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乐文小说网>论语拼音怎么读 > 第1部分(第3页)

第1部分(第3页)

对于孔子和儒家,我们曾经动摇过,否定过,当我们找不到回家的路的时候,才悲伤地意识到,是我们自己把光彩夺目的文化遗产轻易地抛弃了。路途为人所忘,目的令人愈念。

动摇了的信念,到了危机时代,反而为人所重视。读《论语》,不要拘泥于各种考证的比较,太累,要学陶渊明那样,轻轻松松地读,不求甚解地读,乐在其中地读,必定大有收获。

本人选取《论语》中40个关键词,形式上重构,内容上解构,以整理自己的阅读体验。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1、“学”无止境

据说开篇第一章就有多种理解,但那是有考据癖的专家的烦恼,先看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能把通俗的东西诠释得很深奥,是一种本领;把深奥的东西解释得通俗,更是一种功夫。我没有那些本事,但提倡看古籍要轻轻松松去理解,那一章的意思就是:读书、生活、总结。要学习,读书是最有效率的途径,愉快啊;但书本知识也不能穷尽大千世界,有远方的朋友光临,斟酒上菜,听听异国他乡的风土人情,以及他们异样的见解,有时胜读十年书啊(孔子不是说过“无友不如己者”吗,见);知道自己学识浅薄了吧,但不必郁闷,怎么办呢?学呀,活到老学到老嘛,孔子那么博学,五十岁才开始学《易经》呢,我们三十岁学《论语》还会迟吗?《学而》的第一章就是这么精妙,读书、生活、总结,再读书、生活,无限循环地修炼毕生,而不是毕业。

学习到底为了什么?

孔子说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是为了立身处世,说话得体(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是为了不背离大道(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是为了达到完美的境界(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学习成绩好了有什么益处?

孔子说可以纠偏,即通过学习,改正愚昧、浮荡、损物、偏激、作乱和狂妄的弊端(),可以观风察俗当记者,沟通情感骗老婆,抒发怨恨交朋友,捉鸟捕猎,沾花惹草(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一言以蔽之,学以致道,学以致用。用是功用。那到底学习有没有什么实惠呢?

功利也是有的,孔子说学得好可以管理政务,当外交官(颂诗三百,授之以政……使于四方),就可以拿工资买饭票(学也禄在其中矣),除非象樊迟那样自甘下流去学种庄稼办菜园()。当然要学以致用,否则不能独立工作,读再多书也没有什么用(不达……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但孔子似乎更欣赏学而不出仕的人(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比如漆雕开推辞说没自信(),闵子骞拒绝给恶人做事(:善为我辞焉)。但孔子的学生子夏,却是明明白白地劝人出仕,表达了一种观念家与事业家不分离的观念(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那怎么样才学得好呢?

孔子说学习态度有四个层次:天才为上,主动学而成才为次,被动去学又次,不学无术为下(1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但学习效果有三种境界:懂得的人不如喜好的人,喜好的人不如乐在其中的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但个体的悟性差别很大,子贡“闻一以知二”,颜回“闻一以知十”(),中间还有一个举一反三()的层次,但真的颜回悟性比子贡强五倍吗?举一反三强过子贡的闻一知二吗?这恐怕不是孔子的本意,他说过子贡经常能言中(1)。这里有个数学问题。闻一以知十,当然强,像歌里面唱得那样“一加十,十加百,百加千千万”,这是十进制。闻一以知二呢,是二进制,是开方,在计算机语言里就是运用二进制,子贡的脑袋是电子计算机,应该是孔门一绝。至于举一反三,只能算是几何学的基础,甚至生活的常识,一间屋子有四个墙角,老师说出一个来了,学生还说不出另三个,就笨到家了,所以孔子说遇到这样的学生就不能教下一课了。小结:举一反三是基本功,举一知十是勤奋,举一知二是聪颖。

现在的“学”的含义,与孔子时代并无二致,无处不能学,无人不可学,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即使见到没有德行的人也可以作为一面镜子,促使自我省察(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子贡说:“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学不仅仅是读书。

学的对面是教。孔子是有来学而无往教,人求学则教,提问则答,没兴趣学的,你怎么灌输都没用,一夜之间全忘光,孔子为人师表,功用而不功利。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2、百川归海的道

道在《论语》中可以归纳为六层意思。

本意为物理意义上的道路。“力不足者中道而废”(),还有一个双关语的例子很绝,孔子说:谁能进出不经由门户?为什么没有人遵循这道路(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行不由道,要么碰壁,要么做梁上君子。鲁迅说,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所以一般来说,走大路不会错,因为人多,但不是说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脚下吗?捷径就是掌握在少数人脚下,而从众更容易,人走多了就轻车熟路,连牲口走多了都老马识途。

引申为事物的基本道理。如“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的道,要求的是孝悌,讲究一种人际之间的秩序;如“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大家都要学道,天下才和平。

引申为行为准则。如“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否则便是不肖,不肖就是基因混乱,还不如回到母系社会;又如柳下惠的挺直道,反枉道(),通俗地说就是提倡正门正道,反对歪门邪道,不惜多次被罢免;再如澹台灭明,因为行路不走小道(行不由径),不是公事就不会跑到上司家里去,子游就很赏识。

引申为主张、学说。孔夫子说“吾道一以贯之”(、),曾子心领神会,知道是忠和恕,冉求的悟性不及,说:不是不喜欢,而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非不悦子之道,力不足也)。

引申为道义。如邦有道还是无道。邦要怎么样才算是有道或者无道呢?孔子给出了具体形象的标准,礼乐和军队的管理权在天子,为王道,有道;在诸侯,为霸道,无道。国政不掌握在大夫手上,有道,平民不会议论纷纷,有道;否则无道()。论语里各举了有道和无道的一个例子,卫灵公无道,你看他国王好色比好德还急(),而且居然向孔子询问军阵的事情(),但他的卫国为什么没有败亡呢,孔子说是他的大臣得力,仲叔圉当外交部长,祝砣当文化部长,王孙贾当国防部长,怎么会败亡呢()。齐鲁大地有道,“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并非因为是孔子的故乡,而是因为齐国的开创者是姜太公,鲁国的开创者是周公,齐鲁的政教都有先王的遗风。君子看得出有道无道,怎么来应对呢。很简单,有道则为之效力(有道则见……邦有道,谷),行为正直,说话直率(),不必顾忌什么,南宫适是这样,甯武子是这样,蘧伯玉是这样(邦有道则仕)。无道就要小心了,行为要正直,说话要谦和(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南宫适是这样,所以免于刑戮;或者装傻免祸,比如甯武子;或者拍屁股走人,“无道则隐”(),比如蘧伯玉“卷而怀之”,比如民众要去逃难(上失其道,民散久矣),比如孔子说要去流亡(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运用到今天的打工一族,假设要在一个国有公司从一而终,公司有道则智,无道则愚;有道则上进某个一官半职,无道则隐忍,把智慧收藏储存起来,以待明年开春。有什么办法呢,打工一族是弱势群体,没有话语权。领导在念又臭又长的报告,如果是转述别人的,不妨打瞌睡,被抓住了点名站起来就说昨夜加班了;如果是领导的原创,那就做点笔记,做跟报告无关的笔记,我就经常在领导做战略报告的时候默写《诗经》里的情诗。当然最积极的还是跳槽,但最积极的往往不是最好的。

引申为大道。“朝闻道,夕死可矣”()。说这句话不必咬牙切齿觉得压力太大,有多少人死的时候通晓了大道?就好像说跟西施*,第二天早上死了都值,痴心妄想。蜉蝣早上出生,不到晚上就死,典型的朝闻道,夕死可矣,因为它生过,爱过,交尾产卵过,繁衍了,就是掌握了蜉蝣的大道,朝生暮死可也。“君子谋道不谋食”(2),那当然喽,掌握了大道还会饿死吗,路面等级越高,收费越贵。“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君子不掌握大道,小人就会乱套。“文武之道”()是道的最高境界,文王积蓄人民和粮食,武王厉兵秣马,在哪条路上走不是无往而不胜,先礼后兵才能前恭后倨。但做起来很难,孔子的道比东海还深,他说“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指的不是一般人;至于《子罕》篇里那一章里的道就比太平洋还深了,“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翻译过来是:能一起学习,不一定能一起信从大道;能一起信从大道,不一定能一起坚守不移;能一起坚守不移,不一定能一起通权达变。我可以说得通俗一些:同学,不一定是同志;同志,不一定是战友;战友,不一定一起掉队、投降、叛逃。

现在的“道”的含义变迁了,也可以说是缩小了,降格了。“道义”一词还保留着,但偏重于“义”;“道理”一词频繁使用,但偏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