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乐文小说网>永远的记忆普通话朗读原文 > 第15部分(第1页)

第15部分(第1页)

没有第一个就没有第二个,杀了夏明翰,还会有后来人。

我们有时羡慕隐士低头数庭前花开花落,抬头看天上云卷云舒的日子,可是我们把我们所有的尊重给予那些猛士们,那些有志之士们!

齿颊生香品英华

五柳先生曰: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许多人对不求甚解有误解,以为就是不深入,只求懂个大概。其实,陶渊明先生告诉了我们一个很好的读书方法,那就是粗读与精读相结合的方法。

粗读是获取一般知识的方法,就是陶潜先生所说的不求甚解。许多东西,我们需要知道需要了解,但我们并不需要知道的那么详细,所以我们需要粗读。但我以为真正的好文章并不是句句精华,段段华彩,如果在文章中有那么一句两句或一段两段引起我们的共鸣,我们就已收获颇多了。

所以,我并不主张我的学生死记硬背一些东西以示炫耀,我要求他们学写读书笔记,每有会意,便欣然记下自己的感受。

如读余光中先生诗歌,忽得一句: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心有戚戚焉,想儿时如在昨日,我离乡求学,父母尚面红发黑,可仅在回来,已是鸡皮鹤首,怎不令人痛断心肠。反复读之,不觉泪流满面,至今回忆起来依然唏嘘不已。再想想自己,不也是如此吗?婉转峨嵋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人生苦短,死亡是一个必然降临的节日,中间段段的一段我们该如何去走呢?冰心告诉我们说:我们不能增加人生的长度,但我们可以增加人生的宽度。如此思考一二,对这几句话我相信学生自会理解的透彻且终生难忘了。

所以读书一定到读进心中,许多老师强调理解作者,理解创作背景来理解文章,我觉很对,但这还远远不够,真正的读书,应是理解作者的同时,有自己的体悟,达到一种我就是作者,作者之境即是我之境的境界。如《我与地坛》这篇文章,许多学生读的泣不成声,特别是那一句“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让他们明白了母亲的伟大,他们想起了自己的母亲,心中充满了愧疚。我知道我的孩子们读懂了史铁生也读了母爱。

可仅仅有共鸣也还不够,因为我们的阅读还有一个层面,那便是提升自己的修养。所以我们读一些经典的文章让自己获得营养。孔子惶惶如丧家之犬却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所为何来?孟子游走诸侯之间,孜孜不倦宣传王道,所为何来?中华民族的脊梁们抛头颅洒热血,所为何来?为生民请命,为万世开太平。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我们努力的方向!

某日看虎头教授之文章,看到“沉默的胁从犯”一词,不觉汗颜,想起鲁迅先生之“麻木的看客”,忽觉自己这些年来许多时候充当了看客的角色,更觉羞愧难当,当即告诉学生我得感受,学生亦很震动,纷纷谈起自己的感受。我想,以后遇事我们也许还会沉默,但今天的一课会让我们沉默后不再心安理得,这就是进步!

所以,我认为读书有三境界,粗读,共鸣,反思进步。

我们老师要做的便是引导学生走向第二第三境界。

好文章读来齿颊生香,让我们读书不仅齿颊生香,还要遍体生香,关键是要心灵生香!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项羽啊,项羽

今天,我们开始上《项羽本纪》,说起项羽,心中涌动的情绪很复杂,竟至有些说不清。仔细的梳理一下自己的情绪,却发现只能长叹一声:项羽啊,项羽!

初次知道你,应该是在电影《霸王别姬》里面,但是那部电影印象最深的是风华绝代的程蝶衣,舞台上的霸王只是一个花脸罢了,心里却恨着你,也恨着蝶衣,一段孽缘,两条人命,让我唏嘘不已。

后来慢慢了解你,也看了《史记》,脑海里升起的是一个堂堂男子的形象,你那么帅气,八尺有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胯下踏雪乌骓马,手中天龙破城戟,威风凛凛,一个响当当的好男儿。如果生在现在,你不知要迷倒多少痴情少女,“玉米”遍天下,肯定没有四大天王什么事了。关键是你有能力,杀宋义如探囊取物,巨鹿之战打得那叫一个酣畅淋漓,所有的诸侯皆膝行至辕门听从你的调遣,那时候的你才二十多岁,真正是少年才俊呀。

内心真正被触动的其实还是霸王别姬,这可能是任何一个女子内心的隐秘的声音吧,不管你是金枝玉叶,还是杉菜杂草,也不管你是貌比西施,还是丑如无盐,都特别渴望自己是唯一的所爱,而不是百花园中并不出众的一朵。常常设想战场上的虞姬,跟在你身后,是怀着怎样的敬佩与爱慕啊。她眼中一定没有危险,没有血腥,有的只是你那伟岸的身躯,那潇洒的身影吧。而你对虞姬的爱是专一的,危难之时,首先想到的就是虞姬的安危,也许别人会说你儿女情长,胸无大志,死到临头了,卿卿我我,注定会失败的,可是内心还是升起一股温暖,虞姬的一生得到这样的爱,死也值了,禁不住要妒忌这个柔软的女子了。无情未必真豪杰,你的侠骨柔肠,该是很多男子该学习的吧!

可是,项羽啊,项羽,你性格中有太多弱点导致了你最后的失败,你成了性格决定命运的最好的例子,真的很可悲啊!

你出身名门,天然一种贵族态度,你放不下架子,低不下头,你一直高高在上,可是,一个统帅是需要集体的力量的,你知道吗,你以一己之力对抗的是刘邦整个智囊团的智慧。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三个臭皮匠还顶一个诸葛亮呢,更何况人家还都是有名的谋士。人家刘邦天天“为之奈何”放在嘴上,充分利用下属的智慧,调动了下属的积极性,可是你呢,遇事自作主张,让人家范增没有成就感,一气之下离你而去。

你还缺乏深度,遇事不能周密思考,往往率性为之。小时候你学习就是如此,学书不成,学剑不成,学万人敌也是浅尝辄止不能深入,就是不能坐下来像人家张良似的读通读透,所以很多时候你的所作所为都没有经过大脑,鸿门宴你一句话就出卖了自己的朋友曹无伤,巨鹿之战你坑杀20万秦军,与关中父老为敌,定都时你非得定都彭城,衣锦还乡,拱手让出了关中,埋下你失败的种子。这种事情在你身上发生的太多了,你真的好好修炼一下了,毕竟太年轻,太想展示自己的能力啦。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