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乐文小说网>黄埔军校在哪里? > 第58部分(第1页)

第58部分(第1页)

在祖国统一大业的使命下同心同德。随着时间的流逝,在世的早期黄埔校友会越来越少,而以爱国为主线的黄埔精神和功绩却永远不会消退。祖国尚未统一,同学仍需努力

在1924年后的几十年里,黄埔生并肩在战场上拼杀作战,历经东征、北伐和抗日烽火的洗礼。如今,海峡两岸的黄埔老校友又共同面临新的挑战——反对“台独”。“祖国尚未统一,同学仍需努力”,成为“老黄埔”们的一致呼声。

台北市中央军事院校校友会组团到祖国大陆参观访问

2001年8月中旬,由1名陆军上将、2名陆军中将、17名陆军少将、2名海军少将组成的“台湾黄埔将军大陆参访团”一行22位退役黄埔老将军抵达上海,此行他们参观访问了上海、苏州等城市。参访团团长是台湾陆军上将连行健将军,这是他率“反独促统”将军团访问大陆后,第二次组团到大陆参访。各位将军对上海发展速度之快,赞叹不已。参观过程中,将军们共同提出了一份关于海峡两岸关系的16点建言。表示坚决反对“台独”,建议海峡两岸“尽速恢复商谈,先行结束敌对状态,而后切实实行‘三通’,大力发展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以利经济共同繁荣,造福整个中华民族”。此份建言是由这22位黄埔老将军共同商议制定的,表达了他们的拳拳爱国之心。

黄埔四期生李运昌是在2003年10月当选全国黄埔军校同学会第4任会长的,他在就任会长时接受记者采访,说:我们广大黄埔同学要继续发扬黄埔精神,做好祖国统一大业的工作。黄埔军校同学会目前在中国大陆29个省、市、自治区设有分会,现仍健在的黄埔同学约有2万人左右,他们虽已届耄耋之年,但都仍在为祖国的统一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2004年6月17日,由全国政协召开的黄埔军校建校8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103岁高龄的宋志文老先生是黄埔第4期学生,他不顾天气炎热,坚持来参加今天的活动。他对记者的一连串提问,回答的简要明快,却也道出了“老黄埔”的心声,他一字一顿地说:“发扬黄埔精神,希望两岸统一。”引得大家一片笑声。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纪念大会上发表讲话,他对黄埔军校的历史功绩给予了高度评价,指出: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包括黄埔同学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近年来,台湾当局领导人纠集各种分裂势力进行“台独”活动,将两岸关系推到了危险的边缘。坚决制止旨在分裂中国的“台湾独立”活动,维护台海和平稳定,是两岸同胞当前最紧迫的任务。在这方面,海内外黄埔同学责无旁贷。黄埔同学代表苗青圃在发言中说:“天下黄埔是一家。我们要牢记孙中山先生的嘱托,继续发扬黄埔精神,发挥黄埔同学特有的优势,努力争取祖国统一早日实现。”

黄埔四期生李运昌晚年时任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96岁高龄的李运昌,是经著名共产党人李大钊介绍进入黄埔军校的第4期毕业生。值建校80周年大庆,李运昌回首往事,感慨万千。他说:无论是在大革命时期,还是在抗日战争中,无论是在抗美援朝时期,还是改革开放后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中,黄埔军校师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在又致力于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伟大事业。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这是天经地义的,是包括黄埔师生在内的两岸及海外中华儿女的共识和共同意志。1984年,徐向前元帅、聂荣臻元帅等革命先辈筹建了黄埔军校同学会,这是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组织。黄埔人应该以建校80周年为契机,认真回顾吸收历史经验,重温孙中山先生关于统一祖国、振兴中华的教诲,发扬爱国革命的优良传统,利用自身有利条件,促进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促进直接“三通”;高举反“台独”、反分裂的大旗,不懈奋斗,直到祖国实现完全统一。

在上海,来自美国、加拿大以及台湾地区的黄埔校友,与定居沪上的老一代黄埔同学、历史学家、军事学专家近百人聚会,以座谈和研讨的形式,纪念黄埔军校80华诞。黄埔女学生吴吟琴感慨地说:“如今最让黄埔女兵关心的是和平统一祖国宝岛台湾的事情,我们每年都坚持与台湾的女同学通信联系,我们通过这种方式,表达企望两岸尽早统一的心情。”已定居加拿大的黄埔校友刘徽寿老人表示,每逢6月16日,海外黄埔同学都在各地欢欣鼓舞,热烈庆祝这个最具历史意义的纪念日。追忆当年,孙中山先生留给黄埔学生的16个字,“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最让黄埔同学难忘。在海外生活多年的唐矼西、张慕飞两位黄埔校友也表示了对促进两岸早日统一的殷切希望。

从台湾赶回大陆参加校庆的第19期学生郑伯诚老人说:“我是一个中国人,所以我怀念黄埔。”他说,自己虽然常住台湾,但是心系祖国校庆60周年时;徐向前的题词。大陆,几乎每半年或一年就要回上海一次,因为这里有一批黄埔军校的同窗老友。夕阳无限好,黄昏更壮丽。时年已85岁高龄的黄埔第16期学生计安,特意从美国赶来参加庆祝盛典。他表示,当年孙中山先生建校的目的是“统一祖国,振兴中华”,今天自己身在海外,仍将坚持为祖国统一大业竭尽绵薄之力,这是秉承孙中山先生遗志最好的方式。

在台北市大安森林公园,来自台湾各地的1万多名黄埔军校校友举行盛大活动。校友们高唱《中国一定强》、《四海中国人》等歌曲,高喊“振兴黄埔精神”、“祝愿两岸和平”、“中华民族万岁”等口号,表达他们希望中国统一、反对“台独”的心声。黄埔第12期毕业生郝柏村代表黄埔校友发表讲话,他说:台湾执政者准备以“制宪”之名改变两岸和平现状,将置台湾2300万同胞于万劫不复之地。今天,我们在这里庆祝黄埔军校建校80周年,就是要发扬黄埔精神,反对任何形式的“制宪”或以“修宪”之名行“制宪”之实,确保领土主权完整,共同祝愿中华民族兴盛。中华黄埔四海同心会执行长秦开诚指出:发扬黄埔精神,促进国家统一,是中华黄埔四海同心会的宗旨。台湾执政者走“台独”路线与黄埔精神是相违背的,黄埔校友坚决反对“台独”,支持两岸统一。

物毁可修,心创难愈;唯期骨肉团圆,何忍豆萁伤离。黄埔老人以自身的经历,向后人告诫要统一,不要分裂。80年黄埔凝聚了中国几代人的情感,争取祖国早日完全统一,是黄埔人多年以来的心声。

悠悠黄埔情

接触过“老黄埔”的人们都说:每一位黄埔老人的身上,都有着一段引人入胜的历史故事,每次与这些老人相处,都是心灵与精神的净1984年6月,黄埔校友参观军校旧址纪念馆。化,都深深感受到那种浸入他们骨髓的黄埔情结。这些黄埔老人,历尽人生沧桑变化,看完人世众生百态,如今更加珍重同学情、战友情、骨肉情。黄埔同学中流传一句俗话:“一代黄埔三代亲,天下黄埔一家人”。

有一天,一位弃武从商多年的黄埔老人,千里迢迢从德国回来重访母校,在黄埔岛军校大门口重温往事。老人指着门前的大榕树,对旧址纪念馆陪同的年轻人说:“请问能否帮我扯一枝带根须的枝叶下来?”年轻人请示馆负责人后照办了。老人颤巍巍地弯腰在门旁捧了一把土,用手绢包好,说:“这是黄埔的根,黄埔的土,我要把它们带到德国去。”在场的人们痴痴地看着老人踯躅而去的身影,感慨万分。

1984年6月16日,黄埔军校60周岁。全国政协和中央统战部分别在北京和广州举办了一系列纪念活动。这是自1949年以后,在中国大陆黄埔师生聚集在一起人数最多的一次。100多名黄埔师生从世界各地赶来参加纪念活动。不少人分别几十年,相逢如梦寐。时年近80岁的蔡文治是黄埔9期生,曾当过蒋介石的作战参谋、国防部作战厅长,是蒋介石身边红极一时的人物。蒋介石败退台湾后,蔡文治对国民党政权失去信心,便离开蒋介石,长期定居美国。近年来往返于大陆与美国之间,为两岸的和平统一积极奔走。1984年初,由他倡议发起成立了“黄埔军校同学及其家属促进中国统一筹备会”,得到了世界各地同学的热烈响应。在北京首都机场,先期赶回的全国政协常委侯镜如和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杨虎城将军的长子杨拯民等人,在候机大厅里热情地迎接蔡文治—行。杨拯民握着蔡文治的手,说:“蔡老,我们设计这次纪念活动,很多方面都是参考了您的意见。”蔡文治发出了爽朗的笑声。

黄埔1期生蔡光举烈士,第一次东征中任党代表。黄埔军校60周年庆典那天,宋希濂、李默庵、宋瑞珂等来自五湖四海的黄埔老将军聚首长洲岛。90岁高龄的黄埔1期生、原国民党高级将领李仙洲坐着轮椅,也登上了黄埔岛。阔别60年,故地重游,李仙洲激动地走遍了校园的每个角落。他说,全国黄埔同学会在北京成立时,他正在山东老家养病,校友们没有邀请他参加成立大会。他知道后,执意要家人陪着到了北京。这次大庆,他又拒绝劝说,坐汽车转火车,不远千里南下。当时有许多人表示不理解,这老人为什么这么“倔”。但后来李仙洲颤巍巍地说了一句话:“生我的是父母,育我的是黄埔!”大家释然,也万分感动。李仙洲让亲属搀扶着,来到孙中山总理纪念碑下。当地造船厂的工人看他年老体弱,送来一部轮椅让他坐着去参观。但他坚持要步行上山,他一边登山一边说:“当年我在黄埔读书时,经常和同学们登这座山,每次我都是第一名。现在我要拿出当年的劲头,亲自登上山,向孙总理纪念碑致敬!”

在孙总理纪念碑前,这些曾在战场上纵横驰骋的同窗学友,又唱起了黄埔军校校歌,他们手拉手,老泪纵横。

校庆60周年时,黄埔1期生郑洞国因病没能登上黄埔岛,他听校友们谈起重上黄埔岛的见闻,感到非常遗憾。时仅隔一年,1986年秋,83岁高龄的他携孙子登上了黄埔岛,并特别祭拜东征阵亡烈士墓。没有现成的花圈,几个人就用树枝、野花和野藤萝,扎了两个花环。随后,郑洞国亲手捧着花环,步履蹒跚地来到陵园内蔡光举烈士的陵墓前,他对着苍天大喊:“蔡大哥,我们看你来了!”说完,已是满脸泪水纵横。当年黄埔校军东征时,蔡光举是营党代表,郑洞国是连党代表,淡水战役中,两人一起参加攻城敢死队,蔡光举不幸牺牲黄埔1期毕业生郑洞国。以后几十年,郑一路升迁,蔡却长眠地下。郑洞国念此怎能不感怀落泪?

每年春节刚过,台湾都有一大批黄埔师生,以“黄埔同学会”的名义举行一次聚会。1987年春节一过,时任台湾“黄埔同学会”会长、黄埔1期生袁守谦就组织黄埔师生聚会。那次同学会是国民党政府迁台以后规模最大的一次,有1600多人参加,仅四星上将就有何应钦、薛岳、袁守谦、王叔铭、彭孟缉、刘安祺、高魁元、郝柏村等8人。1600多人,差不多囊括了台湾军界的精华。仪式很简单,先是大家一起向何应钦等军校老字辈行礼,接着相互团拜,最后是自由组合聊天。那段时间,蒋经国正准备对军界大调整,谈论的话题自然是这方面的问题较多。有记者提问,黄埔师生的回答也都很爽快。与初到台湾时的人人自危相比,此时的民主空气已经轻松很多。对“台独”言论,大家都表现出强烈的反感情绪。当时的何应钦90岁了,精神还不错。几个80多岁的黄埔一期生向他贺年时,他都站起来答礼。这其中也有几位“老黄埔”曾是陈诚的干将,但陈诚已去世20多年,这世上早已没有了何系、陈系。对于这群八九十岁的黄埔老人来说,能在风雨飘摇中活下来,就是万幸了。

2004年,黄埔军校诞生地广州,校庆大会在珠岛宾馆中心会堂召开,格外隆重。耄耋校友喜相1984年6月,黄埔一期同学郑洞国在校庆大会上讲话。逢,会场内人头攒动,140多名广东省黄埔军校同学会的老校友们相聚一堂,共庆母校80华诞。当初投身黄埔、从戎救国的少年志士如今已都是皱纹满脸的老人,相望间,忆起当年峥嵘岁月,在场者无不唏嘘感慨。尽管离校庆大会开始还有半个小时,已有10多位广东省黄埔军校同学会的老人早早来到会场接待处,他们白发苍苍,胸口别着“工作人员”的红色礼花,站在会场门口迎接参会的校友。其中一位“工作人员”对记者说:“今天是母校的生日,我们亲力亲为迎接自己的校友,感到很荣幸,也最亲切!”

许多校友提前来到会场,有些老人不是同一期学生,却依然一见如故。老人们相扶相携,结伴而行,偶然间有多年未见的老同学相认,于是一双双筋骨嶙峋的老手久久相握,令观者不禁感慨万千。陈扬钊老人是黄埔军校第19期学生,著名将领陈明仁的儿子,时任广东省黄埔军校同学会副会长,他兴奋地指着身边的校友、一位姓平的老人,告诉记者:“我们是19期1中队的同学,毕业后一别60年,今天终于有幸相见了。”原来陈扬钊1945年从黄埔军校毕业后便去了东北,而他的同学平老则去了昆明,抗战胜利后去了海南,后来又去了台湾。平老在台湾定居下来后,每逢黄埔军校校庆都会回大陆一趟,但极少有机会遇上同1984年6月,黄埔校友参观军校后签名留念。一期的校友。此次相见,还是两人毕业后的首次相逢,平老十分激动地说:“我一定要常回家看看。”魏中天是广东五华人,1926年入黄埔军校第6期学习,是80周年校庆时广东地区年龄最大的黄埔生,时年97岁,还任香港中国文化馆的馆长。由于年事已高,魏老的记忆力明显衰退,在校庆大会上,大家和他说话常常要重复几遍才入魏老“法耳”。然而,一谈起几十年前的事,魏老仍会滔滔不绝。

在黄埔岛上,纪念军校80华诞的活动也在全面展开。一些老黄埔师生及其子女的到来,引得许多记者围了上来。

黄埔第18期毕业生、时任全国黄埔军校同学会副会长的林上元对记者说:我虽然是第一次来广州黄埔军校本部,现在看到这里面貌焕然一新,感到十分高兴。黄埔军校建校之初,孙中山先生提倡爱国革命精神,振兴中华民族;现在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是我们黄埔人不懈追求的目标。振兴中华,完成统一大业,就是黄埔军校爱国革命精神的体现,是每个黄埔军校学子应尽的义务。

时任全国黄埔军校同学会副会长、程潜之子程元,在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举行的建校80周年纪念会上说:黄埔军校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杰出的军事人才,广大黄埔师生为国家的独立和民族解放英勇杀敌、浴血奋战,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做出了很大贡献。我们一定要以这次纪念活动为契机,继续遵循黄埔同学会的宗旨,充分发挥桥梁与纽带作用,进一步利用黄埔同学的优势和资源,大力团结和联络海内外黄埔同学及亲友,为推进祖国统一大业,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周秉德是周恩来总理的侄女,时任全国黄埔军校同学会宣传委员。在黄埔岛上,她兴致勃勃地参观了黄埔军校校史展览。她一边参观一边兴奋?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