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乐文小说网>回到永乐当师爷 > 第74部分(第2页)

第74部分(第2页)

“安南,化外小邦,历代皆为中原属国,于今朝,收为省卫为宜。”解缙不知不觉的又开始纵论时事了,不过,这会他是有意的,他想试探一下王动。

“文治教化为主,以蛮治蛮才是上策。”王动笑着回。

“噢!愿闻其详。”解缙问王动。

“以武功,可得其地,以文治,可得人心,以蛮治蛮,尽谙其道,又可避其锋芒。”

“啊!”解缙的表现有点夸张,按理讲这些是不难理解的东西。

“收为省卫,易于管制,但施政还需因地制宜,其人财物,理因取之于斯,用之于斯,如此可保百年之治。”

“静之所言极是,不以蛮夷而怠之,安南之政,人与制,二者并重。”

“解大人大明之制度,放之安南,不可动根本,但要有所便宜。另一紧要之处便是用人,用人不善,安南必乱。”

“静之所说,取之于斯,用之于斯,此言大善。安南一国多木,亦有异兽,然别无他物。收为省卫,怕是舍多于取。”

“解大人此言差亦,安南地处大明之南,多雨多河,土地肥美,其稻米一年可三熟,辽东之地稻米一年才一熟,以其地广植稻米则绝粮患。”

“一年三熟悉?辽东植稻米?”如果历史上细数博览群书的人,解缙绝对算的上是一位,王动可以很负责任的说,解缙看的书,一百个王动加起来,也看不完。但这会,解缙眼里,王动这个人,看的书,怕是比自己也少不了多少。要命的是,王动看过的书,解缙本人可能听都没听过,潇湘书局的书,解缙也看了,说实话,有些真的看不大懂。

“辽东可植稻米?一年一熟?安南三熟?为何?”这此解缙是真不知不懂。

“稻米喜水喜热,辽东河网不少,且其黑土土力最佳,因其地较寒,若植稻米,生长期长于江南,只可一熟。江南稻米亦是一熟,琼州则可两熟,无他,琼州偏南地热,如今安南更南更热,雨水更多,三熟悉寻常事尔。”

解缙非常的诧意,关于安南可种大米一说,其实他不是第一次听到,但一年三熟还是从没听过,琼州一年收两次稻米,倒是有所耳闻。

解缙离开潇湘记的时候,天已经很黑了,王动也不方便回去了,于是便随着张科去了珍珠桥,让小六子回去给夫人报个信,没有电话手机呀,不方便呀。杨刚被王动分派去茅山收买道士,几日之后,刚王动到了龙山的时候,杨刚则夸王动有远见,龙山还真出了事。

………【第三章 金陵烟雨 第十二节 茅山道观】………

肖勇已经把他能够找到的砖瓦匠都请来了,但人手还是不够,因为大多数匠人都被圈到京城去了,好在,他的泥灰场主要是小工,所以还能对付。

如果只是制砖瓦那就简单了,挖泥,制坯,晒,烧,但水泥就不一样了,要石灰石,凿石是不可能的,太慢,一般都是炸,虽然周围的村民也知道烧石灰要炸石头,但他们那么盖个房子用的量少,这会一个大型作坊在,炸石头的规模自然不同。

第一次炸山的时候,龙山村的村民们都没什么意外的,毕竟很多自己家里人都去拉土运石了,都有赚头,但山那边的某些村子隐隐就有点意见了。好在里正已经搞定,没什么大问题。第二次炸山的时候动静更大,原来郁郁葱葱的山已经炸去了一角,黄灰的山石在绿树青山如同一块疤,一个待舔的伤口,于是村民从自,到有组织的过来抗议了。

杨刚过去的时候,他马止拜访了方圆十里内的唯一一个道观,玄天宫。到底杨刚是读书人,且是有备而来,肖勇则是个匠师,杨刚很快就和那个道长通灵子聊到了一起,杨刚也没多说什么东西,先送高帽子,然后就说要许愿之类,最后便是要在这道观里造个偏殿,供上元始天尊,一切用度全部由龙山村的泥灰场出。通灵子算了算,大至要两百两银子,结果杨刚手一挥两百两不够的,先定三百两吧,不够再加。当天在道观里素菜上了一大桌,吃的杨刚撑的不行,第二日通灵子就把这事报去了茅山。提到茅山,下面多点笔墨,介绍一下道教与茅山。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虽然也有儒教这一说,但真正大家认可的中国本土宗教,还是道教。它的教义与中华本土文化紧密相连,深深扎根于中华沃土之中,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并对中华文化的各个层面产生了深远影响。佛教自印度传到中国后,与中国文化结合的也不错,特别是唐以后,大家公认三教合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构成了中国的宗教。

道教的名称来源,应该先是起源古代之神道,后来的方士便是主要传人,其次才是大家共知的老庄所以道教奉老子为教主。其实道教的第一部正式经典是《太平经》,完成于东汉,因此将东汉时期视作道教的初创时期。道教正式有道教实体活动是在东汉末年太平道和五斗米道的出现,这两个教派只要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道教的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大师是张陵,也叫张道陵,他便是著名的张天师,不过后来,张天师这一称号被他所创立的教派掌教,且是张姓他的后人所继承,所以张天师历朝历代都有。

三国时期有个叫张鲁的便是张陵的孙子,他以宗教立国,建立了一个政教合一的诸侯国,他自称是“师君”,治下百姓为“鬼卒”,政权的管理者为“祭酒”,教老百姓诚信不欺诈,对犯法者宽宥三次,如果再犯,然后才加惩处;若为小过,则当修道路百步以赎罪。他还创立义舍,置义米肉于内,免费供行路人量腹取食,并宣称,取得过多,将得罪鬼神而患病。他统治巴、汉三十年,此地居然政通人和,这算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奇迹,当然,张鲁的汉中这段历史更为外国浪漫主义汉学家所关注。

道教也分南北两派,北方道教为“符箓派”,符、箓都是写着神的名字的牌子,北方道教认为人生病是因为鬼魂附体所致,所以要拿符、箓来镇鬼,用剑来除妖;而南方道教却认为人生病是由于阴阳不和,要想长生需要用丹补之,所以南方道教被称为“丹鼎派”。捉鬼道士一般是北方道士,炼丹道士一般是南方道士,而茅山便是南派中领袖。

茅山,这个中国道教历史上的“第一福地,第八洞天”据付在5000多年前便有人在此修练,后来有记载的是先秦燕国人郭四朝修炼于玉晨观,到汉朝茅山道教终于名动天下了。

茅盈,道家茅山派所奉祖师爷,开始扎根茅山,与他一起过来的还有他的两位弟弟西茅固、茅衷从其修道,时人称大、中、小茅君。后世称茅氏三兄弟为“三茅真君”。茅山道派提倡修炼服气、辟谷术,并以医术救治世人。道教派别的扬光大靠的不是一个两个人,不同的时代都要人领袖人物保障,才能传承。茅山在东晋时期又出了一个人物,且是当地人,句容人葛洪在茅山抱朴峰修炼,其后南朝齐梁著名道士陶弘景隐居茅山40余年。这几位道教历史名人,保证了茅山道教在中国道教派别里举足轻重的地位。

但到了明朝,这里生了一点变化,一点让道教不是很爽的变化,洪武皇帝当过和尚,佛教似乎排在了道教的前面。唐朝后,茅山宗教事业一度衰败,特别是茅山三茅道观,这个专供三茅真君,到了宋朝居然改观为寺,以皇帝年号名曰“景德禅寺”,为息道佛之争,移三茅真君像于山巅,建大雄宝殿于山之中心。这个寺庙带来了茅山宗教的又一次昌盛。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德踞禅师来寺住持,重建大雄宝殿,塑三尊大佛,十八尊者。茅山这是已经被佛教占了绝对的上锋。可怜的“三茅真君”,虽然被移到了茅山的最高峰,但只有一“灵宵殿”奉香烛。

也就是这一“灵宵殿”保住了茅山派的根本,整个江东道教还是奉此为正宗,为领袖,灵宵殿有人有神,就是没有钱。明永乐五年,也就是今年,另一打击又来。册封国师仙训奉旨化游天下,途径茅山,在此停下,挂单不算还住寺成了主持,奉勅改为“景德至化禅寺”。这已经定了下来,皇上手书的寺名已经送到了茅山,这下三茅道观真是两眼直。不过,王动与杨刚显然是不知道茅山这会的老大是佛教而不是道教,不然,王动一定让杨刚去景德寺送香油钱。

而通灵子送来的这一消息,算是对茅山派掌教玉玄子的一个安慰,同时也让玉玄子对杨刚产生了点兴趣。

由于玄天宫是离龙山最近的一个道观,且周围没有和尚庙,炸山坏了风水,吓了山神土地,这些好象归道教管的多些,村民开始到道观祈福求助,里正那指望不上了,希望由道观出面主持大局。同样的,通灵子也把这个消息带给了玉玄子,一好一坏,请这位道家老大定夺。

玉玄子到了龙山的时候,正好王动也过来龙山,与杨刚肖勇说事的时候,外面有人报,有道长求见。

王动对茅山道观的了解远远过了当时所有的人,包括玉玄子。因为,这里是王动后世真正的老家,他打小每年至少一次到茅山去玩。不过他那会,茅山因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此打游击抗日而名躁天下,七十年代政府更是投资修了“九宵万福宫”,此后,茅山成了道教文化和旅游中心。王动从小就知道了茅山各种各样的传说,后来又特别去读了研究茅山道教的?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