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批军需物资源源不断的从中国运往苏联战场。除了武器弹药外,德国所需的一切物资都可以从中国获得。虽然物资从生产地,也需要经过长时间的运输,才能抵达苏联。但物资输送途经地区,大都在中国境内,安全便捷。
而且,许多的物资,如被服、燃油和食品,德国都是从中国进口后,再由德国运输到苏联战场。现在则可以从中国购买后,直接运抵苏联。不仅节约了费用,也节省了运力。德军的后勤压力一下子减轻了大半。
有人说,现代战争,打的就是后勤。德军在苏联战场后勤无忧,各方面供给也丰富起来,士气终于恢复到去年同期,即德军士气的最高点。没有人再担心对战争胜负,苏联的失败只是个时间问题——今年不能胜利,就打到明年,如此而已。
除了把军需物资卖给德军外,中方也与德军进行了一些军事合作。起初,西方方面军只为德军的作战,提供些儿空中支援。中国空军与德国空军联合作战,是最初的合作形势。然后,西方方面军出动了两个师与德军合作攻克了阿斯特拉罕,使中国里海舰队能够顺流而上。封锁伏尔加河水路。
在斯大林格勒以上,伏尔加河极为宽广,河面宽度多在十公里以上,没有水军很难封锁住该河。空军的轰炸在白天尚可,在夜里的效果就惨不忍睹了。这条水道一直是德军的心腹之患。
九月初,中国舰队在伏尔加河上,与苏联伏尔加舰队连战了几场,终于凭着空中优势,越过斯大林格勒,开始封锁伏尔加河。苏联的往来船只一时间,大为减少。苏军想了很多办法,想消灭中国舰队,如,水鬼队、伪装运输船的攻击船队等,也炸沉过不少船,但都被很快就捞了起来,修复一新,重新使用了。
苏联人也曾派间谍破坏中国在里海的造船厂,失败被捕的很多,但也有成功的,却都不解决根本问题。造船厂多投过保险,即使没有投保,凭着手中国防部的订单,也很容易取得贷款,很快就恢复生产了。
到九月中旬为止,西方方面军并没有取得更多的战果,仅攻克了乌拉尔斯克。奥仑堡、奥尔斯克、萨拉托夫、古比雪夫都有苏军重兵把守,西方方面军攻势进展不大。
八月,苏联狗和KV并列,成了装甲部队官兵最痛恨的两样事务。其中,尤以苏联狗为甚。KV重型坦克在猛虎改和猛虎反坦克炮列装后,已不是问题。但苏联狗始终是个祸害,目标不大,行动迅速。战士们就养成了射杀一切狗的习惯。
后来,战士们一发现苏联狗,那狗肉就一定会出现在当天的餐桌上。苏军不使用狗炸坦克后,战士们也是如此。
其实,用狗炸坦克的成功率没有想象的那么高。霍东阁纯属点背。苏军训练狗的时候,多数会采用苏联坦克,狗上战场后容易出现敌我不分的情况。何况,狗也不是白痴,移动的坦克明显有危险,狗也不愿意接近的。
九月中旬,斯大林就面临着这样一个恶劣的局面。
德国从西进攻,战火由列宁格勒,经莫斯科,蔓延要斯大林格勒,苏军全线处于守势;中军从东进攻,战火燃烧遍整个西伯利亚,从最东边的勒拿河,到西西伯利亚的鄂毕河,并越过了乌拉尔山脉,把伏尔加河流域点燃,苏军也全线处于守势。
苏联实际控制地区,仅为东欧平原到北冰洋这三百多万平方公里。南部的高加索已经被分割开,德军正在翻越高加索山脉,加紧进攻中,很难挺过今年冬天。
东部的西伯利亚高纬度地区,则还通过北冰洋保持联系。然,这种联系是艰难而有限的,随着冬季的到来,极有可能断绝。
幸好中国怀有私心,分出了大批部队进攻这一地区,减轻了苏军在东线的压力。最高统帅部派出了众多的军官,前往上述地区,领导抵抗力量。苏联现在需要每个人的力量,哪怕是极微小的一点点。
尽管如此,苏联的形势仍不利到了极点。斯大林格勒很难挺过今年,特别是在物资补给断绝的今天,更是希望渺茫。一旦德军攻克斯大林格勒,那腾出手的百万德军,就会猛扑过来,苏联已经没有退路了。
形势非常之清楚,苏联挺的过今年,也坚持不过明年。苏联的胜负,不在于苏联战场,而在于欧洲,唯一的希望就是美英两国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迫使希特勒将德军主力调回西线。
明知不是伴,事急紧相随。斯大林从来相信过美英两国,正如两国也没有相信过苏联一样。共同的需要使之走到一起,结为盟国。斯大林令苏联使节摆出低姿态,制造舆论,要求美英两国开辟第二战场,甚至为此放弃了对波兰的领土要求。自己却在与两国使节的谈话中,态度强硬。
斯大林的话很直接,苏联的形势很恶劣,苏联人会战斗至一兵一卒。然苏联人不会孤身奋战,必要时,苏联“有另一个可供选择的办法:同希特勒妥协。”——斯大林已经这样做了,却被希特勒拒绝。那时候,德国正与中国磋商联合进攻苏联事宜,并已取得很大进展,自不会同意。
这个威胁很有效,与苏联人战败了一样,德军主力都会得以从东线脱身,那美、英两国,特别是英国,会是怎样的局面。多半英国的处境,还不如苏联。
船舶不是问题,德国海军更不是问题。战胜苏联的德国就可以全力以赴发展海军,以整个欧洲的资源建造战舰,中国也会很乐意为之建造船舶,甚至参与战斗。英国……
苏联人有苏联人的想法,美英有美英的打算,同床异梦就是此情况最佳写照。
在援助物资上,美国人觉得苏联是有抵抗力量的,就是慷慨大方的,罗斯福也愿意提供物资,以便苏联人其战斗力。然而,运输是个大问题。
从地图上,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直接封锁了苏联的东南。至于从北极圈内的西伯利亚运输物资,我想,没有人会真的加以考虑。如此说来,从太平洋和中东的运输路线,就被关闭了。
留给苏联的唯一通道,就是由美国出发,经北冰洋,绕过北角,驶向摩尔曼斯克等北方诸港。但摩尔曼斯克距德军占领区仅二十英里,在此停泊,会面临德国海空军的联合打击。摩尔曼斯克位于北极圈内,夏天会出现白夜的,约三分之一损失实在令人难以接受。要知道,损失的不仅是货物,还有船舶。
而纳里扬马尔等新港,规模不能够与摩尔曼斯克相比,还要在北冰洋上多航行很长一段距离。
总之,在苏德战争的头一年里,运抵苏联的物资,并没有协议的那么多。形势刚刚有所好转,中国又对苏联宣战了。
至于“登陆法国开辟第二战场”的问题,则是另一回事了。
最初,美国人是积极主动的,英国人却不是很愿意。
丘吉尔的考虑很实在。美军在短期内无法完成武装和训练,开辟第二战场的主力毫无疑问会由英国人承担,这会大幅削弱英国的武装力量。从而,使英国失去好不容易获得的安全,重新处于德国的威胁下。英国人自不取之。
英国人还有一个说不出口的原因——欧战时沉重的伤亡令英国人记忆犹新,心有余悸。
后来,中国对苏联宣战之后,英国人的态度就不同了。唇亡齿寒的道理,丘吉尔还是知道的。
苏联战场已经陷入绝境,英美军队如国不从西方发动攻击,以解除俄国所受到的压力,则德军将取得全面胜利,迫使苏联的抵抗立即土崩瓦解。
在这种形势下,英国人可以参与一次有限度的攻击,这是为了共同利益的一种牺牲。
显然,英国人的计划与“大铁锤”计划是不相符合的。美国人在年初就提出了“大铁锤”计划,准备在法国登陆,快速打败德国。
美国的主要利益是在欧洲,但亚洲的次要利益也是利益。美国人是希望,干净利落地打败德国,再回过头来,收拾日本——太平洋的局势不妙,不能总这么下去。
“大铁锤”计划就是在这种心态下的产物。艾森豪威尔将军制订“大铁锤”计划,主要的意图是把德国空军从东线吸引到西线,并在法国海岸上建立稳固的滩头堡,为来年的大规模登陆作准备——主要是美国人认识到,组建一支进攻部队需要时间,要不,就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