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乐文小说网>有没有穿越到军阀时代的 > 第4部分(第2页)

第4部分(第2页)

大胡子仍不肯罢休:“你少拿副长来压我,我冯坚谁也不怕!”

三言两语之间;两人就在甲板上推拉起来;其他的水兵只是冷眼旁观;却无人来劝解制止。

大胡子水兵力大身高;对上瘦瘦的小邓;自然大占优势;几下就把小邓逼到了甲板边上;大胡子呵呵大笑:“小子;今天冯爷爷叫你知道马王爷长着几只眼!”

徐斐在一旁看着这一幕;看得出那年轻水兵是个很老实的人;那大胡子却肯定是个兵霸之类的人物;他生平最恨的便是这种人;见那小邓受窘;便有心管管这事;正要上前;却又迟疑起来;他在此舰上只算是客人;邓司令刚刚又有交待;徐斐倒不怕这个兵痞子;却怕给司令带来什么麻烦。上?还是不上?

大胡子正在得意非凡之际;突然眉头大皱;嘴里痛呼出声;原来**中了一记撩阴腿;痛不可当之下;慌忙松手退开;怒目望去;竟是那个小邓情急之下的一记反击。

忍无可忍;无需再忍!看到这一幕的徐斐;心中暗赞;其实却是大大的误解了。

小邓虽然做出反击;其实不过是下意识的行动罢了;见冯坚的样子;知道自己已闯了大祸。急忙转身向后奔逃。冯坚怒吼一声;拔腿就追。

这冯坚本来就是舰上一霸;好勇斗狠;平时连舰上军官也不大敢管他;一些如小邓之类的新兵更是受尽他的欺辱;但大多只能忍气吞声;小邓今天的反抗实在大出他的意料之外,也让他怒不可遏。如果不能快速将这事摆平;。冯坚在舰上的“江湖地位”必然一落千丈;人人都不会再怕他了;这可是冯老大决不会容忍的事。

冯坚和小邓一追一逃;在甲板上绕了两个大圈;小邓毕竟刚当兵不久;比不得那冯坚久历行伍;腿脚快捷;狂奔之后;难免气力不加;一个踉跄;跌倒在地。一时竟然爬不起来。

冯坚大喜;一个箭步冲上前去;双手一把卡住小邓的喉咙;呵呵狂笑:“邓兆祥;你小子今天有难了;看冯爷爷今天怎么炮制你!”

一旁的徐斐却是一个激凛;邓兆祥?刚刚那个冯坚已喊过一次;自己没有太过在意;现在却慢慢回过味来;这个很老实的小邓;不会就是后来很有名的那个海军舰长吧?见鬼;会有那么巧吗?随便一个小兵就是后世的大名人?

穿越的感觉;真奇妙啊。

一个冰冷的东西顶在冯坚的后脑门上,浑身一激凛,冯坚的脑门上出汗了,枪,一支枪!

冯坚很郁闷;真的很郁闷。

身为飞鹰号上鲁籍士兵的头头,他冯坚是很有些号召力的,旁边就有几个他的把兄弟;可是现在枪顶在头上,谁敢来救他呢?没有人敢。

他晃晃悠悠的转过身来,黑洞洞的枪口指着他,枪口后面是一张笑眯眯的脸,但在冯坚眼中却是说不出的可怕。

从这个一张笑脸的军官眼中,他恐惧的发现了一丝杀意,平时的勇悍已飞到了爪哇国。他第一次发现,原来自己很怕死。

奇怪的是;在这生死关头;冯坚竟然想起了很多往事。

他是山东兖州人;生于1894年;也就是甲午那一年;别看他一脸的大胡子;其实还不到三十岁。

1898年底,在天津小站练兵的袁世凯,接到朝廷的旨意,要把他带领的新建陆军改编为武卫右军,1899年,袁世凯又奉命率武卫右军七千人由小站开往山东德州,以会操为名镇压刚刚兴起的山东义和拳,袁世凯正愁没有借口向外扩张他的力量,这下子是磕睡有人送枕头,喜得他天天哼河南小调,晚上办起事来也是龙精虎猛,弄得几个姨太太早上起来都一脸纳闷,老爷这是咋了?以前没这么强的啊,是不吃啥药了?

1899年夏天,仅山东兖、沂、曹、济一带及鲁西北各属“四十余州县”,义和拳反抗教会压迫的事件就有一千余起;这使西方列强感受到莫大的威胁,清政府的军机大臣荣禄上奏慈禧,调他的亲信,刚刚出卖了维新派,靠六君子的血染红顶子的袁世凯前去镇压。

毓贤是一个残酷、昏庸的满族官员,盲目排外,对一切洋玩艺都看不上眼,在义和拳的怒潮面前,他既无力镇压,又不愿向清政府求援,怕丢官罢职,他灵机一动,下了一道手令,把义和拳改为官办的义和团,加以控制利用。结果适得其反,义和拳改名义和团后,以“扶清灭洋”为号召,吸引了更多的群众参加,如潍坊县七百六十个村庄,拳厂多达九百处。一时山东成了风暴的中心,义和团人数激增;达到数十万人;到处烧教堂;杀洋教士。引起西方列强的极大惊慌。美国驻北京公使康格公然要求清政府撤换毓贤,“派一个能干的人代替他的职位”,并说“假如没有足够武力的话,可把天津操练得很好的军队调去协助”。暗示袁世凯的武卫右军可以担当这一屠杀山东百姓的任务。

对山东的局势,袁世凯早已暗中留心。1899年5月底,他奉荣禄的命令率领新军八营前往德州一带,演习行军阵法。这次行军表面上说是为准备抵抗德国侵略,实际是向义和团示威。他在德州驻扎期间,多次给荣禄写密信,报告山东情况。

在一封信里,他大意说:“内有德酋请治其罪,地主(指毓贤)复求其疵,出师未捷,已腹背受敌,今而后知带兵之难也。”在给徐世昌的信中,他说毓贤“糊涂”,“甚无用,偏而且乱,又甚恶洋操”,对毓贤的作法表示“不胜愤闷”。7月回到小站,他立刻向清政府上了一个奏折,说自己目睹山东局面,“夙夜忧愤”,并献策说:在山东必须“慎选守令”,“讲求约章”,“分驻巡兵”,“遴员驻胶”,以便“导愚民,而缔邻好”。即消灭义和团运动,而与列强和好。11月,他进京为西太后“祝嘏”,趁机又向荣禄面陈了自己对解决山东问题的意见。

义和团运动的迅速扩大和列强的要挟,使清政府十分焦急。多年来仰承帝国主义鼻息办事的清政府,对主子的旨意当然不敢置之不理,加上袁世凯个人又提出了一套解决山东问题的办法,荣禄也认定袁有魄力,是一个处理棘手问题的能手,竭力保荐他到山东去。

因此,清政府于12月6日发布上谕,命令“毓贤来京陛见”,派“袁世凯署理山东巡抚”(次年3月14日实授)。同时,命令武卫右军全部由小站开往山东,仍由袁统率。

此谕一出,洋大人们当然大为欣喜,12月7日,康格给美国国务卿海约翰的报告中大赞袁袁世凯:“我高兴地报告您,昨天武卫军袁世凯将军受命代理山东巡抚;他是一个能干勇敢的人,和外人交游甚广,相信皇上给予适当的谕旨以后,则扰乱即可停止,秩序即可恢复,我们希望如此。”

袁世凯于12月26日率领新建陆军到达济南,开始进行用军事控制山东政治局势的尝试。他确实没有辜负中外主子对他的期望,接任后立即抓住肥城县义和团杀死英国传教士卜鲁克(S.M.Brooks)的事件,作为媚外资本。他派兵前往肥城搜捕团民,押至济南,请英国驻上海副领事“观审”,判处两人死刑,一人终身监禁,三人充军,四个村保受鞭笞之刑,知县也撤职。还命令当地村民交纳赔偿费银八千两,又给卜鲁克建立“纪念碑”,完全满足了洋大人的蛮横要求。中国人的生命财产就这样作了袁世凯取信洋人的贽礼。从此,袁世凯派兵保护各州县教堂;传教士外出活动,由清兵护送来往。

袁世凯还嫌兵力不足,他大招人马,在山东将山东勇营整编为武卫右军先锋队。武卫先锋右军中有炮队一营,装备旧式的两磅熟铁后膛过山炮四十二尊、旧式三磅快炮八尊。武卫右军先锋队中有中路炮队左、右二营,每营计官弁兵夫598名,配炮十八尊,共计五生七陆炮三十六尊,由山东巡抚衙门拨款添置。武卫右军及先锋队总兵力超过两万。

袁世凯奉西洋人若神明,却把中国人为草芥。他在出的安民告示上大呼“义和拳实系匪类,以仇教为名,而阴逞不轨”。他认为义和拳之所以能在山东发展,主要是由于毓贤“一味纵容”。因此,他一到济南就派遣防营前往各州县镇压。这时,有一些山东籍京官连续奏劾袁,说他“一意主剿,致滋事端”。清政府也担心他操切从事,“激成大祸”,连下三道上谕,告诫他“不可意气用事,徒恃兵力”。袁接到上谕,认为这是“居心倾排”者所为,于1900年1月13日向清政府上了一个奏折,为自己的“剿办”政策进行辩护。他大骂义和团是“匪类”、“邪教”,说什么义和团不能“举强盛之洋人而灭之”,“就使能纠合百十万人鞭挞五洲,而该匪等势成燎原,不可向迩,国家又将何以制其后?!”因此,他表示“不敢畏避嫌怨,扶徇欺蒙”,对义和团必须痛加“剿办”,并提出“治本治标”两层办法,双管齐下。

为此;袁世凯对武卫右军先锋队大加犒赏,加发饷银,并许诺获得一名拳匪的头发二两银子赏钱,黑眼珠见了白银子的这帮大兵;如同蚊子见了血,再也不能节制,于是无所顾忌;大杀特杀,不少良善百姓也受了池鱼之秧;死于非命,头颅惨被割去。

在兖州城里有一对冯姓夫妇,以卖烧饼为生,平日一向安份,武卫右军先锋队一来,竟也被指为拳匪,连同家中三子二女,一同遇难,只有幼子冯坚在外玩耍,侥幸逃脱,他四处流浪,多次被人贩子拐卖,但他始终记得自己的血海深仇,从未忘却,坎坷的生活,养成了他勇悍,狡猾,讲义气的性格。

为报灭门之仇,1911年,他找到机会,杀死买下他的人,逃到?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