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乐文小说网>碎冰碰壁当啷响什么意思 > 第2部分(第1页)

第2部分(第1页)

不单单是开示《法华经》、《维摩诘经》、还有《道德经》,而且还准备讲授《四书》。

叶老早年是北大的文学才子,胡适校长亲自点名将她留了下来,学成以后又遍游西方各国,学贯中西。她精通儒释道三学,是国学大师。她讲的课、开示的佛法通俗易懂,深入浅出。每次她在居士林讲课的时候,能容纳300多人的维摩讲堂是座无虚席;甚至讲堂外面的走廊上、院子里都挤满了人。如果没有经年累月的积淀,是万万不可能有今天这般的生动、活泼。她要将她一肚子的学问、知识、人生经验在她有生之年,毫无保留地义务奉献给社会,奉献给众生,让更多的年轻人对传统文化多一份了解,对修行多一份认知。

当我们向叶老请教:人的命运是可以改变的吗?她是这样回答我们:“命是我们的本命,运是时运。命和运可以由我们自己来决定。所以我讲生与死、苦与乐、命与运,命在自己的手中,我们可以转变自己的命。”人们常说“万般皆有命,半点不由人”实为宿命论的观点,“业由心造”讲的是业的作用。“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因果法则是亘古不变的,善的因获得的是善的果,甚至一念善良的愿望都会令你心地清净、欢喜无比。叶老说佛法里从来不叫人去算命,算命问什么,问过去?过去已经知道了,未来?未来在自己手中,就看你怎么去做。曾经有人说我只能活到70岁,但你们看我已活到了今天。《了凡四训》里的丁老爷,努力积善行德,三年之中,与夫人一起做了一万件善事,后来不也改变了自己的时运吗?算命先生说他命里没有儿子,但到了五十岁那一年,他不但得了儿子,还进官加爵了呢!所以“命自我立”的道理,正是“心能造作一切业,由心故有一切果,如是种种诸心行,能生种种诸果报”。

佛经里的一些思想,给了我们很多启发和感悟,提升和净化了我们的心智。佛教更是一种关于道德的完美教育,能使我们的社会、人与人之间、人与大自然之间更加和谐。叶老淡定告诉我们:人生就好像一个原野,虽然有过红花绿叶般春天的繁荣,可也会有肃杀凋零的残冬。世事无常,勿论富贵也好,贫贱也好,都要看得清楚明白,要永远抱定、行持一颗如如不动的真心。

不知不觉间,太阳已经西下,看到叶老没有停歇地讲了近四个小时,我和念慈都有点不忍,赶紧告辞,叶老坚持把我们送到门口。几次想问叶老如此高龄,可皮肤为何还能这么白皙、干净?叶老笑着告诉我,她从8岁就开始吃素,一直到现在。真是一位活菩萨啊,热爱一切有情众生。我记得叶老曾告诉三毛“如果有一天,你在佛学里看到的是红红的太阳从海里升起,而不是退隐山林,你才了解什么是佛学。”回来的路上,我一直在思考这句话,隐隐约约感觉到了佛法的清凉、佛法的入世、以及佛法的慈悲。文以究理,贤以成事;有智无行说食不饱;有行无智,歧途亡羊。文贤书院恰恰印证了叶老积聚文殊菩萨的智慧及普贤菩萨的行愿;有如一盏明灯,照耀于滚滚红尘,劝化、度脱无数有缘之人!

虚空非大,心王为大;金刚非坚,愿力最坚。我们感念叶老的慈悲济世,简直就是一位示现的活菩萨!在此我们深深顶礼,并深情祝愿老先生身体健康,平安吉祥!

虫工木桥◇BOOK。◇欢◇迎访◇问◇

第5节:谈叶曼先生的《世间情》

谈叶曼先生的《世间情》

夏春瑞

对于叶曼先生,可以说我是孤陋寡闻的,因为对国学的兴趣,我看过南怀瑾和季羡林先生的书,而叶曼先生,在此之前,却一无所知,更没有想到她在研究国学方面的造诣和在这个圈子里的大师地位。

但是当这本《世间情》摆在我手上,更了解到她的身世经历时,我不由的惊叹了,因为她无异于一座宝藏,向我展示开来,她的睿智与博学多识,让我感到在过去的阅读里和她的错过,是一种遗憾。佛教中讲机缘巧合,这也许是因为过去机缘未到,而今天与大师的相遇却是机缘刚到,刚刚好吧。

就我个人的感觉,这本《世间情》相较于大师对于中国传统的儒、道、佛三家文化各种经典的解读,是最为简单和通俗易懂的,而也最为贴近我们大众读者的心灵,因为它无异于一阵轻风和一剂良药,让人感觉是那么慰贴和舒适。

叶曼先生早年曾主编《妇女杂志》,而这本《世间情》即是从叶曼先生写的三个专栏之一《叶曼信箱》中选编的内容。正所谓“生在世间即有情,无情不会生于世。”我们生活在世间的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会为情所困,比如男女之情、亲子之情、朋友之情等等,都难免会为此感到迷惑和痛苦,而叶曼先生作为我们中国的第一位女国学大师,以她丰富的东西方经历和对人间世事的洞察和智慧,对我们世间众生因为情而遇到的各种问题的回答,自然像行走沙漠的人身临甘泉,带来心灵的荡涤和滋润。

在这里,叶曼先生的话语不像是站在讲坛上传输一种学术思想时的不容置疑和舍我其谁,而更像一位坐下来谆谆善诱的长者和一位温暖慈爱的妈妈,她的道理深入浅出,又切中要害,在对当事人的遭遇表示理解和同情的同时,又理性的帮助其分析事情的原由和提出相应的实用的建议。像在这本书的第一辑,“到此止步”一篇中,来信者在信中提到,自己和她的男友相爱,彼此并没有以终身相许,男友对她提出性的需求,这位女士不知道是答应还是拒绝为好。叶曼先生在看了这封信后,先帮助来信者分析了男女恋爱交往的一般情况,之后又为她提出了忠告,“既然你们并不曾以终身相许,彼此仿佛都在逢场作戏。这种游戏便应到此止步,切莫迁就他,认为到了这种程度,若是止步,总觉少点什么。你就留点余地吧。”

这其中的字字句句富含深意,叶曼先生的殷切关爱之情溢于言表。

再如第三辑,“求贤夫于孝子之门”中,来信者在信中说,她的先生经商,常出国谈生意,每次回来都会为她的婆婆和母亲带些礼物,给婆婆的礼物总是多,而给母亲,也就是先生的岳母的礼物却总是意思意思。这让她感到气不过,所以问叶曼先生自己应该怎样做才能消这口气。叶曼先生劝这位女士应舍身处地的为自己的先生着想,并告诉她,先生买东西孝敬自己的母亲,并也联想到自己的岳母,亲疏、厚薄之分是他自然体现的,如果是厚岳母而薄自己的母亲,才真的让人气恼。所以叶曼先生在信中进一步说:“你只不过嫉妒他太孝顺自己的母亲而已。”“婆媳之间之所以不和谐,因为她们所争的就是这一个人”,所以“你不要替自己的母亲心怀不平,你应该欣赏他的周到,感激他对你的重视。”也的确,如果这位女士能够像叶曼先生在信中说的这样想事情,也真的没有什么气可出了。

可以说,书中所提到的这些问题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家常里短,但是如果处理不好,就会给我们的生活以及亲人朋友之间的相处造成困扰。而叶曼先生在自己的工作生活烦劳之余,凭借自己的人生智慧,为这些朋友们答疑解惑,是相当难得和可贵的。并且对我们现实中遇到类似问题的朋友,也有着非常具体的指导意义,所以这本书有着非常普遍的价值,细细品读,不免让你有茅塞顿开、拨云见日之感。

《世间情》在台湾出版时,曾是风靡台湾的畅销书,而在大陆却是首次面世。因为以前在书店中少见她的书,所以也难怪,我对她的了解不甚了了。相信有很多的读者和我一样急于与这位大师相识,并希望更多的了解她的著作和体悟她的人生智慧,而这本《世间情》在大陆的出版,则是我们了解叶曼先生以及她的学术言论的开始,是我们大陆读者的福音。

◇。◇欢◇迎访◇问◇

第6节:走近智者聆听慧音——访叶曼老师

走近智者聆听慧音——访叶曼老师

复强

晌午时分,与同行念慈居士来到叶曼老师搬家前的望京住所,对其进行采访。说是采访,却实为两个对佛法怀有虔诚之心的学生来向老师求疑解惑。叶老的房子布置清雅。红木的家具,两把藤椅,藤质的桌子、椅子茶杯垫子仪亦是藤质的。午后的阳光朗朗地照在落地窗前的几盆植物上,一派生机盎然。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每天能听到叶老讲经说法,想必这些植物也是幸福的。叶曼这个名字于我最早是在三毛《送你一匹马》中见到,三毛简短提到她和叶曼老师的三次谈话。

只言片语,给我的印象却很深刻。那时,我还是个初中生,在不上课的日子里,母亲去寺庙烧香拜佛总要带着我,对于佛教的认知只停留在祈福平安的层面。而今日里能有幸跟叶老面对面坐着,近距离聆听她的开示,实为与佛法的因缘。

可是无量无边的佛法精深奥妙,究竟要如何参、如何学,如何将信仰落实于当下,叶老告诉我:修心便是关键。人的心由于阿赖耶识的作用,堆满了妄想杂念;可是人的真如本性、般若智慧同样是这颗心在起作用,所以这就需要你转识的功夫!烦恼即菩提,但烦恼一起,心性就会被遮掩,离智慧、觉悟就远了。因此修心养性就不仅要放下妄念,而且要转妄成真、转识成智,惟有如此才能显现如如真性,才会步入般若的胜境。这些道理或许我能看懂,可是修行、修心不能光凭理入,最最对机的应当是契理的行入啊!当年佛祖在29岁辞别父母、妻儿离开皇宫,历经磨难最后在菩提树下证得人生无常,世间万事万物本性自空,皆因各种因缘聚合而成,实在是不必执着。不执着生、不执着乐、不执着法、亦不执着我。金刚经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世间无常,人生无常,情感无常,甚至连人的念头都在刹那变化。

人一旦觉悟了就会放下欲望杂念,放下一切分别妄想。难舍能舍、难行能行,这是佛祖的伟大之处,叶老常说学佛就得有学佛的行动,得遵照佛的精神,要舍得放下。如来佛祖贵为王子,说放弃就放弃了,丝毫没有退转之心。世事无常,富贵也好、名誉地位也好,只不过是过眼云烟。人生亦是无常,生命宝贵,当好好珍惜。叶老说她不知道她的形寿哪一天会尽,因为她今年已经93岁了,她的兄弟姊妹都走在了她的前头,惟有她很乐观地活在当下,她说只要有一口气,她就要为大家讲课。愿力真大,我感觉她就是活菩萨!要不何能以93岁的高龄,离开丈夫、儿女,离开舒适温暖的家,从美国来到大陆,为众生传道布说呢?如果说修行需要取舍,淡化得失,需要一份大无畏的勇气和一份为社会担当的信念,那么叶老是做到了。在她身上,我们分明感受到了一种至真、至性的品质,一种纯粹的精神力量。

儒、道是中华文明的根,佛家文化从印度传入中原大地以后,随着岁月的流逝,已经融入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儒、释、道三家文化互为融和、浸润,构筑了多元化的中华传统文化,我们眼下称之为国学。其实国学一词早就存在,只是在那场文化浩劫中被人为割裂,弄得支离破碎,以至我们的大脑、我们的心灵太缺乏国学的熏染、滋养。叶老太了解当前大陆的社会现状了,所以她在居士林不单单是开示《法华经》、《维摩诘经》、还有《道德经》,而且还准备讲授《四书》。叶老早年是北大的文学才子,胡适校长亲自点名将她留了下来,学成以后又遍游西方各国,学贯中西。

她精通儒释道三学,是国学大师。她讲的课、开示的佛法通俗易懂,深入浅出。每次她在居士林讲课的时候,能容纳300多人的维摩讲堂是座无虚席;甚至讲堂外面的走廊上、院子里都挤满了人。如果没有经年累月的积淀,是万万不可能有今天这般的生动、活泼。她要将她一肚子的学问、知识、人生经验在她有生之年,毫无保留地义务奉献给社会,奉献给众生,让更多的年轻人对传统文化多一份了解,对修行多一份认知。当我们向叶老请教:人的命运是可以改变的吗?她是这样回答我们:“命是我们的本命,运是时运。命和运可以由我们自己来决定。所以我讲生与死、苦与乐、命与运,命在自己的手中,我们可以转变自己的命。”人们常说“万般皆有命,半点不由人”实为宿命论的观点,“业由心造”讲的是业的作用。“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因果法则是亘古不变的,善的因获得的是善的果,甚至一念善良的愿望都会令你心地清净、欢喜无比。叶老说佛法里从来不叫人去算命,算命问什么,问过去?过去已经知道了,未来?未来在自己手中,就看你怎么去做。

曾经有人说我只能活到70岁,但你们看我已活到了今天。《了凡四训》里的丁老爷,努力积善行德,三年之中,与夫人一起做了一万件善事,后来不也改变了自己的时运吗?算命先生说他命里没有儿子,但到了五十岁那一年,他不但得了儿子,还进官加爵了呢!所以“命自我立”的道理,正是“心能造作一切业,由心故有一切果,如是种种诸心行,能生种种诸果报”。佛经里的一些思想,给了我们很多启发和感悟,提升和净化了我们的心智。佛教更是一种关于道德的完美教育,能使我们的社会、人与人之间、人与大自然之间更加和谐。叶老淡定告诉我们:人生就好像一个原野,虽然有过红花绿叶般春天的繁荣,可也会有肃杀凋零的残冬。世事无常,勿论富贵也好,贫贱也好,都要看得清楚明白,要永远抱定、行持一颗如如不动的真心。

不知不觉间,太阳已经西下,看到叶老没有停歇地讲了近四个小时,我和念慈都有点不忍,赶紧告辞,叶老坚持把我们送到门口。几次想问叶老如此高龄,可皮肤为何还能这么白皙、干净?叶老笑着告诉我,她从8岁就开始吃素,一直到现在。真是一位活菩萨啊,热爱一切有情众生。我记得叶老曾告诉三毛“如果有一天,你在佛学里看到的是红红的太阳从海里升起,而不是退隐山林,你才了解什么是佛学。”回来的路上,我一直在思考这句话,隐隐约约感觉到了佛法的清凉、佛法的入世、以及佛法的慈悲。文以究理,贤以成事;有智无行说食不饱;有行无智,歧途亡羊。文贤书院恰恰印证了叶老积聚文殊菩萨的智慧及普贤菩萨的行愿;有如一盏明灯,照耀于滚滚红尘,劝化、度脱无数有缘之人!虚空非大,心王为大;金刚非坚,愿力最坚。我们感念叶老的慈悲济世,简直就是一位示现的活菩萨!在此我们深深顶礼,并深情祝愿老先生身体健康,平安吉祥!

▲虹桥▲书吧▲BOOK。▲

第7节:第一辑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事不关风与月(1)

第一辑人生自是有情痴此事不关风与月

水仙

叶曼女士:

半年前经朋友介绍,我认识了一位男士,他今年四十岁,但看起来像三十多岁,学识、工作和性情都不错。起先我以为他到这个年纪还没结婚,大概是人太拘谨无趣,没想到见了面,他竟然谈笑风生,大概是对这种场面经验很丰富。

他?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