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乐文小说网>中国人该知道的中国历史 > 第18部分(第1页)

第18部分(第1页)

………【第八节 杨无敌含冤殉国】………

杨业本是北汉国主刘继元手下的老将。刘继元归降宋朝后,杨业也归附了宋朝。由于辽军不断袭击宋朝边境。宋太宗十分担心,就派杨业为代州刺史,扼守雁门关。

公元980年,辽朝派了十万大军攻打雁门关。而杨业手下只有几千人马。但杨业并不惧怕,他把大部分人马留在代州,自己带领几百名骑兵,悄悄地从小路绕到雁门关北面敌人后方。

就在一路向南,未遇抵抗的辽军越走越得意之时。杨业帅领的骑兵从后杀来。毫无准备的辽军被杀得大乱,纷纷向北逃窜。此次交锋,杨业大胜,被称作“雁门关大捷”。此后,杨业威名远扬。辽兵一看到“杨”字旗号,就吓得不敢交锋。人们给杨业起了个外号,叫做“杨无敌”。

过了几年,辽景宗耶律贤死去,即位的辽圣宗耶律隆绪才十二岁,由他的母亲萧太后执政。有个边将向宋太宗上奏章,认为辽朝政局变动,正好趁这个机会收复燕云十六州失地。

宋太宗接受了这个意见。公元986年,宋太宗派出曹彬、田重进、潘美率领三路大军北伐,并且派杨业做潘美的副将。

潘美、杨业的一路人马出了雁门关,很快就收复了四个州。但是曹彬率领的主力因为孤军深入,后来被辽军杀得大败。宋太宗赶快命令各路宋军撤退。

当时,辽军已经占领寰州(今山西朔县东),兵势很猛。潘美、杨业接到命令后,领兵掩护四个州的百姓撤退。杨业建议派兵佯攻,吸引住辽军主力,并且派精兵埋伏在退路的要道,掩护军民撤退。

监军王侁反对杨业的意见,主将潘美也支持王侁。杨业无法,指着面前的陈家峪(今山西朔县南)对潘美说:“希望你们在这个谷口两侧,埋伏好步兵和弓弩手。我兵败之后,退到这里,你们带兵接应,两面夹击,也许有转败为胜的希望。”

杨业出兵没有多远,果然遭到辽军的伏击。杨业虽然英勇,但是辽兵像潮水一样涌上来。杨业拼杀了一阵,抵挡不住,只好一边打一边后退,把辽军引向陈家峪。

然而本来在那里埋伏接应的王侁潘美,却怕杨业抢了头功,将兵撤去了。杨业无奈,只好带领部下与辽军誓死大战。然而,寡不敌众,最后,兵士都战死了,杨业的儿子杨延玉和部将王贵也牺牲了。杨业最后被辽军所俘。辽将劝他投降。他抬起头叹了口气说:“我杨业本来想消灭敌人,报答国家。没想到被奸臣陷害,落得全军覆没。哪还有脸活在世上呢?”最终一代名将杨无敌以绝食自尽而终。

幸好,宋太宗在此事上并不昏雍,他把潘美降职处分,王侁革职查办。也算是对杨业在天之灵的一个安慰了。

………【第九节 一代巾帼萧太后】………

萧太后生于公元953年,名绰,字燕燕,是辽国北府丞相萧思温最喜欢的女儿。

后来,萧燕燕被招入宫封为贵妃。辽景宗耶律贤即位后三个月,她就被立为皇后,那一年她才十六岁。萧皇后给耶律贤出了不少好主意。景宗常对大臣说:“你们凡是写到皇后的讲话,也要用‘朕’字,这可要作为一条法令定下来!”可见,萧皇后那时就已初步显露了政治才干。

景宗三十五岁时患病去世,在遗嘱中强调:今后国家大事都要听皇后的指挥。萧皇后十二岁的儿子耶律隆绪(辽圣宗)继位后,萧皇后就以皇太后的身份摄政,开始掌管辽国*。那一年她才刚刚三十岁。

公元983年六月,辽圣宗尊自己的母亲为“承天皇太后”,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承天后摄政时期”。萧太后当时面临的形势十分艰难:内部是部族许多人不服的眼光,外边又传来不少打仗的消息,萧太后感到十分担忧。耶律斜轸、韩德让等说:“我们都是先皇的老臣,只要你信得过我们,有什么可怕的!”

韩德让对萧太后忠心耿耿。无论是外出作战,还是对内管理国家,他都竭尽全力,使萧太后与辽圣宗逐步巩固了统治地位。后来他被辽圣宗赐名为耶律隆运。

在军事上,萧太后全力信赖和依靠耶律斜轸和耶律休哥。耶律休哥被萧太后任命为南方军事总负责,镇守燕;而耶律斜轸因为有治国的才干,萧太后委任他为北方的机要大官。

公元986年,宋朝将领曹彬、米信等人向辽国发起进攻。耶律休哥率军断了宋军的粮道,以一支轻骑兵对宋军脱离大部队的零星官兵进行打击。与此同时,耶律斜轸率领军队与宋朝名将杨业在山西展开激战,并将杨业俘虏。宋军在此一战中惨败。

由于战功显赫,耶律休哥被萧太后封为“宋国王”。耶律斜轸被萧太后加封为“太保”。后来他随太后南下,途中不幸逝世,萧太后赐予棺材,参加了他的葬礼。

在掌管辽国期间,萧太后虚心依靠将领,任用汉人不加怀疑。她制订了重视耕种、减轻农民赋税的政策,教育儿子学习中化。

当萧太后把*交还给辽圣宗时,辽国的国力已经相当强大了。

………【第十节 寇准抗辽】………

公元1004年,辽朝萧太后、辽圣宗亲自率领二十万大军南下,前锋已经到了澶州(今河南濮阳)。告急文书像雪片一样飞到宋朝朝廷。在此情况下,宋真宗只得听取大臣的意见,将被排挤出朝廷的寇准召回,任为宰相。

寇准劝真宗带兵亲征。但副宰相王钦若和另一个大臣陈尧叟却暗地里劝真宗逃跑。王钦若是江南人,主张迁都金陵(今江苏南京);陈尧叟是蜀人,劝真宗逃到成都去。

宋真宗听后,犹豫不决,便问寇准怎么办。

寇准看到这两个人站在旁边,就知道是他们出的坏主意,他声色俱厉地说:“这是谁出的好主意?出这种主意的,应该先斩他们的头!”他坚持说只要皇帝亲自带兵出征,鼓舞士气,一定能打退辽兵;而如果放弃东京南逃,人心动摇,敌人就会乘虚而入,国家就保不住了。

在寇准的这番鼓舞下,宋真宗也壮起了胆,决定御驾亲征,并由寇准随同指挥。

当时,澶州城已三面被辽军围困。宋军便在要害的地方设下弩箭。辽军主将萧达兰带了几个骑兵视察地形,正好*宋军伏弩阵地,弩箭齐发,萧达兰中箭丧了命。

萧太后听说宋真宗亲自率兵抵抗,而自己这边又痛失主将,觉得胜负难料,便派使者到宋朝行营议和,要宋朝割让土地。宋真宗听到辽朝肯议和,正合他的心意。他不顾寇准的坚决反对,派使者曹利用到辽营谈判议和条件。宋真宗叮嘱曹利用说:“如果他们要赔款,迫不得已,就是每年一百万也答应算了。”而寇准却在曹利用离开之前警告他说:“赔款数目不能超过三十万,否则回来的时候,我要你的脑袋!”

曹利用知道寇准的厉害,到了辽营,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最后定下来,由宋朝每年给辽朝银绢三十万。历史上把这次和议叫做“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后,本来宋真宗觉得寇准有功,是他坚持抵抗才避免了更大的失败,挺敬重他的。可是原来主张跑的王钦若等人却在宋真宗面前说寇准是拿皇上当赌注,孤注一掷。结果反倒觉得寇准可恶,于是将寇准撤了职。

………【第十一节 北宋西夏之战】………

在宋朝国土的西北部,是党项族的部落,趁宋朝忙着对付辽朝的机会,党项贵族经常侵犯宋朝边境。宋真宗疲于应付,只好妥协退让,封党项族首领李继迁为夏州刺史、定难军节度使。公元1004年,李继迁死后,又封他的儿子李德明为西平王,每年给大批银绢,才平稳了三十多年。

李德明的儿子元昊是个雄心**的人。元昊继承了西平王的爵位后,准备摆脱宋朝的控制,自立门户。在公元1038年,正式宣布即位称帝,国号大夏,建都兴庆(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因为它在宋朝的西北,历史上叫做西夏。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