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与炎樱,到底是属于两个世界的。张爱玲嫁了风流成性的“汉奸”胡兰成,感情与生活的压迫都让她喘不过气;炎樱则在各方面都风生水起,奔着好的方向去了。
后来,张爱玲经历感情的破灭,胡兰成想要挽回时,想到的第一个帮手便是炎樱。但聪明的她并没有回应。
一九五二年,张爱玲惶惶然赶往香港。这时候,在日本的炎樱来信告诉她,自己正在被一个船主追求。而张爱玲自己,则有些窘困。
后来,张爱玲去了美国,炎樱也去了一趟,两人同去见胡适,胡适夫妇也是喜欢炎樱的。而到美国的炎樱,也很快适应了环境,与旁人相处很好,甚至帮张爱玲入住了救世军办的救济贫民的职业妇女宿舍。
此后,张爱玲在美国依靠写文讨生活,炎樱则在日本,嫁给了一个上流社会的人物。再后来,张爱玲与炎樱断了联系。对方为她寄来圣诞贺卡,她也不再回复了。
一九九三年,炎樱又一次给张爱玲写了一封信。已是古稀之年的她,在信里说:“你有没有想过我是一个美丽的女生? 我从来也不认为自己美丽,但George(炎樱丈夫)说我这话是不诚实的………但这是真的, 我年幼的时候没有人说我美丽, 从来也没有………只有说过,我想那是因为他爱我。我父亲没有说过,我兄弟没有说过,你是我最要好的朋友,也没有说过,那我怎么觉得自己美丽呢?”
那时的张爱玲,身体状况极差,过着孤单而有些潦倒的生活。而两人的友情,在现实的磨砺之下,也所剩不多了。
炎樱与张爱玲之间的感情,是奇特的。张爱玲对于生活富足、性格健康的炎樱,到底还是羡慕。只是,后来两个人差距越来越大,因着羞愧, 张爱玲不再愿与已经和自己不在一个世界里的炎樱来往。
而炎樱,自始至终,也没有真正地提携过张爱玲,对她有过太多的帮助。这大概也是炎樱聪明的地方:她不愿惹麻烦,只是希望自己过得好。
但我们也不能责怪她什么。她是个聪明的女人,知道怎样让自己能过得幸福。而张爱玲,命运给了她伤害,她不但没有办法治愈,还让伤口的状况越来越糟糕。一对好友,一开始时,是两生花,一朵热情绚烂,一朵寂静冶艳。但后来,热情的那朵,聪明地面向了阳光,而寂静的那朵,暗自枯萎了。
但这两朵花,大抵都会记得曾一起绽放时,最美的模样。
乱世淡水之情在良莠不齐的中国文坛,张爱玲该是一个被抛光打蜡后熠熠生辉的名字。而苏青,这个和张爱玲同属于20 世纪40 年代文坛的一朵奇葩,她自然有着不容小觑的实力。正是她们印证了“君子之交淡如水”这句古语。这两个女人,她们彼此羡慕但不会彼此嫉妒地相处着,这或许也是她们命中注定的际遇。
如果说张爱玲的童年已经被圈禁在了豪华大宅厚重高墙的阴影下,被森严的封建教条笼上了撩拨不散的阴霾,那么苏青的童年则符合我们对于一个小女孩自由、无忧、阳光的一切设想。从小跟着外婆生活,她的成长环境充斥着的,是一群长者对一个孩子的无限宠爱。没有封建礼教的苛责,没有大家闺秀的各种限制,就是一个相对富裕的市井人家最简单的生活。也是这份明亮,给了苏青一生的鲜活,也成了张爱玲眼里无他人可比的美好。
所以张爱玲是羡慕苏青骨子里这份鲜活的,她的生命开始于笼罩着奢靡腐化的深宅里………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的父亲和一生追求爱与自由的母亲。这是如此矛盾的结合,她的童年自然注定有着非利剑可以动破的阴郁。母亲的吵闹………父亲的刻板,生于大户人家的小姐,得到的却是少之又少的宠爱,和不计其数的要做一个名媛、大家闺秀的淳淳教诲。到后来母亲的离开,父亲开始大量地吸食毒品,所以张爱玲的记忆初始,便萦绕着女人的叫骂和男人的糜烂。这注定了她一生的游离,也成了她晚年悲剧隐晦的开场。
出生的不同,注定了苏青与张爱玲,一个终会成为生活的对抗者,一个则会成为生活的观摩者;一个注定要耗尽一生的热血和精力,而另一个只是抒发内心的情怀便要费一世真心。
如果说20 世纪40 年代的中国文坛不能没有张爱玲,那么苏青也必定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对于读者来说这二人的文字或许可以互补,成全一种完美。一个情感细腻在淡雅的文风里百转千回,一个凌驾于生活,写自由、写欲望、写世俗,在疯狂甚至变态的文字里无法无天。这也让读者痴迷于对这二人生活的猜想。
苏青笔下的人物总被她赋予了一种憋屈感,这个世界的女人似乎永远达不到她的要求。她想她们更自主、更勇敢、更疯狂,而现实的女人们总栖身在男人的臂弯下,所以她看不起她们,甚至可怜她们。
早年离异的苏青对男人带着本能的抵触,所以她笔下的男人总是被讽刺的。她已经把自己放进了男人们的生活,当其他女人还在当着贤妻良母,邀着女友逛街、喝茶的时候,苏青已经把男人变成了她的竞争者、她工作往来的对象。男人们被以这样的视角看待自然是不解风情的,更不可能高大伟岸。
而张爱玲是爱女人的,她笔下的女人是可爱的、是妩媚的、是娇小的。她认同女人应该被男人宠爱保护,她不要求女人要有怎样的大作为。这到底说明了她是认同了这种时代的趋势,而不似苏青那般具有斗争性。
这一切归根结底都来自两人有着不同的生活环境。苏青的写作,源于婚姻的破裂,为自力更生的付出。写作对于苏青而言是维持她一家老小生计的饭碗,她创作,办出版社,和男人讨价还价。这终究是为了讨生活。苏青的文章里多是自己的生活琐碎,是自己跌宕起伏的情感,是自己的不屑与期待,是那种直接击中心头的触感。
张爱玲的写作,却源于求学不成的颠沛流离。相较于苏青,她却显得自由得多,她除了自由的写作环境,她过得更像是名媛贵妇的生活。她可以自由地晒太阳、喝咖啡,和朋友们结伴去戏院,写作对她而言更倾向于爱好,只是这种爱好恰好切合了她的天赋而已。所以她的文字少了激进的大起大落,而多了平凡朦胧的美感。在张爱玲的文字里,我们却难以找到她的影子,她一直在游离、在观摩、在揣测。字里行间多了些玩味,是那种抓不住实体若即若离的飘忽感。
不同的经历造就了她们不同的文风、不同的性格。彼此独树一帜,却有着琴瑟和谐的微妙,这或许便是这两个女人注定的缘分。终归是托了这两种截然不同生活方式的福,才有得她们二人珠联璧合的相得益彰。
这两个同样拥有着精彩和凄凉的女人,因写作相识在风云际会的上海。同样的才思过人,或许都带着“独孤求败”的孤?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