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无法用更多词语来形容这部电影的精彩之处,我只能说,也许它无法和大制作那些绚丽的画面相比,也没有能瞬间刺激肾上腺素分泌的情节,但肖恩的出色演绎以及始终保持着紧张氛围的故事,再加上导演舒马赫冷酷的掌控着镜头,将这个角色在短短90分钟里所遭遇的一切清晰明确的展现了出来,节奏意外的紧凑,一点多余的时间都没有,足以让人为之鼓掌。
虽然在饱受恶评的《蝙蝠侠与罗宾》之后,舒马赫陆续也执导了不少电影,但我认为直到《狙击电话亭》之后,才算洗脱了他当时的恶名。
总之,这是一个关于电话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男人自我拯救的故事,我强烈建议大家去电影院看看,去看看一个出色演员是如何支撑起一部电影的,对于连续上映了六部担任主演或者重要配角的肖恩来说,这是个再美妙不过的结束了。”
——《纽约时报》罗曼?艾奇逊
作为一部投资不过1000万出头的电影,《狙击电话亭》自然是没有首映式的,甚至连影评人的试映也没有,但也正如前面所说的那样,媒体对它的关注一点都不亚于那些大制作。
于是,当电影上映后,大部分影评人都第一时间观看并撰写了评论,而且大部分都给出了相当高的评价,就像上面那位在《纽约时报》拥有专栏的艾奇逊先生一样。
“就像当初的《天才雷普利》,当你认真欣赏电影时,你会很快忘记,这个独挑大梁的演员实际才二十岁出头。他所表现出来的轻浮、得意、恐惧、害怕、悔恨等等,都和一个三十岁的成年人没有区别!”某个影评人也如此说道。
“我认为这是一场教科书式的表演,肖恩?唐的独角戏让人印象非常深刻。”《好莱坞报道》的记者也这么评论。
也不是没有批评甚至嘲讽的评论,至少肖恩的老对头《纽约邮报》就不屑一顾:“夸张的表情和肢体语言,这就是电影的全部内容,我无法想象一个怎样的变态会拿着狙击枪藏在纽约的高楼大厦之间杀人取乐,而警察可以愚蠢到这种地步,用尽方法,最后要靠男主角的那种提示才能找到罪犯。当然,根据可靠消息,这部电影是在洛杉矶的街道拍摄的,所以仔细想想也是可以理解的。”
基本上一句好话都没有,尤其是刻意站在纽约人的立场上,批评电影不懂纽约,也勾引了一些东部人的共鸣,不过效果不是特别好,倒是某些评论的影响更大一些。
“毫无疑问,这是一部还算紧张刺激的结局,但同样的,它有一个很烂的结尾。我无法想象一个怎样的变态,能从警察的重重包围中逃出去,并还能威胁男主角随时可以再来一次,导演塑造这样一个变态又有什么用意?如果这是制作人想要为续集留下的伏笔,那么我只能说,这是最烂的伏笔!”这是为《洛杉矶时报》的一篇评论。
虽然当初在拍摄的时候,肖恩再三建议,将结局修改为只有声音的狙击手被警察干掉了,因为他的做法在道德上完全算立不了足。先不说婚外情是否属于犯罪,就算在法律上明确规定是犯罪,让法官和陪审团来审,也不应该判死刑,更何况他还杀了两个无辜的人。
修改成狙击手最终被干掉,无疑更符合主流社会的价值观,也能赢得更高的票房。
但当扎克以及舒马赫他们想要修改后却发现,要这样的话,那么整个剧本都要进行调整,除非观众能无视,前面80分钟将男主角和警察耍的团团转的狙击手,最后就这么简简单单的被击毙了这种显得虎头蛇尾的结局。虽然好莱坞不乏这种电影,但这样明显会影响到票房,本来就是为了票房才进行修改的,如果修改后反而影响了票房,那就太蠢了。
可不修改也不妥当,肖恩提出的问题也确实存在,为难之下,扎克最后决定,还是将狙击手设定为用披萨送货员的尸体逃过了警察的追捕,并在男主角打了镇静剂,被送上救护车,视线模糊的情况下,过来威胁了一番。
当然,那层道德光环是没,狙击手变成了彻底的变态杀人狂,他只是告诫男主角,看在今天玩得很愉快的份上,他就不杀他了,但他以后随时还会出现。
肖恩虽然觉得还有些不妥,但也没再多话,对方能听他的意见进行修改已经算是很给面子了,于是乎,上映后这还是成为了一个靶子:罪犯没有得到应有的制裁。
不是每部电影的罪犯都会得到制裁,但得到的肯定比没有得到的要多,肖恩当初也是基于这一点才提议的,所以现在在这上面被人抨击也是免不了的。
只是,不管怎样,这都是电影剧本上面的瑕疵,和肖恩无关,就算有人想要发挥也牵连不上。更何况,包括《纽约邮报》在内百分之九十的评论家,都没有再提肖恩六个月六部电影的最后一部是否完美收官,因为结果是很明显的。
2000万美元,这就是《狙击电话亭》首周周末的北美票房,虽然只有一起上映的《王牌大贱谍3》的三分之一甚至更少,却将《毁灭之路》、《精灵鼠小弟》、《黑衣人2》等制作踩在了脚下,在北美票房排行榜上占据了第二位!
诚然,这多少有那几部电影都是已经上映两三周的因素,《黑衣人2》甚至已经上映了一个月,可同样一起上映的《乡村熊》只有500万的票房。而且福克斯只给《狙击电话亭》联系了1800家院线,上面几部电影,包括《乡村熊》在内,都有2000家以上的院线在上映。
事实上,除了《狙击电话亭》和已经上映6周,跌落到票房榜第十的《少数派报告》外,榜单上的其余8部电影的上映院线数都在2000家以上。
这种情况下,这部电影的前景如何,已经不用多说了。
“好莱坞从来没有哪个年轻演员像肖恩?唐这样总是让人惊讶,虽然他的确很幸运,总能遇到好剧本以及赏识他的导演,可如果将他的成绩全部归结在这上面,那么毫无疑问是错误的。任何一个演员能取得成功,必然有过人的地方,肖恩虽然是98年来到好莱坞的,但在这之前他已经是高中舞台剧团体的重要一员。他的出色演技并非凭空冒出来的,当然,他也的确有着出色的天赋,以及什么都换不来的成熟气质。我相信,任何一个态度公正的人,在看了《天才雷普利》和《狙击电话亭》之后,都会承认,他在其中完全没有年轻人应有的青涩……”
这篇报道出自维恩?莱维特之手,就是当初发现连续五个月上映了五部由肖恩主演或者担任重要配角电影的那个,有志想要向影评人发展的独立记者。因为那篇报道以及之后的专访,肖恩和他建立起了良好的关系,于是《狙击电话亭》上映后,他当即详细写了一篇影评并大加称赞。
当然,和之前一样,贴在自己的博客当中,所以相比传统媒体的影响力还略有不足——尽管博客发展得很快,但短时间里还是很难取代传统媒体的。
第289章 去欧洲
千禧年过后,互联网泡沫的破裂,让本来已经要开始相交的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放缓了脚步,尽管911间接导致了博客的发展,但也只是有所推动,离融合在一起还很远。所以,莱维特这篇贴在自己博客中的文章,在传统媒体中并为引起太大的反响。
不过在网络中,这篇评论却得到了一边倒的支持,无数影迷在下面留言表示支持。
“肖恩的表演是无可挑剔的。”这是普通影迷。
“我真是太喜欢他了,他的每部电影我都看过!”这是死忠的影迷。
“他所有电影的录像带和dvd我都有,他打的广告我也都有看过!我希望能亲眼见到他!我希望能得到他的签名,最好能签在身上!”这时比较疯狂的影迷。
“他看起来很有味道,如果可以,我真想跟他约会。”这是女性影迷。
“没想到他来自旧金山,那可是个美丽的城市,我一直都想去,也许我能在哪里和他来个美丽的邂逅。”这是……嗯……某些男性影迷。
总之,百分之九十的留言都是支持,即使有些攻击性的东西,都很快被刷了下去。这也算是对肖恩当初一项投资的回报,早在拍摄《十一罗汉》的时候,他就和弗雷德里克以及公关理查德?莱森商量过,要如何在网络中宣传自己。
“明星靠保持神秘感来吸引粉丝的时代已经过去,可以预见,在未来几年之后,越能表现出亲民的姿态,越能获得粉丝的好感。当然,一定的距离感也需要保持,我们不用在现实里太过亲民,但可以在网络中这样。而且,八卦小报们总是存在的,与其让他们抹黑,不如自己主动出击引导在粉丝当中舆论,这样即使除了什么问题,只要不是很严重,粉丝们都会第一时间站在我这边。”这是肖恩当时对经纪人和公关所说的话。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