陈氏之《序》,次於《传》后焉。

△《春秋谳》·二十二卷(永乐大典本)

宋叶梦得撰。是书抉摘三《传》是非,主於信《经》不信《传》,犹沿啖助、孙复之馀波。於《公羊》、《穀梁》多所驳诘。虽《左传》亦据《传》末“韩魏反而丧之”之语,谓知伯亡时左氏犹在,断以为战国时人(案《经》有续书,《传》亦有续书,梦得盖未深考。语详《左传注疏》条下),昌言排击。如辨诸侯世相朝为衰世之事;辨宰孔劝晋献公及鲁穆姜悔过之言皆出附会;辨十二次分十二国之谬;辨夹谷之会孔子沮齐景公事亦出假托;辨堕郈、堕费非孔子本意;辨诸侯出入有善有恶;辨诸侯卒之或日或不日,非尽属褒贬;鲁侯之至与不至,亦不可拘牵成例。虽辨博自喜,往往有澜翻过甚之病。於《经》旨或合或离,不能一一精确。而投之所向,无不如志,要亦文章之豪也。惟古引《春秋》以决狱,不云以决狱之法治春秋。名书以《谳》,於义既为未允。且左氏、公羊、穀梁皆前代经师,功存典籍,而加以推鞫之目,於名尤属未安。是则宋代诸儒藐视先儒之锢习,不可以为训者耳。考《宋艺文志》,是书本三十卷。又梦得自记《左传》四百四十二条、《公羊》三百四十条、《穀梁》四百四十条。今据《永乐大典》所载,参以程端学《春秋辨疑》,通加检核。《左传》阙九十条,《公羊》阙六十五条,《穀梁》阙八十四条,盖已非完帙。然其大较已略具矣。谨依类排次,釐为《左传谳》十卷、《公羊、穀梁谳》各六卷。

△《春秋集解》·三十六卷(内府藏本)

宋吕本中撰。旧刻题曰吕祖谦,误也。本中字居仁,好问之子。《宋史》本传载其靖康初官祠部员外郎。绍兴六年赐进士,擢起居舍人。八年迁中书舍人,兼侍讲,权直学士院。学者称为“东莱先生”,故赵希弁《读书附志》称是书为东莱先生撰。后人因祖谦与朱子游,其名最著,故亦称为东莱先生。而本中以诗擅名,诗家多称吕紫微,东莱之号稍隐,遂移是书於祖谦。不知陈振孙《书录解题》载是书,固明云本中撰也。朱彝尊《经义》考尝辨正之,惟以《宋志》作十二卷为疑。然卷帙分合,古今每异,不独此书为然。况振孙言:“是书自三《传》而下,集诸儒之说不过陆氏、两孙氏、两刘氏、苏氏、程氏、许氏、胡氏数家,而采择颇精,全无自已议论。”以此本考之亦合。知旧刻误题审矣。惟《宋志》此书之外,别出祖谦《春秋集解》三十卷,稍为牴牾。疑宋末刻本,已析其原卷,改题祖谦,故相沿讹异,史亦因之重出耳。祖谦《年谱》备载所著诸书,具有年月,而《春秋集解》独不载,固其确证,不必更以他说疑也。本中尝撰《江西宗派图》,又有《紫微诗话》,皆盛行於世。世多以文士目之,而经学深邃乃如此。

?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