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曾经在北伐时期于蒋介石麾下担任过参谋的盛世才,借苏联部队之助,掌握了新疆。盛世才的省政府实质上是苏联的傀儡,新疆实际上由苏联顾问经营,盛世才还去苏联拜见过斯大林,直至闹到要加入苏共。他跟中共也打得火热,要中共派了不少高级干部去帮助他建设新疆。但是,到了1942年初,苏联岌岌可危,显然已濒临被德军击溃的噩运,见风使舵的盛世才开始重新评估他和苏联的关系。因此,莫斯科与重庆关系冷却之际,盛世才与中央的关系却开始改善。但他还没有归顺国民党。蒋介石在逼他,在河西走廊设置重兵,相机进入新疆,不时给盛世才颜色看。
这年4月底,也就是蒋氏父子视察缅甸国民党军队后不久,蒋介石命令蒋经国参加张治中率领的西北宣慰团到西北去宣慰、考察,还要他带蒋纬国同行。此行目的是让蒋经国有机会第一手观察新疆局势,并提供政策建议。儿子了解老子经营大西北的用心,抗战已到中期,形势更为艰难,东北沦陷,华北沦陷,东南、中南被日军进逼,大西北有可能成为抗战的根据地,必须拿在手里,让儿子去接那个翻云覆雨的盛世才才放心。他要派儿子去熟悉一下西北的人事,去看看怎么才能拿到手。
此行非常危险,经常要在前线附近出入。启程之前,蒋介石给大儿子一颗毒药,以备一旦遭日本人俘虏时可以服用,蒋委员长的儿子被日本人俘虏岂不是笑话。小蒋由重庆搭飞机飞成都,转火车到宝鸡,再乘汽车到西安与弟弟会合。蒋纬国当时服役的装甲兵部队,驻扎在西安郊区。
两兄弟搭火车到达与日军防线相距颇近的潼关,再沿着一条民工用手开挖的壕沟,搭乘卡车到达洛阳。为了防止日军炮火攻击,确保军事运输安全,民工挖了一条4米深,足容两车交会的一条大壕沟。数以万计的中国农民在洛阳城内外,献身国防工事,每天早晨天蒙蒙亮时,他就听见几万工人开始工作的声音,同时又听到火车站上搬运军火工人的呼喊声,使得小蒋大受感动,写了一首普罗大众的诗:“这许多劳动者的声音汇合起来,变成了一支伟大的劳动进行曲。”
两兄弟以20辆卡车组织一支大车队,名曰“宣慰队”,载满布匹和礼物,预备送给沿路见到的少数民族领袖,拉拢讨好他们。到了酒泉的这天晚上,他别出心裁,邀请了蒙、回、藏、哈萨克、汉族等11位民族的代表,搞了个野餐聚会。天气跟小蒋的心情一样好,一轮明月高悬蓝色夜空,塞上旷野壮阔无垠,野地里毡子上摆满了佳肴和“葡萄美酒夜光杯”,民族兄弟们在活泼的蒋氏兄弟带领下,又吃又喝,又唱又跳,无拘无束,自由狂放,搞得民族兄弟们格外高兴欢喜,民族气氛也格外的团结友好。团结友好为的是要抗日,于是小蒋带头唱了两首抗日歌曲,回族代表则高歌《满江红》,别的族的代表也慷慨激昂唱了爱国歌曲,把抗日的劲鼓得足足的,把野餐会推向了高潮。
萌生主政大西北念头(2)
他们俩谢绝军方派兵护送,来到长城西端的嘉峪关边城,远眺着一片无垠的大漠,边塞景色壮丽让蒋经国大为感动,又诗兴勃发,写下:“西北,伟大的西北……你这个中华民族的古老的故乡,我们祖先的坟墓,我们祖先留下的灿烂的文化遗产都在那里蕴藏着……那里丰腴的物产、坚强淳朴的人民、灿烂的文化,都是抗战建国惟一的力量……有志青年,应当回到我们这古老的故乡去,有志的青年应当到西北去。”他萌生了开发大西北的念头。
兄弟俩又带着宣慰团继续西进,到了敦煌,到了安西,到了大西北的最西北一站,停住了。由于新疆局势还不明朗,去新疆的时机尚未成熟,老蒋不想太快地惊动盛世才,所以命令小蒋掉头,又从青海回兰州再回重庆。回来后,他对父亲报告:只要经济开发起来,“新疆的政治问题一定可以解决。”他也建议,必须加强在西北地区对抗苏联和中共的势力。
蒋经国回到赣州,在赣南大礼堂作了个热情洋溢的大报告,大谈西北是我们民族的发祥地,是我们民族的故乡,号召有志青年回到伟大的民族故乡去。他说:“我从西北归来以后,深深地感到西北伟大。西北地大物博,的确有无穷无尽的宝藏。过去,我们说安西是我们的最西北了,但是安西还仅仅是我们西北的心脏,从安西到中苏边境,坐汽车还要走六七天。这样广大的土地,是我们祖宗留下来给我们的。我们一定要无限的热爱、无限的忠诚,用无限坚强的力量来爱护它、保卫它、来发扬它。我们要促进西北的进步。西北的进步,就是中国的进步。没有新的西北,就不能完成新中国的建设。”
蒋经国考察访问后不久,盛世才加快了和蒋介石的合作步伐。1943年初,盛世才重新加入国民党,最后一支苏联部队撤离新疆。同年,盛世才宣称破获苏联和中共一项“阴谋”,大肆逮捕境内共产党员,统统处以极刑,毛泽东的弟弟毛泽民身为共产党派在迪化(乌鲁木齐)的代表,也不能幸免。
但是,“新疆王”盛世才也不是个善主,他很快意识到老蒋是想让小蒋插手新疆,掌握新疆大权。他对小蒋的西北考察存有戒心,防范着被“蒋大公子”取而代之,紧紧抓住新疆的党政军大权不松手。因而小蒋还没有进入新疆腹地,就半途无功而返。老蒋也放弃了让小蒋“建设大西北”的计划,让他仍回赣州去建设他的新赣南。
。 想看书来
老子给降温放气
蒋经国考察新疆回来,仍在赣南盯紧推动三年建设计划,虽然已是强弩之末,捉襟见肘,入不敷出,心有余而力不足,但他劲头仍足,一心在赣南打造“乌托邦”。
三年时间过去了,蒋经国“建设新赣南“的三年计划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于是,他又匆匆宣布(没有召开大会)将三年建设计划改为五年计划(1944年至1948年),延长了两年。
三年计划快到头的时候,蒋专员在酝酿五年计划。1942年2月4日,小蒋在专县县长会议上,对未来的赣南畅想了一番:
那时的赣州,一路所望到的都是花园树木,而且警察也没有了,路上都是用机器来指挥交通。自卫队也没有了,因为大家都能安居乐业、没有土匪强盗,所以不用设自卫队了。全境只有穿白色制服的政治指导员。赣南的大礼堂也移到南康去了。一路看去,可看到几处炼钢厂和飞机制造厂。原先那个沙石埠,也造成了一座很漂亮的电车站。那个大礼堂,堂皇美丽,可容纳二万人。大礼堂正中在转映纽约的电影和维也纳的音乐,几处电视屏幕上,正在放映伦敦的足球赛。那时候,已成了电气化的世界。
他很有想象力,但牛皮也吹得太大,不要说一个五年计划,就是二个三个五年计划也实现不了。他畅想的这幅美丽赣州,有的几十年后的现在才实现,有的到现在也没有变成现实。
不过在五年计划中,蒋经国在赣南各县办了一些事情是事实。如农业方面,兴修了一些简易的农田水利建设,发放了一些对贫苦农民的救济金等;工业方面,搞了一些手工工厂、作坊,生产了一些粗糙的日用品,如土纱毛巾、粗纱布匹、袜子、瓦罐等类东西。至于原先计划中所幻想的什么重工业钢铁、机械、飞机等,根本无法实现;文教方面,办了一所正气中学,开始还只有初中,后来才开设高中班,十一个县增设了一些小学,大约不超过二百所,还设立了一些识字班、夜校等。他原先计划要在五年内全部扫除文盲也没有实现。
他在五年计划里提倡“大国民风度”是值得称道的。他常常勉励大家要抬起头来,挺起胸来,洗脱“东亚病夫”的丑陋形象。还提出干部和群众都要有“大国民风度”的具体模式是:要有文学家的……,要有艺术家的……,要?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