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乐文小说网>扎根晚的孩子会怎样 > 第5部分(第2页)

第5部分(第2页)

村上人还经常通过陶文江,将自留地上的土产卖给老陶家。价格肯定高于集市,同时也免去了赶集的辛苦和花费的工时。

老陶家养鸡以前,村民经常拐着篮子来卖鸡蛋。陶文江用家里的那杆十六两的老秤秤了,全部收下。于是,村上所有的人家都来老陶家卖鸡蛋。长长的队伍从堂屋里一直排到大门外,弄得老陶家像收购站似的。甚至,在他们家自己养鸡以后,村上人还来卖过鸡蛋。开始时陶文江照收不误。老陶觉得这事儿实在荒唐,他说:“连自己家鸡下的蛋都吃不完,怎么还要买别人的鸡蛋呢?”

陶文江回答说:“可以腌成咸鸡蛋。”

因此,虽然陶文江很少走家串户,沉默寡言,但村上的人缘却是极好。经常有一些村民在老陶家门前转悠,他们不是来看老陶家的家具和新屋的(热潮已经过去),而是专门来找陶文江。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园子(11)

村上有一个光棍叫有明,经常上门,也不说话,看着老陶一家吃饭。夏天的时候就陪老陶家在屋外的空地上乘凉,迟迟不肯离去。有明不说话,陶文江也不说话。老陶家人都知道他是冲陶文江来的,但不知道找陶文江何事。后来他们发现,有明是在等一支烟。

陶文江本人吸烟,仍保留着给来人递烟的习惯。有明一来,他就默默地递上一支香烟。对方抽完,接着等第二支。一晚下来,有明大约能等到三四支香烟(这是陶文江吸烟的频率)。最后,夜露已重,老陶将乘凉的竹床搬回屋去,一家人准备睡觉,陶文江给有明递了最后一支烟。有明接着,夹在耳后,心满意足地走了。那支烟他大约准备临睡以前享受。

后来在老陶的倡议下,老陶和陶文江都改抽了三余的旱烟袋(厉行节约,为打万年桩做准备),陶文江还得预备一盒香烟,用以招待来访的村民。

陶文江的做法虽然起到了联系群众的作用,但破费实在不小。对于这件事,老陶不免有些看法。特别是当他看出陶文江并非是出于心计,而是生性如此,大手大脚,就更加不满了。如今已不比当初,工资说断就断,他们得做好最坏的准备。作为一家之主的老陶感到了肩上无形的压力。

10

新屋落成,园子也整饬得差不多了,老陶的目光转向了三余一队。

三余一队是老陶家房子、园子所在的地方,陶冯氏和小陶都在队上吃粮。所以说三余一队就是他们的家,队上的乡亲父老就是他们的亲人。三余一队的兴衰就是老陶家的兴衰,三余一队的未来就是他们家未来。这是一种荣辱与共的关系。老陶于是带着建设新屋、园子的热情投身到队上的农业生产中去。

首先得摸清一队的田亩情况以及历史现状。老陶准备了一个塑料皮的小本子,走到哪里带到哪里,一面和村上的干部群众聊天,一面不停地往上面记着什么。

几个月下来,老陶对三余一队的了解比三余人还要全面深入。这得归功于当年他在南京郊区搞土改时经受的锻炼。老陶对农村生活并不陌生,可以说有着丰富的经验。当然,他搞土改的地方是苏南农村,节气和农作物的生长情况与三余有所不同。但两地都是农村,有其互相比较借鉴的地方。况且经过盖房和整修园子,老陶对三余的农村生活也已有了非常具体的了解。

让我们翻开老陶小本子中的一页,就知道我绝不是在信口开河。

齐沟子:七十六亩,其中十亩地薄长势不好,割苕子十亩作底肥,磷肥每亩四十斤,种粳稻。

小尖子:十亩,地势好培育壮苗,种籼稻。

大丰田:二十六亩,苕子二十亩作底肥,磷肥用沾秧根的方法,每亩十五斤。

东南春田:……

东湖田:……

小堂屋基田:……

村头麦茬田:……

这里不仅有三余一队田亩的自然情况,更有老陶的分析理解和计划。此外,老陶还有三个本子,一本记着一队每天的农业大事,一本是队上的秋蚕养育日记。最后一本里记录了村上每家的人口情况,包括姓名、脾气、穷富、身体状况以及相互间的亲属关系。

老陶家的人,除了老陶,行走在村道或田埂之上,只能分清道路左边或右边的田块,只有老陶能叫出三余一队每一块田地的大名和别号。为此老陶很得意,嘴巴几乎都笑到耳朵根上去了。

一队是个穷队,全村两百多口人,老陶家下放那年粮食产量刚过九万斤。按每人四百斤分粮,每年能卖给国家的余粮不过几千斤。余粮少,所得的现金就少,公积金就少。公积金少就无法购买所需的生产资料,用以发展队上的生产。这是一种恶性循环。老陶的宏伟蓝图从增加粮食生产入手,计划第一年增产粮食一万斤,第二年增产两万斤,第三年增产三万斤。也就是说,第三年三余一队的粮食产量就得达到十五万斤。这个数字,队上的人连想都不敢想。一年过去后,一队的粮食总产量果然增加了一万斤,达到十万斤了。再此基础上,他们有些敢想十五万斤了。当然,也只是想想而已。 。。

园子(12)

按老陶的计划,粮食产量达到十五万斤后,卖余粮的钱加上发展副业(养蚕、索粉等)的收入,自己家再拿出一点存款,就能购买一台手扶拖拉机了。

在这件事情上,不能说老陶没有一点私心。他设想,小陶长大后可以学开拖拉机,当一名拖拉机手,怎么的也比在地里干活要强啊。由于买拖拉机的钱很大一部分是老陶家出的,争取拖拉机手的名额应该不成问题。村上的人暂时还没有意识到开拖拉机的好处和体面,他们只是想像那突突作响的手扶拖拉机停靠在村头晒场上、奔跑在队上的田间地头。能这样地想一想,他们就非常的兴奋了。总之,队上的人越来越信服老陶了。

余队长也很倚重老陶,凡事都要和对方商量。到后来他几乎不怎么过问队上的事,一切都由老陶代理,老陶实际上成了三余一队的生产队长。然而,当余队长真的提出让老陶接替他干生产队长时,对方却不肯接受。老陶谦虚地说:“我们是来接受再教育的,向贫下中农学习,队上的事能出一分力就出一分力,但主要还是参谋作用。这个家,还得你来当!”

但真的要在三余扎根,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将来小陶就得在三余娶媳妇、生孩子,陶文江、陶冯氏、老陶和苏群就得埋在这里。村西头的那片坟地里将出现老陶家的祖坟,每到清明时节将有来自村里的孝子贤孙祭扫哭嚎。看来,这是一个颇为长期的过程,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完成的。

然而不久来了机会。一天余队长亲自?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