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业在自己人生的最后一战中,仍然无愧“杨无敌”的称号,在陷入辽军重兵包围的时候,他率军拼死突围,并且在黄昏之时成功地撤退到了陈家谷。
然而此刻的谷口空空荡荡、无一友军接应。
望见此景,已经激战了一个白天的杨业悲愤异常,他主动放弃了逃生的希望,而是以必死之志重新扑向辽军。
杨业最后的结局是:
身披数十创、士卒殆尽,仍手刃百十人,直到战马被射中,才被敌军所擒。被擒后,更是一心求死,三日不食而亡。
云州、朔州的宋军,听闻杨业战死,皆弃城逃跑。辽国随即收复整个山后地区。至此,雍熙北伐正式宣告结束。
雍熙北伐与高梁河之战宋朝对辽仅有的两次主动进攻作战,也都是历史圈里的大ip,但两场战役给人的关注点却非常不同:
高梁河之战前后过程清晰明了、责任判定简单明确,再加上唯一的大咖赵光义还在最后上演了“驴车漂移”千古名段。
所以大家都把关注重点放在了这位“车神”的身上,调侃戏谑的背后并没有太多的伤心和悲痛,因为这一战宋军尽管战败,却没有伤筋动骨。
但雍熙北伐可就大大不同了,乍一看起来三路大军、纵横千里、规模宏大,起初战役进展倒也颇有点势如破竹、无往不利的样子,然而最后却输了个底朝天。
这一张的损失是极为惨痛的,基本上把宋朝初期赵匡胤辛辛苦苦练出来的一波强兵折损了七七八八。
因此,高梁河之战和雍熙北伐前后两场战役相对比,结果反差之大让人极度难以释怀。
再加上这一战的进程中出现了太多的有违常理之处,过程曲折不明、责任难以判定,所以围绕这场战役的争论话题一直以来都是热闹异常、五花八门:
有讨论三路分兵策略的,有讨论曹彬庸才的,有讨论宋辽军队技战术特点差别的,还有讨论赵光义指挥谋略的。
站在赵光义的角度,他个人肯定更愿意聊的话题是雍熙北伐,因为高粱河之战的锅太大、太集中、太清晰,怎么甩都甩不掉。
而雍熙北伐却可以有很多回旋的余地,甚至可以把责任完全推到前线将领的身上。
但是,万事万物皆有因果,剥茧抽丝总能理出一二。下面,我们就从战役(战术)、战略和赵光义本人三个层面来复盘一下雍熙北伐这场让人捶胸顿足的大战。
首先是战役层面:
战役部署首要是目标清晰,其次是协同有力,最后则是应变周密,而这都要依靠强大的信息感知传导能力和指挥控制能力来实现。
我们再来看赵光义这一战的战役部署:
以曹彬的东路军作为主力,震慑住幽州的耶律休哥使其不敢动,为山后的潘美、田重进创造进攻的机会,待其尽取山后之地,再转入山前与曹彬合围幽州。
这个部署,我们分别从目标、协同和应变来看。
先来看目标:
曹彬的作用是稳住耶律休哥,潘美、田重进是要攻略山后,最后合围攻占幽州,这是总体目标。
但这个目标的实现是要分阶段的,是要考虑实现能力的。
曹彬要如何确保震慑住耶律休哥?
潘美和田重进能否保证攻占山后之地并顺利进入山前地区?
这些我们都没有在实战进程中见到。
再来看协同:
整场战役期间,宋军的三路大军信息通联不畅通、不及时,完全没有看出任何协同。
曹彬在四月初因断粮从涿州撤回了雄州,这才得知山后的潘美、田重进已经屡屡得手,将领们不甘心无所作为,才要重新杀回前线。
等到曹彬五月初三在岐沟关被彻底打崩了的时候,山后的田重进、潘美还一无所知。
即便是考虑通信手段不发达的情况下,曹彬的正面压迫也并没有给山后的田重进和潘美创造出来有利条件:
田重进前期进攻飞狐、灵丘和蔚州,遇到的都是当地的防御部队,潘美前期势如破竹连下四州,只是因为没有遇到敌人的主力。
最为关键的是,即便是是同处于山后地区的田重进和潘美,战役期间也没有任何的协同。
潘美三月初九出雁门关,三月十二克寰州、三月十三克朔州、三月十九克应州,一直到四月初四拿下云州。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