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代表最终于当月5月25日签订了《关于山东省之条约》和《关于南满洲及东部内蒙古之条约》。前者承认中方将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利让与日本,中国在山东省内自愿另开商埠。后者将旅顺、大连租借期,以及南满铁路、安奉(今丹东至沈阳)铁路期限延长至99年。日本人可在东北租地建房,“任便居住往来并经营工商业等”,可在东部内蒙古境内合办农业及附属工业。【1。 列强选择袁世凯,孙中山在内外压力下被迫放弃国家领袖权,就已经注定了这样的条约迟早会发生。2。袁世凯不战而签订如此卖国条约,可见其卖国品行和罪恶远劣于清廷!】
美国随即发表声明,凡日本取得的特权,根据“最惠国待遇”,“美国政府亦将享有其利益”。【美国在“二十一条”过程中的表演,与“三国干涉还辽”何其相似!】
签署卖国条约之后,袁世凯便开始了复辟帝制的冲刺,日本和列强纷纷为之摇旗呐喊。同年8月,日本人有贺长雄撰文宣称中国“民智低下”,“无政治智慧”,只适合帝制。袁世凯的法律顾问、美国人古德诺也发表《共和与君主论》,称:“中国如用君主制,较共和制为宜。”
英国公使朱尔典也向袁世凯表示:“君主立宪,近于中国人理想。”美国公使瑞恩施表示:“亟盼能在短时期内顺利完成。”俄法两国公使也先后在私下向袁世凯表示赞同。
袁世凯还派长子袁克定前往德国向德皇威廉二世寻求声援。威廉二世表示将“在财政、器械上给以大力援助”。
但是,国内的反对声浪日益高涨。北京、汉口、福州等地,纷纷出现数万人、上十万人的群众示威,掀起反日反袁运动。旧金山、纽约、菲律宾以及日本的留学生和华侨,也纷纷组成“决死队”、“敢死队”、“救亡团”,明确提出:“袁氏一日不去,中国一日不安,故惟首先除去袁氏,而后对付日本。”
鉴于中国国内反复辟形势迅猛高涨,日本和列强纷纷改变态度。1915年10月28日,日本驻华公使小幡和英俄两国公使联合向袁世凯提出警告:“中国变更国体之计划,反对之感情广为酝酿,不安之形势弥漫于各地”,警告袁世凯,要其暂缓称帝。
但自恃拥有军队的袁世凯,对民众的呼声不屑一顾,仍决意按原计划于12月12日举行了复辟帝制仪式。【以推翻帝制、创建共和第一功臣自居的袁世凯,自己复辟了帝制,此举是他对自己“功臣”地位的最大讽刺,也是他对为其歌功颂德者的最大讽刺!】
袁世凯复辟帝制当天,日本又和英、俄、法、意四国公使发表公开声明,对袁世凯“持静观厥后之态度,以示警告之意”。【黄:袁乃窃国大盗,沐猴而冠,开历史倒车,自取其辱。但观其在戊戌变法中的投机取巧和坐收辛亥革命的渔翁之利,此国贼颇有心机,善玩权术。治世多良臣,乱世多贼子。】
日本则一方面为满清“宗社党”武装了一只“勤王军”,怂恿其反袁。另一方面通过梁启超促使云南都督蔡锷起义。12月25日,蔡锷率先宣告云南独立,组织讨袁护国军。
云南独立之后,广西、广东相继宣布独立。江苏、江西、浙江、山东、湖南将军要求取消帝制。
进退两难的袁世凯,一面向云南派兵“消除事变”,一面派周自齐为特使,以向日本天皇赠送勋章为名,乞求日本按先前的许诺承认其帝制。
日本当局拒绝赠勋特使前往日本,并正式通知袁世凯,指责其“断行帝制,无视友邦劝告。……日本政府当然不能承认。”【袁世凯转眼成了丧家犬!】
但从1916年3月7日,日本大隈内阁会议通过的一个决定《帝国对中国目前时局应采取的政策》可以看出,日本之所以在最关键时刻抛弃袁世凯,还有更深层的动机:
一、试观中国现状,袁氏威信失坠,民心离叛及国内不稳,已趋显著,该国前途,实难逆料。此时,帝国应采取之方针,其目的为在中国确立优势势力,使该国国民认识帝国之力量,以奠定日中亲善之基础。
二、袁氏掌握中国之大权,将不免成为帝国达到上述目的之障碍。因此,为执行上述帝国之方针,以袁氏退出中国之权力集团为宜。无论何人取代袁氏,无疑均可较袁氏对帝国远为有利。
三、袁氏由中国权力集团之退出,以使中国自身促其实现为得策。该中国之前途须取决于该国之民心所向。帝国应察其趋势,伺机行事。帝国亲自决定中国之前途,则将事倍功半……
《政策》进一步决定,承认中国南方的革命军和北方的“宗社党”军队同为交战团体,暗中通过民间方式援助南北军队与北洋军交战。在北方,日本当局通过大仓喜八郎与肃清王达成100万日元的借款协议,作为“宗社党”的军费。在南方,由久原房之助借给孙中山70万日元。
“宗社党”利用日本的贷款,一边与蒙古的巴布札布和东北的奉天督军张作霖联络,一边在东北收买土匪,将约2000名土匪伪装成苦力,收容在大连的苦力宿舍,以备策应革命军从南方的进攻,趁虚进攻北京,夺取政权。
就在日本密谋举事之际,袁世凯被迫于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83天皇帝梦破灭之后,袁世凯企图继续以总统的名义掌权,仍遭到举国反对,《十九省公民否认袁世凯冒称总统书》呼吁:“袁逆不死,大祸不止。……再接再厉,扑杀此獠,以绝乱种。”
在评估了新的形势变化之后,日方于4月20日以参谋次长田中义一的名义,令宗社党中止举事。由于得不到日方的经费支撑,宗社党的这批雇佣军最终于8月底解散。
5 月9 日,孙中山发表《第二次讨袁宣言》,号召“除恶务尽”。袁世凯解除自己最亲信军师徐世昌的国务卿职务,任命拥有相当军权的另一个亲信段祺瑞为国务卿,并恢复责任内阁制。但这些丝毫没有缓解反对浪潮。连最忠实于袁世凯的四川将军陈宦和湖南将军汤芗铭也通电独立。
6月6日,“洪宪皇帝”袁世凯在举国声讨和四面楚歌声中可耻地死去,日本围绕袁世凯窃权和复辟而苦心策划的“二十一条”,也随之失效。【1。 人们在提及“二十一条”时,往往更强调袁世凯复辟一事,对更加凶险的日本侵华图谋却重视不够。实际上,袁世凯篡权和复辟,在相当程度上只不过是日本当局侵华的一个棋子。2。 黄:在日本的侵华布局中,这样的棋子远不止一个。可见日人谋我亡我之心由来已久。】
第一章 三场奇怪的战争·三个狼狈的军阀(11)
巴黎和约·军阀混战
——侵占山东图谋受挫 日本促使中国陷入内战
袁世凯突然死去后,副总统黎元洪继任大总统,任命段祺瑞为国务总理兼陆军总长,宣布恢复《临时约法》,补选冯国璋为副总统。南方随即撤销军务院,各省也相继取消独立,中国南北未经战乱而重新“统一”。
但是,南北中国的这一次“和平统一”,并未能给中国政治带来长久的安宁。围绕国会控制权和宪法法权的斗争,随即在中央政府和地方势力间,以及北京中央政府的派系之间展开。
由于国民厌倦了党争,梁启超甚至提出了“不党主义”的主张,取消进步党党名,改为“宪法研究会”(研究系),支持段祺瑞。支持冯国璋的党派,也纷纷改称“政学会”、“商榷会”、“益友社等”。
1916年8月,国会恢复会议。在制定宪法过程中,主张中央集权的北洋代表和主张地方分权的国民党代表、南方代表斗争激烈。在12月8日的国会辩论时,围绕省长由地方选举还是中央任命各方激烈争论,会场上大打出手,导致多人受伤。
但以上这些还仅仅只是恢复国会和宪政后新一轮权力斗争的开端。作为填补袁世凯死后的北洋军政权力真空,在北洋军中职位最高的直隶河间人冯国璋和安徽合肥人段祺瑞两人,很快分别成为北洋军中直隶派和皖系领袖,而新任总统黎元洪则缺乏军事实力。在新的中央政府中掌握军事大权的段祺瑞,沿袭袁?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