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跟孩子讲话是要备课的
在一次家长见面会上,东城区一名高三男生的妈妈,好像完全忽略了其他家长的存在,一股脑地描述着她跟孩子之间发生的事情。可以说,当时对于家长所叙说的事情我并没有听得十分明白,于是我提醒家长先控制一下自己的情绪,并询问她平时跟孩子谈话是否也是这种语气,这才让这位妈妈稍稍平静下来。经过了解得知,妈妈说孩子以前很听话,成绩很不错,可进入高中后跟父母的交流越来越少,对于学校里发生的事情以及自己的学习状况很少向父母提及。每当家长试图跟他谈论这些话题或者看到孩子情绪不好,家长劝说几句时,孩子常常是把门一关,但一直没有跟父母发生正面冲突。最近的一次月考,成绩下滑比较明显,看得出孩子情绪很低落,家长也在孩子面前表露出担心,询问孩子成绩下降的原因,并提醒要总结经验免得高考时再出现类似状况。可没有想到的是孩子对此反应十分激烈,摔砸书本,并说自己不愿到学校上课了。于是妈妈又是苦口婆心地劝说、鼓励,可妈妈所做的努力好像没有什么效果,反倒是孩子冲着她大发脾气,甚至恼羞成怒地斥责妈妈从此闭上嘴巴。妈妈说到这里已经泣不成声,她唯恐月考的失利会对孩子造成打击,使他一蹶不振,甚至会做出一些不理智的事情,于是妈妈又时刻陪在孩子身边,千方百计安慰孩子。可她就不明白为什么自己是好心,孩子却不领情。妈妈表示,现在自己都很害怕孩子放学回家,她不知道在孩子面前该谈些什么。对她来说,跟孩子之间的谈话简直就是一道难解的题。
其实,这个家长并非个例,如何跟孩子交流是很多家长的困惑。随着孩子的成长,家长仿佛越发不知道如何跟孩子说话。有时亲子之间对话,家长稍不留意就可能引爆炸弹。于是经常会有家长通过我的邮箱、博客,咨询应该怎么跟孩子交流,甚至问到处理具体问题时,应该跟孩子说哪句话。家长的这种心情可以理解,而且这种学习的精神也令我感动。但我认为家长对孩子说些什么、什么时候说、以什么样的方式说孩子才爱听,这可是一门学问,是需要家长花费时间琢磨的。并不是我告诉家长跟孩子说哪句话,家长说了就能收到理想效果的。因为同一句话,说话人的语气、表情不同,效果肯定不同。因为人们的口头言语可以变化,可内心的想法却是掩饰不住的。而且每个家庭中家长、孩子之间的互动方式不同,孩子的个性不同,甚至有时候说话的情境不同,都会使得同一句话效果也是大相径庭的。所以跟孩子说话,家长是要备课的。
在《中国英才家庭造》这本书中我谈过,在我女儿每次大型考试期间,我都是她指定的专门陪护。因为她知道在她最需要的时候,我的一句话就能让她精神抖擞。尤其是高考那几天,每科考过之后,我都会观察孩子的表情,“看人下菜碟”,有的放矢地帮助孩子及时调整情绪和考试状态,使她超水平发挥,毫无悬念地进入北大。其实,并不仅仅是在孩子参加重大考试或谈论孩子的学习时,家长说话要备课,在跟孩子相处的时时刻刻、方方面面,家长跟孩子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说话时,一定要深思熟虑,做足功课。
理念篇(9)
首先家长要注意选择说话的内容。和孩子的谈话,未必都要选择正儿八经的话题,特别是面临高考的孩子,如果家长说话三句不离考试、学习,孩子自然心生厌烦。就像前面那个高三的孩子,面对紧张的复习,压力本来就很大,父母的叮咛、嘱咐就会成为孩子的无形负担,使孩子身心焦躁不安,无法进入正常的学习状态。如果父母能够选择一些轻松的话题、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孩子自然不会拒父母于门外。而且孩子的生活主题就是学习,即使家长不谈学习,只要谈话符合孩子的口味,谈着谈着他自己也会谈到学习上来了。一谈到学习,班里发生的事情自然就谈到了。家长想了解的自然也就了解到了。有时,生活中一些看似无聊的事情,如果把握好了,也能帮助孩子释疑解惑、培养性情。
其次,说话的方式往往比内容重要。家长要学习掌握更多和孩子交流的方式,跟孩子说话尽量少用反问句,如“你怎么还不抓紧时间写作业”、“你不是答应过了吗”等;尽量少用陈述和评价,如“这么晚了,别磨蹭了,赶快写完作业抓紧休息”。这些话忽略了情感的传递,让孩子听到的是责怪、命令,会让孩子很反感。如果家长说:“孩子,今天是不是太晚了,可以休息了吗?”我想肯定是另一番情形。家长还要多思考、多尝试有效的交流方式,比如给孩子写信、留字条。也有不少家长困惑,写信、字条等方法都尝试了,可并没有效果。但我认为虽然家长自认为说话的方式改变了,可说话的语气没变,说话的内容没变,孩子自然对此不屑一顾。甚至有一个家长在给孩子写了信后,见着孩子就问看了信有什么想法。这种交流方式的改变反倒弄巧成拙。
另外,和孩子交流的时机也很重要。比如孩子考试失利,一般情况下都会有失落、伤心,这时家长要给孩子时间、空间,允许孩子宣泄负面情绪。就像上文中谈到的,孩子说的一句丧气话,也许仅仅是其情绪的宣泄罢了,对此家长不必过于紧张,不要急于劝慰、鼓劲,家长要相信孩子有自我修复的能力。这个过程正是孩子成长的过程。这时候,我觉得家长不说反而可能比说的效果会更好,也就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可不少父母会认为这个时候如果不对孩子说点什么,父母会感到自己没有尽到责任。可我认为如果父母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只考虑自己的主观意愿,不顾及孩子感受,这样的对话只讲究动机不看实效,其实并没有真正尽到责任。
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对话并不是给予和接受,而是共享,了解彼此的真实意愿和需要,尊重彼此的观点。如果家长能够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努力践行,我想孩子才会听家长说的话,孩子才肯向家长说出他们的心里话。
8。 如何对待孩子的缺点?
在我的博客留言和邮件中,常有一些家长历数孩子的种种缺点和劣行,谈起孩子的缺点和不足,家长可以说是滔滔不绝。在有些家长眼里,孩子简直一无是处。每读到这样的邮件,我的心情总是很沉重,如鲠在喉。
去年寒假里,我接待了一位来自河北唐山的母亲,女儿高二,当时辍学在家已经两个月了。家长聊起孩子,孩子简直一无是处:没有学习目标,没有好的习惯,学习不主动,更主要的是性格内向,人际交往能力差,这样的性格长大后能不吃亏吗?将来不论做什么职业,如果不善与人沟通,都将很难有成就。我问家长孩子有什么优点,家长沉思了许久才说:“孩子还算心地善良、孝顺,同学中人缘也比较好。可学习成绩班级倒数,这些优点又有什么用呢?”。 最好的txt下载网
理念篇(10)
原来他们夫妻都是普通工人,性格相对内向,社会交往面相对较窄,他们感觉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个人事业发展和生活质量。因此,他们希望女儿在这方面能够有所改变。孩子升入高中后,家长就要求孩子注意与同学处好关系,多跟性格开朗、社交能力强的孩子交往,以弥补自己的性格缺陷,培养自己的社交能力。由于家长突出强调内向性格的种种不利,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高二分班后,女儿突然提出不愿上学了,她说自己为了和班里那些人际交往能力强的同学处好关系,耽误了自己的学习时间。她看不惯那些人的品行,却又得违心地与他们交往,否则担心别人认为自己是一个只会学习的老古董。孩子感觉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得太累了,最终选择了辍学。
这个女孩的选择令我惋惜,这对父母的做法更令我费解:性格内向怎么就是孩子的缺点呢?其实,人的性格内向、外向并没有好坏之分,各有各的优势和短板,并没有心理学家论证过,外向、内向孰优孰劣。而这位妈妈由于对内向性格的不认可,从而无形之中放大了孩子性格上的这些特点的劣势,甚至设想这些缺点将会给孩子未来生活带来不利影响,从而更增加了自己的焦虑。而妈妈的过度关注和强化,反而又增加了孩子的心理负担,让孩子怀疑自己的能力,失去了自信。孩子总在试图改变家长或别人眼里自己的形象,可事与愿违,常常使她处于冲突之中,这也正是孩子感觉生活得太累而离开学校的主要原因。
人无完人,每个孩子身上都会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和不足。当父母在不经意间反复去强调这些“缺点”时,很可能给孩子带来压力和伤害。很多时候,孩子在某一方面不尽如人意,如果家长急于指出让孩子改正,甚至不分场合,这样会严重伤害孩子的自尊。孩子可能会认为家长不爱自己,从而产生自责心理。如果孩子长期被指责、被否定,孩子也容易产生自卑、抵触心理,甚至有的孩子索性破罐子破摔以此报复家长。如果家长真心爱孩子,最好三缄其口,少去谴责孩子,更不要在外人面前宣扬孩子的缺点。当孩子暴露出缺点时,家长要冷静,多想孩子的优点,多跟孩子像朋友一样沟通,想方设法帮助孩子分析缺点和不足,帮助其改正缺点。家长的信任、尊重和支持将有利于孩子获得自信。孩子也会从内心感激家长,从而努力按照父母的期望去做,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也提高了,家庭关系也将更加和谐。
还应该提醒家长的一点是,有很多家长其实是把所有孩子共有的特点当成自己孩子独有的缺点来批评,自然对孩子是不公平的。例如经常听家长说:“我的孩子就是马虎!”我问:“何以见得?”家长回答:“他总是把会做的题目做错。”且不说这个“总是”用得是多么缺德,单纯是把会做的题目做错这件事——所有学生共同的特点当成了自己孩子的缺点。实不相瞒,我教了这么多学生,还没有一个学生能把会做得题目都做对的。
还有些家长干脆就是把优点当成缺点来批评了。例如,很多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没有毅力,因为他们经常制订学习计划,却经常完不成。在我看来,制订学习计划是一种非常积极向上的心态,但完不成计划几乎是普遍的。如果是因为他制订了计划没有完成就指责他说话不算数,还真是把优点当缺点来批评了。这样批评的结果可能是他连计划都不制订了,免得挨批,这才是真正的悲哀。
还有些缺点是家长无理派给学生的。例如很多家长指责孩子学习不用功。我说你有什么理由这样说孩子?家长说,他晚上回家学习,学不了一个小时,就要出来玩一会。我说:“在你印象中孩子一次学多长时间你就感到满意了?”家长说:“怎么也得学上两个小时吧!”我说:“你孩子多大了?”家长说:“14岁了。”我无奈了,从生理学的角度讲,一个14岁的孩子,他每天的有效学习时间8个小时,已经非常不容易了,而且这个年龄的孩子的有效注意力时间是30分钟。也就是说,他如果能集中精力学30分钟,就该有一段休整。我们高中每节课40分钟,正规的要求是老师的讲课不能超过25分钟。这位家长却一厢情愿地要求自己孩子一次性至少学习两个小时,这不是摧残,又是什么?这不是愚蠢,又是什么?
所以当家长感到孩子有缺点时,还真要想一想你这种感觉是否正确。如果真的是孩子的缺点,那就更不应该简单了事了,脱口而出的批评只能加重孩子对你的反感,从而使其在缺点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 想看书来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