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的龙袍
中国古代皇帝的龙袍上并非都绣的是龙纹,其实还有其他纹理的。以乾隆皇帝的龙袍为例,其穿的袍上还绣以五彩云纹、蝙蝠纹、十二章纹等吉祥图案。五彩云纹是龙袍上不可缺少的装饰图案,既表现祥瑞之兆,又起衬托作用。红色蝙蝠纹即红蝠,其发音与“洪福”相同,也是龙袍上常用的装饰图案。在龙袍下摆排列着代表深海的曲线,这里被称为水脚,水脚上装饰有波涛翻卷的海浪,挺立的岩石,这种纹样被称为“海水江崖”,寓意福山寿海。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是谁发明的?
奉:遵照;奉天:遵从天意,指皇帝受命于天;承运:继承新生的气运,指君权神授;“皇帝”、“诏”是秦始皇最早使用的。汉承秦制,逐步建立起了一套完备的皇帝制度。“诏曰”这两个字则最早用于汉代的帝王文书中。之后被历代帝王沿用下来。可是,“奉天承运”这几个字,在明朝以前却从未在史书中出现过。
一种说法为:“奉天承运”这四个字连用开始于朱元璋,不仅因为他命名的“奉天殿”,还因为他所捧的大圭上面刻着这几个字。这一说法则是由明朝万历时期的天文学家沈德符最早提出来的,在他写的一本《万历野获编》中记载,明太祖训中曾经说过,皇帝所执的大圭刻着“奉天法祖”这几个字,所以皇帝也被称为“奉天承运皇帝”,皇帝颁布的诏书前面也都会加上“奉天承运皇帝”的称呼。“奉天承运皇帝”这称号再加上“诏曰”这两个字,重新断句,渐渐就演变成了现在电视剧中常听到的“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的说法。
秦始皇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从根源上来说,应该溯源到秦始皇。当时他称雄天下,不再满足于王的称号了,定名号为皇帝,自称为“朕”,命为制,令为诏,其玉玺上就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以昭示其合法性。
从什么时候开始称皇帝为“万岁”?
“万岁”这个词本来只是人们由于内心喜悦以示庆贺的欢呼语。秦汉以前,欢呼“万岁”是比较普遍的事。比如冯谖替孟尝君在薛地烧掉债券,颇得人心,于是“民称万岁”。
秦汉以后,臣子朝见国君,拜恩庆贺,也常常呼喊“万岁”,并逐渐成为一种礼节。为了表示对皇帝的尊敬,“万岁”便成为帝王代称了,但这并不是帝王唯一或专有的称呼,当时叫“天子”也可,“天之骄子”,表明其拥有的权力是上天所赋予的,至高无上。如果对别人呼喊“万岁”,皇帝也不干涉。汉武帝曾想把“万岁”据为己有,不许别人用。但是人们并不全遵照他的意志,一到高兴的时候还是欢呼“万岁”,禁不了也无可奈何。
到了宋朝,皇帝的“万岁”瘾可大啦!如果有大臣被称为“万岁”,就算犯禁,要受到重罚。以忠贞闻名的寇准有一次与温仲舒同行,路上遇到“狂人”,迎马高呼万岁。寇准的政敌得知后,向皇帝告发,以致寇准被罢去同知枢密院的高职,降为青州知州。
第一篇 古代政制(4)
可见,自从宋朝开始,“万岁”一词成了皇帝的专用名词,如果谁再随意欢呼“万岁”,就会有杀身之祸。到明朝以后,规定更加严格,简直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清王朝被推翻后,“万岁”一词才还其固有面目,人们还是把它作为一种庆贺的欢呼语。
万岁爷的典故
乾隆(弘历)幼时,随祖父康熙(玄烨)在四方桥散步。康熙口吟一联:“四方桥,桥四方,四方桥上看四方,四方四方四四方。”康熙让乾隆接下联,乾隆灵机一动吟道:“万岁爷,爷万岁,万岁爷前呼万岁,万岁万岁万万岁。”
乾隆当上皇帝后,下扬州微服游八方亭,见一名叫阮元的孩子在读书,乾隆考阮元:“八方亭,亭八方,八方亭上望八方”,阮元答之:“万岁台,台万岁,万岁台前拜万岁。”
古代百姓是怎么称呼君王的?
称呼在位皇帝,背后一般称呼为皇上、皇帝、天子、当今圣上等,当面则称呼为皇上、陛下。在影视剧里,我们常见到明清两代称呼在位的皇帝年号,其实这是一种不恭敬的称呼,仅比直称皇帝名姓略强,只有对皇帝不恭之人私下里如此称呼。
比如,我们称呼朱由检为崇祯皇帝,称呼爱新觉罗?弘历为乾隆皇帝,都是皇帝死后人们对他的习惯称呼,皇帝在时,是没人敢如此称呼的。
不同的朝代,皇帝习惯称呼产生的法则不同:秦朝是以世系为称呼的,如二世;汉至隋是以谥号作为称呼的,如汉武帝;唐至元,用庙号;明朝庙号、年号并用;清朝用年号。
庙号、谥号与年号
庙号:庙号是中国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里立宣奉祀时追尊的名号,起源于商代,发扬于汉朝;如汉高祖刘邦、清世宗雍正。
谥号: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称为谥或谥号;如汉献帝。
年号: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用以纪年的名号;如乾隆。
皇帝真的有“七十二妃”吗?
所谓七十二嫔妃,不过是泛指皇帝后宫人数的众多,实际上皇帝后宫侍妾的数目远比七十二多。《管子?小匡》即言:“九妃六嫔,陈妾数千。”《礼?昏仪》则言周代后妃制曰:“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可见早在诸侯时期,国君的妻妾已甚众了。秦汉之时秉承周制,建立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后妃制,以皇帝为中心,皇帝之母称皇太后,祖母称太皇太后,嫡妻称皇后。由于秦的时代短暂,所以完备的后妃体制及其等级划分实际执行于汉代。
汉代的后妃爵列八品:即皇后、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自汉武帝、汉元帝始,后宫三千嫔妃又扩至十四个等级,即昭仪、婕妤、娥、容华、美人、八子、充依、七子、良人、长使、少使、五官、顺常、无涓。东汉时又化繁为简,六宫仅有皇后、贵人之称,其下只设美人、宫人、采女三等。
三国魏晋时期的后妃制
魏太祖于王后以下定五等:夫人、昭仪、婕妤、容华、美人。文帝时增设贵嫔、淑媛、修容、顺成、良人五等。明帝时又增设淑妃、昭华、修仪(除去了顺成)三等。晋参照汉魏之制于皇后下设贵嫔、夫人、贵人为三夫人;又设淑妃、淑媛、淑仪、修华、修容、修仪、婕妤、容华、充华为九嫔;还有美人、才人等,其位亦在九嫔以下。
第二篇 民间风俗(1)
民间?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