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乐文小说网>天下三国点将录诸候征战 > 第15部分(第2页)

第15部分(第2页)

屏风后的蔡夫人(1)

夫人左右一切,对丈夫,可能是好事,也可能并非好事。尤其丈夫拥有权力,或者拥有很大的权力,夫人起到好的作用,也许并不显著,但一旦起不好作用的话,则必然要酿成悲剧。在家庭范围内,怕老婆,顶多名声不雅。但朝廷可不是家庭,后妃要插手朝政,影响所及,后果严重。那么,当皇帝的,被后宫左右,恐怕就英明不了的了。

汉末,荆州的刘表,雄踞一方,号称八俊,不是很著名的怕老婆者。他受到枕头风的影响,但对太太的话,也并不言听计从。她对他说,刘备这个人,不可信。尽管刘表也觉得收留他,未必妥当,但没有下逐客令。但即使一个非常伟大的丈夫,要完全不为宠爱的妻子软攻势打倒,那也是不可能的。盖世英雄拿破仑,不也对奢侈浮华的约瑟芬皇后,无计可施吗?所以,刘表的妻子蔡氏,不除掉刘备不罢休的努力,他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三国演义》这部小说,相当大男子主义。刘备就说过,老婆和衣服一样,丢了还可再添。猎户刘吉,把老婆杀了,当野味做了菜肴。所以,书中女性很少,除了貂蝉外,比较有故事的就是这位蔡夫人了。她很了不起,安排下刀斧手,差一点把刘备干掉,如果不是那匹的卢马,刘备也许溺毙在檀溪里了。后来,东吴孙权在甘露寺,也准备学蔡夫人这一手,但戏未开场,就拆穿了,吴国太大发脾气,孙权倒把妹妹赔了进去。可见蔡夫人并不弱,不弱之处,就在于她先生不以她为然,但能策划出襄阳之筵,而且指挥她的党羽,将细节安排得滴水不漏,差一点就成功。刘表死后,也是她作出的决定,将荆州交给了曹操。从审时度势的角度看,她依托强者,而不傍附刘备或孙权,作为争夺战中的一粒棋子,未必不高明。

蔡夫人善于躲在屏风后,听她丈夫与客人的谈话,她大概算得上搞窃听的情报前辈。为什么要窃听,就是要干政。为什么要干政,就是要维护她和她儿子以及其党羽的权位。应该说,对政治不感兴趣的女人,要比感兴趣者多得多。因此,太太从厨房走进客厅,插手丈夫的事务,有时并不一定她有很强烈的染指欲望,而是她个人的利益和周围人的需求,推她走到台前为代表,来“牝鸡司晨”的。

夫人干政,不光是国货精品,洋人也有类似现象,不过,相比之下,中国要热闹些,厉害些,闹腾的后果也严重些罢了。唐代的杨贵妃,把好端端的盛唐,弄得从此败落。明代有个名叫客氏的皇帝奶妈,和魏忠贤勾结起来,把朝廷上下,搞得个乌烟瘴气。清代有个西太后,差点把中国卖掉,则是人尽皆知的了。所以,中国人对于夫人干政,特别敏感,也特别反感。

这可能和数千年来,以孔子为代表的“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的轻视女性的观点,和与此相关的封建主义、专制主义的影响至今并未消除有关。男主外,女主内的性别分工,天然地把女性排斥在政治活动之外的成见,仍旧自觉不自觉地起作用。因此,女性的正常参与政治生活的权利被剥夺,稍有表示,必看作是反常行为。于是,作为一种逆反心理,某些女性在其力所能及的范围里,狂热地干预国事政务的现象产生,是不奇怪的。

历史上也确有夫人干政成功的例子,不能一概抹煞。但中国人被夫人干政干怕了,就索性全盘否定。女人为什么不能干政?武则天当皇帝,不比她丈夫强上百倍?由于封建礼教桎梏了人们(也包括女人自己)的思想以后,便把走出厨房外的女人,视为不守妇道。而身居权力中心的女人,又极易生出愈来愈炽的野心。这就是中国夫人干政过多,和反对夫人干政甚烈的###,持续至今的缘故。

凡夫人干政,一、必有一个握有权柄,而又被她明里暗里能够掌握操纵的男人。这些皇帝、总统、主席、元首,通常先是宠幸、后是庇护、继是放纵、终于失控,成为大权旁落,俯首听命的傀儡。二、必有数个走后宫路线,与她沆瀣一气的,或内戚,或亲信,或情人面首之类的死党。三、也是最主要的,没有任何制衡力量,能够约束这些干政女人的恶性膨胀。

屏风后的蔡夫人(2)

这也是中国这类丑恶现象不断的一个根本原因。历代王朝不知订过多少不许妇女干政的条文,但执法者往往是犯法者,犯法者常常是立法者,在没有最起码的民主和司法公正的社会里,夫人干政是无法避免的。

蔡夫人最后把荆州献给了曹操,不能说她不对。如果她支持刘表信任刘备,依赖他反抗曹操,难道就正确吗?后来,刘备入蜀,没几天,就把其实也是收留他的刘璋给干掉了。这当然是后车之鉴了。不过,也说明一点,太太的话,也不能一概斥之为夫人干政,而完全拒绝的。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千古丞相属诸葛

诸葛亮一生最光辉处,莫过于舌战群儒,挫败东吴投降派,促成吴、蜀结盟。在赤壁鏖战中,以少击多,以弱击强,打退曹操八十三万人马,终于出现了他所期盼的鼎足三分的局面。

这一场论战,可以说是他隆中决策的一次光辉实践。要不是诸葛亮说动孙权,与曹操决战,刘备就只有南奔苍梧,投靠吴臣,最后也就成为草寇罢了。所以从建安十二年,他走出南阳,跟着刘备新野撤退,江陵逃窜,颠沛险难,势逼事危,几无立足之地。直到赤壁之战,刘备才感觉到诸葛亮的重要性,从那时起,便奠定他的丞相位置。

孔明到东吴,一个劲地用激将法和拼命做反面文章,这也是在做无本生意。若是他有地盘,有实力,你不打我打,就不用这样鼓吹了。但诸葛亮吃透了东吴,在孙坚退守江东以来,已历三世,一直游离于中原的纷争消耗之外,养精蓄锐,羽毛丰满,这是他们不甘心屈服于曹操的主要方面。加之孙权自建安五年接手政权,至此也有七八年的治国安邦的经验,他当然不愿拱手把江山送与曹操。所以,孔明对这些不甘心认输的对手,此法自然会奏效的。

东吴虽主和者多,但皆是书生议论,其实,诸葛亮明白,与群儒舌战,不过是和站在幕后的旁听者舌战,这个人就是孙权。因为谋士所说所想,也正是孙权徘徊在降、战之间所思所虑的。所以,难倒这班东吴谋士,也就等于巩固了孙权的主战之心。这番政策大辩论的实际意义,也就在此。

虽然诸葛亮三寸不烂之舌,功不可没,但若无鲁肃对孙权的人皆可降独孙权不可降的一席话;若无主战派周瑜举足轻重的分量;若无从内心里不甘向曹操俯首称臣的孙权决断,舌战也就是舌战罢了。宣传是对民众的,对统治者来讲,最能动其心的,是利害关系。

不过,话说回来,动不动哭哭啼啼,智商不高的刘备,能办成这件事么?

所以,在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里,人们盼望有一个英明的君主,更盼望有一个大贤大能的丞相。对于管仲、乐毅、张良、萧何这类兴国立业,励志图强,外御内安,邦富民康的治臣贤相,后人所给予的褒美礼赞之词,甚于他们辅佐的那些君主。在人们的心目中,皇帝弱一点,孬一点,弱智一点,窝囊一点,只要不是昏君,哪怕当个摆设都行。但没有一个治理天下、为民造福的贤能之相,那老百姓的日子就不堪设想了。秦二世若非赵高,唐玄宗若非李林甫,宋徽宗若非蔡京,明熹宗若非魏宗贤的话,也许情况又是另外一个样子。

一般来说,中国历代当皇帝的人,挨个儿数一数,称得上圣明者很少,而昏庸者,荒淫者,暴虐者,好大喜功者,作践百姓者却很多很多。因此这些主子种种程度不同的恶,若没有一个辅宰佐弼加以抑制的话,所造成的灾难性的后果,必是老百姓来承担。所以,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良相,常常起到皇帝和他的子民之间的调节器作用。而且,历朝历代的皇帝,无能者多,除一些开国之君,称得上英主外,其余治国有方的,真是屈指可数。实际治理国家的还是丞相,哪怕皇帝把他的心思只用在三宫六院上,倒也是小民之福了。

楚、汉相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