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乐文小说网>世界王牌特种部队实录在线观看 > 第20部分(第1页)

第20部分(第1页)

渗透和野外生存训练,这一部分的训练内容非常广泛,要学习在昼、夜和各种气候条件下,从陆路、海上、空中向敌后渗透,并在野外条件下生存的技能。在进行这部分训练时,受训的新兵要分别赴北部军区高山部队学习滑雪和严寒条件下的生存技能;去海军潜水学校进行潜水训练;在温盖特军体学院学习攀登和索降;还要去南部内格夫沙漠中的贝都因部落里学习阿拉伯人的生活习惯。

武器装备(1)

在总参侦察营的训练课程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要求士兵学会熟练使用各种武器装备。到目前为止,侦察营使用过的武器装备也的确是五花八门。在单兵武器方面,有以色列自产的,如“乌齐”式和“加利尔”式自动步枪;有从他国购买的,如美制M-16系列自动步枪;还有从战场上缴获的,如前苏联的AK-47自动步枪。总体而言,20世纪60年代的主要武器是“乌齐”,20世纪70年代是AK-47,20世纪80年代是“加利尔”,20世纪90年代是M16系列卡宾枪(20世纪90年代初期是从M16A1改型的CAR-15,20世纪90年代中期换成了新型的M4)。

目前,总参侦察营的标准单兵武器是美制M4卡宾枪(M16A2短枪管型)和同属M16系列的CAR-15卡宾枪。美军特种部队现在也装备M4卡宾枪。它的通用性较好,可装备各种附件。在进行人质营救作战时,以色列特种部队通常根据不同需要在枪上加装以色列自产的反恐怖作战套件,包括准直式反射瞄准镜、4倍昼间瞄准镜、战术电筒、激光瞄准具、脚架、消音器和夜视仪等。此外,这种枪可外挂M203榴弹发射器,发射40毫米低速小型榴弹,最大射程400米,杀伤半径5米。

以色列特种部队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全面换装M16系列卡宾枪。其实,以色列自产的“加利尔”也是一种不错的武器,惟一的缺点是不够轻便,不大适合特种部队使用。以色列决定用美制M16系列卡宾枪替换“加利尔”的另一个原因就是财政问题——由于中东和平进程在20世纪90年代有较大进展,以色列国防预算逐年削减。M16可直接用美对以军援款从美国购买,比从本国订购“加利尔”要划算得多。

在近战武器方面,以色列特种部队使用由以制“乌齐”式冲锋枪改进而成的“微型乌齐”。这种枪比大口径手枪略小,便于携带,射速为每分钟1500发。近年来,西方各国特种部队普遍使用德制MP5系列冲锋枪,这种枪几乎在各个方面均优于“微型乌齐”。但以军特种部队仍独一无二地坚持使用“乌齐”,其主要原因可能还是预算问题——MP5系列极为昂贵。

对于从事人质营救作战的特种部队来说,手枪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武器。20世纪70年代,总参侦察营主要使用意大利制造的0.22英寸“贝雷塔”小口径手枪。主要是因为这种枪威力小,即使误伤人质也不易致命。但在1973的“少年之春”和1976年的恩德培行动中,小口径手枪的缺点暴露了出来:突击队用装了消音器的“贝雷塔”手枪向哨兵射击,两次均未能一枪致命,从而使哨兵来得及发出警报。从此以后,以军特种部队基本不再使用这种手枪。目前主要使用的是瑞士与德国合资制造的9毫米“西格绍尔”P226手枪和比利时FN“勃朗宁”手枪。

狙击步枪也是特种部队的重要武器,侦察营对于这一点尤为重视——根据以色列反恐怖作战大纲,侦察营担负反恐怖作战任务,因此,其每个小队中都配有4名狙击手,是一般特种部队的2倍。根据作战距离和要求的不同,各狙击手分别配备“毛瑟”SR86型、美制7.62毫米M24型和12.7毫米“巴雷特”82A1等型号的狙击步枪。有独立预算的总参侦察营还拥有其他部队想都不敢想的名贵武器——德制“黑克勒-科赫”PSGl半自动狙击步枪,每支单价在15000美元以上。

总参侦察营和其他两支担任人质营救值班任务的部队(海军13中队和警方的“雅曼”特警队)都有三套武器装备:第一套是日常训练和作战的标准装备,称为“蓝色装备”,由队员随身携带。另外两套是在进行人质营救作战时使用的装备,一套存放在值班直升机内,称为“红色装备”,另一套存放在值班机动车里,称为“黄色装备”。在进行人质营救时,首先考虑用直升机赶往现场,在不能使用直升机时则乘车前往。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武器装备(2)

总参侦察营当前的驻地是以色列中部的希尔金基地,总参侦察营的实力一直是对这支部队感兴趣的人们关心的问题。但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一种猜测和说法是有现实依据的。下面所说的也仅是一个推测:

以色列特种部队的编制以小队为基础。但各支部队的小队人数差别很大,通常为10~15人,近似一个班的规模。在一些规模较大的特种部队里,小队以上还有近似连级分队的建制,可称之为“连”。

1973年“赎罪日战争”时,侦察营下辖4~5个连,每连下辖几个小队,全营实力约200~250人(其中半数为预备役),接近正规步兵营的规模。

次年的马阿洛特事件后,总参授权侦察营增招40名人员,组建专门的人质营救分队——269部队。至此,侦察营的规模得到进一步扩大。现在应该已超过300人。

侦察营营长为中校,营部设有作战、情报、通信、后勤、军械等部门。营下设连,连长为上尉。连下辖小队,小队长为少尉或中尉,每个小队约14人,其中10名是侦察兵,4人是狙击手。

1999年,以色列进行了“跨越2000”军队改革计划,将原地面部队司令部改为陆军司令部,在陆军司令部下增设野战侦察司令部,总参侦察营和其他一些部队被划归到这个司令部之下。此举表明,以色列陆军特种部队已正式获得了兵种地位。

“萨耶雷特”(1)

以色列的特种部队在全球闻名,但有趣的是,以色列没有“特种部队”这个词,所有执行特殊任务的部队都被统称为“萨耶雷特”(Sayeret)。在希伯莱语中,这个词的字面意思是“侦察队”或“巡逻队”。虽然有些部队的性质离侦察和巡逻实在是差得太远了些,但也这么叫。因此,从称呼上,以色列的特种部队是看不出实际建制的。

传统的影响和现实的需要,使得以色列特别侧重选拔精干人员,组成规模小而效率高的特种部队,以至于今天在以色列国防军中充斥着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特种部队,代号名称更令人难以琢磨。要分清楚这些部队,的确不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

情报部队在以军中是一个独立的兵种,经过以军“跨越2000”改革后,其所属的特种侦察部队统一划入在陆军下新成立的野战侦察司令部。该司令部下辖的部队中,除总参侦察营(Sayeret Matkal)是以色列无可争议的头号特种部队外,另两支部队规模并不大:“亚赫曼”(目标情报)部队是一支远程侦察部队,平时作为以色列北部边境的边界观察部队,战时为以色列炮兵搜索炮击目标。特种侦察组则是一支受过特种作战训练的目视观察情报部队,可以渗入敌后对重要目标进行目视侦察。

以色列国土面积不大,人口也较少,因此,其国防体制的一个明显特点是常备军少,预备役部队众多,以备战时迅速扩充。陆军只有四个常备步兵旅,属步、伞兵司令部(以色列原来一直没有专门的特种作战司令部,步、伞兵司令部在相当程度上担负了这个职能,尤其是在指挥联合特种作战时)。这四个旅各有一个旅属侦察连,即戈兰旅(步1旅)侦察连(Sayeret Golany)、吉瓦提旅(步84旅)侦察连(Sayeret Givaty)、纳哈尔旅侦察连(Sayeret Nahal)和伞兵旅(空降步兵第35旅)侦察连(Sayeret Tzanhanim)。从字面看,很容易将这四个步兵侦察连的职能联想为单纯的侦察兵,实际上,这四支部队都接受过反恐怖作战训练,担负反恐怖作战任务。

戈兰旅组建于1948年,以色列独立战争期间,全旅将士戴土黄色军帽,是目前国防军战斗序列中历史最悠久的部队,在独立战争中,从最北方的黎巴嫩边界,一直打到最南方的红海之滨,赢得了国防军第一旅的称号。独立战争后,戈兰旅在历次中东战争中,均立下了汗马功劳,现驻北部军区(以色列全国分为北、中、南三个军区)。戈兰旅侦察连以带飞翼的银色虎头为标志,号称“飞虎”,起源于独立战争中建立的特种侦察排,和这个旅一样,是国防军中历史最长的步兵侦察分队。在反恐作战方面,曾参加过1976年恩德培机场人质拯救行动。与其他步兵旅不同的是,戈兰旅还下辖一个“胡桃”侦察营(Sayeret Egoz),但这个营与旅侦察连担负的任务不同,主要是在以占南黎地区进行反游击作战。

第35空降步兵旅通常称伞兵旅,戴红色贝雷帽,是以军两支王牌旅之一。1948年,国防军建立了第一支伞兵部队,后发展为伞兵890营。1954年,890营与一支名声不佳,然而却是军中精锐的101部队合并,并于次年扩编为202伞兵部队,参加了1956年的西奈战役。由于指挥官沙龙的轻敌冒进,202部队在米特拉山口遭受重大伤亡。战后,202部队的两个现役营——890营和“纳哈尔”空降88营合编为伞兵35旅。由于继承了特种部队101部队的血统,这个旅在战争中以机动灵活著称,现驻中部军区。伞兵旅侦察连源于101部队的侦察分队,建旅时成为旅侦察连,是特种部队中的特种部队,参加过多次著名的作战行动。

吉瓦提,意为山丘。这个旅组建于1983年,继承了独立战争中的老吉瓦提旅(第5旅)的称号,现驻南部军区,建旅时被授予紫色军帽。独立战争中的吉瓦提旅侦察连,是一个在沙漠中神出鬼没的吉普车突击连,到处突袭埃及部队,号称“参孙之狐”。新建的吉瓦提旅侦察连也继承了这一称号。

“萨耶雷特”(2)

以浅绿色军帽为标志的纳哈尔旅,是建于1983年的一支新部队,驻中部军区。“纳哈尔”是“青年战斗先锋队”的简称,其前身是以建国初期建立的,一支担负军垦戍边任务的生产兵团。1983年“纳哈尔”部队建立了一个独立步兵旅,担负总部作战值班任务。以后由于部队任务的变化,纳哈尔步兵旅已经不再具有军垦部队的性质,并最终于1999年脱离“纳哈尔”部队序列,仅保留原有的“纳哈尔”称号。该旅侦察连曾在约旦河谷地带参加过边界反游击作战。

以色列的特种部队虽不像美、英等一些国家那样庞大,在国防军中也未形成统一的编制,但其发展历史却很久远。

反恐行动、战例(1)

1. 21小时和90秒

1972年5月8月,星期一。由布鲁塞尔飞往以色列卢德国际机场(即后来的本·古里安国际机场)的比利时“萨贝纳”航空公司571航班正在飞越前南斯拉夫上空时,驾驶舱门突然被打开了。一名瘦小的男子用手枪对准机长拉杰兰德·利维的头,告诉他飞机被劫持了。

这位其貌不扬的劫机者名叫阿里·塔哈·阿布·萨尼纳,是“黑九月”组织中的劫机专家,4年前指挥了将以航班机劫往阿尔及尔的行动,迫使以色列政府释放了被其囚禁的“法塔赫”成员。3个月前,他又劫持了一架飞往阿登的德国汉莎航空公司班机,让西德政府破费了500万美元赎金。本次劫机是这位专家指挥的第3次行动。这次,他决定来一个更刺激的——不让飞机转向阿拉伯国家,而是继续飞往卢德机场降落。

飞机上还有他的三个同伙,一男二女,分别是:阿卜杜勒·阿齐兹·阿特拉什、莉玛·伊萨·塔努斯和特雷莎·阿斯哈克·哈尔莎。两位女士把手枪、手榴弹、两个2公斤的炸药包、电雷管和电池等好一大堆东西藏在化妆包和内衣里带上了飞机。飞机起飞后,她们到洗手间里取出了武器,两个男人持手枪,女人则持手榴弹。在萨尼纳控制驾驶舱的同时,他们分别占据了飞机上的要害位置,控制了乘客。

控制了飞机后,恐怖分子收缴了机上所有人质的护照,从99名乘客和10名机组成员中找出了67名犹太人,将他们押到飞机后部看管起来,而非犹太人坐在前排。

18时许,阿布·萨尼纳向塞浦路斯尼科西亚机场塔台通报了571航班被劫持的消息。5分钟后,尼科西亚机场塔台将此情况通报了卢德机场塔台。不久后,571航班与卢德塔台直接建立了无线电通联,通知他们飞机将在卢德降落。一个小时后,这架庞大的波音707飞机驶入了距卢德机场主楼约3公里的16号滑行道。

经过4年前以航班机被劫事件后,以色列人对类似的事件已经有所准备。安全部门在接到571航班被劫持消息后,立即向有关部门发出了警报信号——“同位素”。这是以色列处理飞机被劫持,并迫降在卢德机场时的行动预案代号。不一会儿,机场塔台底层的房间里便坐满了国家安全的决策人物:国防部长摩西·达扬、交通部长西蒙·佩雷斯,总参谋长大卫·埃拉扎尔、副总参谋长兼作战部长以色列·塔尔、空军司令莫蒂·霍德,中部军区司令拉哈万·扎维、南部军区司令阿里尔·沙龙,总参情报部长阿哈龙·雅里夫,步伞兵司令拉菲尔·艾坦……从塔台到总理梅厄夫人的办公室架起了直通军用电话线路。与此同时,总参侦察营值班应急分队也在营长埃胡德·巴拉克中校的带领下火速赶到了机场。

外面,阿布·萨尼纳正向塔台宣读一份冗长的、包括317名被以色列关押的巴勒斯坦人的名单。以色列必须释放这些人来交换人质。但他似乎没有想到,这时以色列的总理已经换成了以强硬著称的梅厄夫人,她选择的国防部长则是以色列的名将摩西·达扬。达扬首先确定的原则便是,绝不答应恐怖分子的要挟。

然后,达扬等人决定了一个三部曲式的方案:先让飞机无法起飞,然后尽量拖延时间,等各方面准备好后,在合适的时机发动突袭。

巴拉克带领一队侦察兵,从劫机者看不到的方向悄悄接近了飞机,打开了仍发动着的飞机引擎的油管。飞机下面的滑行道上立即聚起了一汪黑色的机油。然后,他们不声不响地悄悄撤了回来。几个小时后,巴拉克率侦察兵再次出动,破坏了飞机的滑行操纵系统,还在飞机前轮钉进了钉子,放掉了轮胎里的气。

21时65分,总参情报部长雅里夫出面与阿布·萨尼纳对话,后者要求以色列在两小时内放人,再用两架飞机把他们送往开罗。而雅里夫称,在两小时内他只能找到名单上的15个人。后来阿布·萨尼纳要求用阿拉伯语谈判。于是,被占领土事务协调人什洛莫·加泽特准将(后任总参情报部长)把这方面的专家——国家安全总局调研处长维克托·科恩从家里召往机场。但阿布·萨尼纳显然没那个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