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加拉罕取道欧洲,秘密来到安庆,希望能够以妥协换取中国的支持。在与外交部总长顾维钧的会谈中,加拉罕提出,苏俄承认中国占领区为中国领土等许多有利条件,中苏建交,要求中国对白军宣战,要求大量从中国购买粮食。这时候,加拉罕并不清楚中国远征军打到了哪里,但知道以后,加拉罕仍决定同意割让中亚。然,中国不同意,反复交涉之后,加拉罕又逐步降低了条件,只要求中国断绝对高尔察克的支持,到最后,甚至只要求从中国购买粮食。
这样的条件,十分有利,中国基本毋须付出什么代价,就可以的到很大利益。即使这是个空头支票,也可以使中国在外交上占据有利地位。
我仔细考虑过后,还是拒绝了。面对顾维钧的疑问,我解释说,“在一个资本主义世界里,擅自与苏俄达成这样的协议,是要付出代价的。中国的实力有一点儿,却不能不考虑其他国家意愿。远征军取得了伟大的胜利,但随之而来的麻烦也会一样多,没有必要火上加油。何况,中亚的地位归属问题,终究还是要取决于实力。中俄之间的战争,势在必行。只是看俄罗斯什么时候,能够腾出手来。”
顾维钧更疑惑了,“那我们不是应该扶持弱势一方,以便让俄罗斯内战持续下去吗?”
我笑了笑,“少川这话说的对。我们会给白军找些儿麻烦,中断物资不解,打乱其进攻节奏,但是,我们不能与苏俄达成协议。吃亏就是占便宜,占便宜就是吃亏”。
……
稍后,加拉罕的到暗示,中国会抑制白军的进攻,同时中国结束了与苏俄的交涉,要求加拉罕限期离境。
中苏交涉是秘密的,我却在六月的一次谈话中,似乎漫不经心地,告诉保罗·芮恩施。
“……苏俄来过人了,许诺割让中亚给中国……”
芮恩施有点儿惊讶,却没有表示出来,也很随意的询问我结果。
我便告诉他,我拒绝了,中国对GC主义不感兴趣。
然后,话题就转向其他。但芮恩施明显心不在焉,很快就告辞了。
我这话有几层意思。一是砍价,苏俄出了这价钱,我都没答应,白俄还砍什么价;二是撇清关系,中苏间是没有关系的,你可不要乱想;三是表示重视美国,也有试探美国意见的企图。
芮恩施很快领会到我的意图。随后,发生了“军事观察员”事件,中国中断了对俄罗斯临时政府的物资补给。这样一来,不光俄罗斯着急,就是美国也很急的。一方面,美国是希望镇压苏维埃;另一方面,美国也投入了不少资金物资,利益攸关的。
美国国务院立刻去电,询问中苏间有无问题,要求芮恩施从中调解,不要影响作战。芮恩施一见电报,就苦笑了。他回电给国务院。
“……董正朝声称,中国没有与苏俄达成协议,应该是可信的。然而,中苏之间,想必存在某种默契……由于思想观念的差别,董不会支持苏俄……但是,中国一定希望,两个俄罗斯同时存在……”
然后,芮恩施就开始了紧张的调节工作。中国方面很给面子,并没有刻意制造障碍,但从事情发生,中俄之间交涉,到美国参与调节,七天已经过去了。然后,中俄谈判困难重重,再赶再着急,也需要双方能够接受,谈判时常停滞,最终只耗时十六天,就达成协议,实在很短暂了。
但事情已经发生了。由于物资补给恢复供应的时间不确定,开辟第二战场的白军不得不推迟了五天,白军的进攻也由于弹药缺乏,被迫放缓了几天。整个作战受影响的时间很短暂,历来的估计,都是三~五天,最多一周。然,结果我们都知道了。红军主力撤退,俄罗斯内战还会持续下去。
日本在这次“哈萨克”外交中,基本保持了中立,略偏向中国的态度。兴亚投资如愿以偿,取得了大庆石油的部分油田,目前年产量大约在五十万吨左右。鞍山钢铁也已经正式投产,年产钢铁一百二十万吨。此外,两项投资,都在进行扩建工程。中日间关系,日益密切。中国在中亚捡了这么大个便宜,日本很是羡慕,却也知道插不上手。
加上,日本还占着库页岛,正热火朝天地开采其上丰富的煤矿。这是日本迟迟不能与俄罗斯达成协议的重要原因。一旦达成协议,就等于承认库页岛是中国的。日本当然不愿意,但日本又不想破坏日益密切的中日关系——这对日本也极重要。中国几乎是日本唯一的海外市场,并为之提供钢铁和石油。所以,日俄的谈判便一直拖了下去。
按说,日本应该偏向中国,卖中国一个人情,惠而不费,以便日后在库页岛等问题上,中国能够作出一定的让步。然,日本却不能。
这就牵涉到当时发生的另一件外交大事,华盛顿会议。
1921年初,哈定当选美国总统,他在就职典礼上表示,希望与各国一起磋商,削减海军军备。稍后,英国外相贝尔福勋爵提出召开一个关于英日关系、美日关系、太平洋问题和战后海军竞赛的一揽子国际会议。这本来与中国没有什么关系,中国独立后,会议中不存在中国问题了。中国海军又很弱,无力,也无意干涉上述问题。
但是,在中国的积极争取下,美国和日本都希望邀请中国参加会议,中国还是参与了此次会议——中国参加此次会议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参加就是胜利,在实际问题上,并没有太多意见,唯一争取的就是把航母的吨位,由五万吨,提高到六万吨,最后也没用上。
美国是希望提高中国地位,使中国能够牵制日本;日本则想明确对中国海军的限制,就像日本公开宣称的那样——“在太平洋上,中国海军也应当受到限制”。
就是因为华盛顿会议中,日本为了在削减海军军备问题上取得英国的支持,日本才态度暧昧。不过,这也没有改变结局。
1922年7月16日,美、英、日、法、意、中六国签订了《限制海军军备条约》,条约规定六国海军主力舰吨位为:美国525,000吨;大英帝国(包括各自治领)525,000吨;日本315,000吨;法国175,000吨;意大利175,000吨中国100,000吨。各签约国不得建造单舰吨位超过35,000吨的主力舰,主力舰主炮口径不得超过16英寸(406毫米)。华盛顿条约对五国海军航母的吨位限制为:美国135,000吨;英国135,000吨;日本81,000吨;法国60,000吨;意大利60,000吨;中国60,000吨。单艘航母吨位不得超过27,000吨,不得搭载8英寸(203毫米)以上口径的火炮。
日本仍然只得到了美国、英国海军主力舰吨位的六层。但就像我们都知道的那样,这是日本外交上的重大胜利。日本基本没有付出什么代价,就“在太平洋有一双绝对自由的手”。况且,根据中日同盟的约定,中日海军与美国海军主力舰吨位比为8:10,满足了自身安全的需要。
第82章
在别拉亚河,俄罗斯临时政府军失去了歼灭红军主力的机会。其后,虽奋起余勇,却为时已晚。图哈切夫斯基的到了喘息之机,迅速破坏铁路,一路后撤数百公里,在奥卡河重新构建了新防线。
其间,俄罗斯临时政府主力某部追击速度过快,脱离了主力部队,图哈切夫斯基敏锐地发现这一战机,在下诺夫哥罗德地区主动设伏,一举消灭了一个半师,打扫了战场后,方从容撤离。此后,白军的追击部队,就谨慎多了。谨慎也就意味着速度慢,红军在白军的护送之下,安全撤退到新防线,并得到了苏俄新的支援,战场局势有了微妙的转折。
得到了活动空间,图哈切夫斯基充分展示了他在战争上的天才,他利用多次小规模的战斗,提高红军的士气,并对新兵进行实战演练。就在白军为了无处不在的游击队而烦恼的时候,图哈切夫斯基开始了反击。在一连串让人眼花缭乱的出击过后,白军的左翼部队不知不觉已经与其他部队拉开距离。猛烈的进攻过后,是一次漂亮的围城打援。前来增援的右翼部队受到重创,只是在随后出发的主力部队的帮助下,才避免被全歼。
经过漫长的战斗,白军士气本就不高,几次失败后更是低落,白军的攻势减弱了。红军在图哈切夫斯基的指挥下,打了几个胜仗,但白军的兵力仍倍于红军,面对小心谨慎的白军,红军也无力进攻。白军进攻乏力,红军无力进攻,战斗变成了消耗战。
然而,形势明显向不利于白军的方向发展。
红军最大的问题在于,俄罗斯大旱造成的粮食紧缺。现在,一年时间已经过去了,新粮食马上就要下来了,那些为了应付饥荒的杂粮甚至已经有了收获,种种迹象表明,今年是个丰收年,饥荒眼看结束了。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