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乐文小说网>声色之中什么意思 > 第16部分(第1页)

第16部分(第1页)

对于京城的观众而言,今年的演出是过多过密了,但放眼全国观众,国内的流行音乐演出人均还是太少了。单就北京、上海等国际性大都市而言,如果每个周末都有一场大型演出也不为过,至少这会成为一个文化消费繁荣的标志。当然,这里首要解决的是演出性质及观众分类过于单一的问题。如果演出商只一味地靠一类或某几位歌手来撑门面赚钱,那么这一年下来,相应的固定观众的胃口和钱包恐怕也就都伤了元气,演出市场难免出现大小年的状况,根源就在于此。

纵观今年的流行音乐演出,老歌怀旧演出依旧保持着稳健的态势,社会怀旧的情绪是一方面原因,但老歌手鲜明的个人魅力及其作品的时代诚意度均不容忽视,这才是多年后还能拿出来赚钱的根本原因。由此,我们不免会对今年同期上演的歌坛新秀们担心后怕,不知有谁敢大胆预测有谁多年后还能历久不衰?歌坛新秀一味在求新求变上下功夫,连带着时下的新歌迷也染上此病,朝秦暮楚、见异思迁是必然的结果。老话讲的好:“衣不如新,人不如故”,想拢络人心,那就看你是想当一件“衣服”,还是想做一个人!

说过演出,最终还要回到音乐创作上来。今年的歌坛依旧欠缺力作,这不是一句“打击盗版”就能敷衍了事的。创作乏力,使广大歌迷不自觉的呈现出两个“不”,一是“不为排行榜陪绑”,二是“不给原创一点情面”。歌曲排行榜的问题有其自身的原因,但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相同的原因,原创乐坛一年到头能拿得出手、或只推几位当红歌手的做法,必然会造成歌迷的逆反心理,所以在“中韩”歌手同台时才会出现“歌迷哈韩一边倒”的情形,而且这种危机,港台歌手也快事到临头了。

2003年就这么过去了,可能每个人的感受都不少。如果你是个歌迷,你还有钱、有闲,那么你能从回忆中总结出什么样的消费经验呢?其实,总结对于明年来说,除了让自己及他人知道该少犯同样的错误,其它都是扯淡,而且千千万万不要把扯淡当成一种表演,也不要误认为你已经学会歌唱。2003…12…27

听懂陶喆!?

就如同罗大佑面对记者时常把陶喆挂在嘴边一样,陶喆在阐述其音乐理念及创作初衷时,也言必称罗大佑。抛开他们的私人感情,各自的音乐才华及作品走红程度,恐怕还不能成为彼此欣赏的基础。如果套用“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世俗理论,罗大佑与陶喆应该是同一类人,就像朋友或夫妻一样,可以有不同的个性,但必须有相似的审美及共同语言。由此标准来看,罗大佑与陶喆的共通点就是文人的“人文精神”、公众人物的“社会责任感”,音乐人的“根源性”及艺人的“创作时代性”。如果承认罗大佑在年龄上老过陶喆,那么作为歌手的陶喆的优势又是什么呢?答案只有一个,即“创作时代性”的进化,往雅了说就是敏锐把握了时代脉搏,别管是喜脉还是凶脉。往俗了说就是“跟得上形式”,无论形式是好是坏。

要想听懂陶喆,我们还离不开罗大佑这个坐标。首先拿人文精神来说,罗大佑关注的是民族家国,雨雪山河,而陶喆则是《太平盛世》环境里,徘徊在《爱我还是爱他》间犹豫不决,或是拿着一本《孙子兵法》却唱着“苏三离了洪桐县,将身来在大街前,未曾开口心惨淡,过往的君子听我言”。罗大佑的人文沧桑属于“人文第一“的时代,懂与不懂无须解析,因为那是精神丰富过物质的时代必然的结果。如今不同了,物质的丰富占据了精神的仓库,陶喆的“风马牛不相及”更像是库存盘点,思想的表达就隐藏在拼贴的缝隙间,看似无厘头,实则道理简单直白,正如陶喆自己在阐述创作初衷时所说的:“时下的歌迷低龄化,如果再给他们听大道理未免太过沉重。”

如果单谈“社会责任感”,未免太过俗套,现在连小偷强盗都可以偷换概念大谈职业道德,更何况摆在艺人面前那么多的媒体话筒,空谈废话谁都会。罗大佑与陶喆的责任感在哪里呢?硬性指标可能就是他们都慢工出细活,出道多年专辑数量却少得可怜。数量就是金钱,数量就是曝光率,为了数量有人累得猴瘦或浮肿,有人疯了,有人自杀,这就是偶像的结果。相对而言,“数量”少的罗大佑和陶喆依旧边走边唱,罗大佑吟咏的是《倾城之雨》,《宁静温泉》,而陶喆高唱的是《无缘》、《藏爱》、《爱是个什么东西》,一个貌似出世,实则入世,而另一个正好相反。是出或入重要,还是出名挣钱要紧,这事我们得问我们自己,这是每个人的社会责任感。

就音乐人来说,音乐根源性恐怕是他们时下最为迷惑不解的。因为,无法创新出奇令他们头痛,弄出产品无人问津则更令他们头痛,于是所有精力都用在这上面了,音乐越来越繁复花哨,但听得懂的人越来越少。多年来,我们的音乐创作向着这个方向越走越远,迷失的结果必然是回归。罗大佑回归,是他关注现实生活的歌曲《网络》及说唱风格的《真的假的》。而陶喆的回归,同样也体现在音乐形式上,即“四元素”原则,就是每首歌刻意只用四种乐器编配,最简单却最本真。

要听懂罗大佑或陶喆,这是个人行为,不能靠集体行动。就像高价买正版还是低价买盗版时,掏钱的手是否会犹豫,这只有你自己知道。2005…1…26

。 想看书来

曲解罗大佑

距离上一张专辑《恋曲2000》整整十年,罗大佑终于低调推出了他的全新创作专辑《美丽岛》。这十年间,世事多变,人心更是多变。曾经的一批人对歌坛从期望转而失望,进而绝望。相对应的是一批未来的主人翁雨后蘑菇般应季催生,茁壮招摇于风中,敏锐地捕捉着季节转换的微妙信息,忘我起舞,忘情迷失。孰是孰非,孰悲孰喜,没有人能调理清楚,罗大佑也不例外。因此,对于听者来说,《美丽岛》信息过大、情绪过杂,一时间难免让人摸不着头脑。

从专辑文案上的只言片语来看,《美丽岛》中的14首歌曲是罗大佑对于世界变化的阶段性情绪回应,是社会生活的备忘录,也是当代史的回忆检索。这种变化中的感悟,不仅反映在罗大佑词作的特有句式和语法上,还表现在他对于音乐曲风兼顾及表现手法的灵活多变上。曲风及配器上的独特、自信依旧、保持大师应有的水准和派头,这些尚不能完全理解并解析罗大佑,因为流行、优美与否并非罗大佑所独有,也不是他表达情感的唯一手段。相反,要听懂罗大佑,我们得从词着手,而且不单靠听,还得靠读,甚至得把个别字句从整体中抽离。

罗大佑依旧是愤怒的,一个愤怒的老年人,他惯有的反诘方式多了无奈和自我鼓励。在歌曲《伴侣》中他唱到:“是谁要先来将就到底,情况还搞不懂这接触的规矩。付出了拿回什么,到头来算对或是给错,伴侣是隔离的踪迹自我的追寻”。在《啊!停不住的爱人》中,有这样的字句“胜利让给英雄们去轮替,真情要靠我们凡人自己努力”。

罗大佑依旧是温情的,但已由希望转而回忆。使用进行曲式的《舞女》应声起舞,温暖散淡的曲式之下,罗大佑还不忘替舞者说出心声“舞者的演出是没有角色的故事就迎面而起,生命就如此的展开就如同肢体已说明白,舞者的难处是没人会期待你张口把话说出来”。而曲调更加凄美的《倾城之雨》中,一把电吉他自弹自唱的却是对逝去的希望的叹息“来来往往的人世如天涯,情窦初开中就让她羽化,青春终究不解要世间的回答,为何造化那倾城的无*回的演化”。

罗大佑依旧在寻找,只不过这一次是寻找归宿。《往事2000》中的“风吹叶不静,往事如斯一意孤行,半生追忆一生憧憬,忘了谁又再度叮咛。多情笑我,莫可奈何的心怎样,是往来未来,往来未来的假定”,《时光在慢慢的消失》中的“谁的上帝谁的天使,告别了谁的温室,精神物质到此为止,天地一无所知。出生入死永别在宇宙的舞池,山盟海誓将预言模糊的历史”等等均是佐证,并且是无解的佐证。

罗大佑是时代的激进参与者,或许是年纪的原因,或是责任感使然,如今他已不由自主地成为了旁观者,就像专辑套封中那个“观望者”的形象一样,絮絮叨叨,用时髦的语气说着不时髦的话。批判现实的《美丽岛》、《绿色恐怖分子》,解剖现状的《网络》及说唱风格的《真的假的》,另外还有闽南方言的《变天着花》等等,罗大佑要说的话太多。

其实,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读解罗大佑,想来都是曲解。歌是用来听的,而不是读的,歌者的创作初衷与听者的评判思路也相应不同。例如《宁静温泉》中,罗大佑唱到“心灵啊,我最后的家,相遇之前总有个分离啊。心灵啊,回到谁的家,总想谁的笑容去解答”。这或许是罗大佑的心声,但这词作却出自林夕之手。2005…1…18

对于《黑豹ⅴ》的错觉

时隔5年,黑豹乐队终于推出了他们的第5张专辑《黑豹ⅴ》。自多年前的专辑《别让我的烦恼没机会表白》之后,为了这次表白的机会,黑豹乐队沉寂了5年。5年来,黑豹压抑了多少“烦恼”,外人不得而知。但流行乐坛的沧桑巨变、冷酷无情,大家有目共睹。

5年来,CD取代了卡带,DVD取代了VCD,盗版取代了正版,走穴取代了创作,摆pose取代了演唱,追星取代了听歌,商业利益取代了人文价值,弱智摇奖问答取代了愤青过剩的热血激情,绯闻滚动播出取代了青春岁月转瞬即逝的摇滚精神……如果按照这个句式说下去的话,到天亮恐怕都说不完,弄不好连需要趁热吃的油条大饼都耽误了。

《黑豹ⅴ》的主打歌名为《错觉》,歌中唱到“但愿这一切再也不是错觉,不要到最后,只剩心痛的回忆”。然而面对眼前实实在在存在的一切,相信每个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都会无奈地说:但愿这只是错觉,虽然这片刻的自我欺骗只能换来短暂的欢愉,结果依旧心痛!

《错觉》是一首情歌,我们断章取义曲解歌词,并从中找到与现实共鸣的契合点,进而引发思考,仅就这一条,《黑豹ⅴ》及《错觉》便有其存在的艺术价值。其实,从黑豹乐队的成名专辑《无地自容》开始,共鸣的契合点或多或少都是因曲解而产生的。摇滚乐也好,其他艺术门类也罢,能否为受众提供共鸣的契合点是艺术作品成功的重要标志。如果说摇滚乐这种艺术形式成就了摇滚乐队及歌手,不如说是有共鸣诉求的摇滚乐迷成就了摇滚乐,他们才是真正的摇滚英雄。除却《错觉》,专辑中唱着“黑色白色是我的两种选择”的《空》,“未知的世纪,只为我和你永恒的游戏”的《未知的世纪》,“我有我自己的生活方式,不需要太多疑问,孤单有时教我如何坚持,做属于自己的事”的《生活方式》,“现在只剩下黑白的自己,却有彩色的回忆,也许这次真能回到我的神话里”的《继续地飞》等歌曲中均能找到我们想要的契合点。

对于黑豹乐队及喜爱他们的乐迷而言,首张专辑始终是无法回避的难题,焦点就是——超越?!从词曲创作或是编曲包装的认真和精细程度上来谈超越与否,我们总感力不从心且词不达意。问题不仅仅来自于黑豹乐队自身,少了惟美的旋律也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其实根本原因是活在当下的所有人并非不够单纯,只是不再纯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遗憾的是,我们只愿牢记前半句,之后便强求别人为之,这不是错觉,而是错位。

《黑豹ⅴ》是目前华语摇滚乐中尚具力量并依旧激情亢奋的,使我们曾经的摇滚精神有迹可察。对于一张备受期待的平庸专辑而言,这已经足够了。2004…7…14

用音乐去表现文学的表演

时代在浮华的旋律中展现着精彩的节奏,但在繁冗的流行乐坛,属于本质意义上的歌手和音乐人已越来越少见,取而代之的是一群混迹于歌台的龙套及间杂其间的名优。他们依然会有尚佳的表现,但那份感动却不在来自他们的表演。

歌手少了,演员多了,当见到黄磊这张精致的新专辑《文学音乐大碟——等等等等》时,不由得会有这样的感叹。这是一张靠独特创意取胜的概念性专辑,以沈从文的《边城》、绮君的《橘子红了》、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朱自清的《背影》、白先勇的《玉卿嫂》等文学作品为主题背景创作了《橘子红了》、《蝴蝶结》、《等等等等》、《云烟》、《背影》等歌曲。词曲创作为抒情圣手陈志远、许常德、张洪量、林夕、于光中等。尤为出奇的是,与专辑一同推出的一张名为《黄磊说情书》的CD是用原曲配上黄磊的文案读白。文案读白说的是歌者“我”与歌曲所取材的小说的阅读、理解之缘。

从专辑《边走边唱》、《我想我是海》到此张《等等等等》,也是黄磊将身份从学生到老师的角色转变过程。电影《夜半歌声》、《半生缘》、电视剧《人间四月天》中的角色更是突出了黄磊的书卷气质,并以此令广大影迷、歌迷认同和信服。于是专辑《等等等等》充分利用了黄磊的书卷气和平淡的嗓音,创造出这张构架于文学作品基础上的音乐抒情小品,并借黄磊的口读出由许常德撰写的文案读白。如果说专辑《等等等等》是一次引人驻足的演出,那么黄磊只是幕前一个卖力的演员而已。

怀旧可以成为时下流行的主题,只因它可作为抒情的借口。专辑《等等等等》适合冬季雪夜或夏日黄昏来听,虽然其中精致的歌曲透射的精神内涵及伤感情绪单听来是无原由的,但与经典的文学作品挂上关系,便徒增了一份厚重和沧桑。从这个角度来听,根据沈从文小说《边城》创作的标题主打歌《等等等等》、由绮君的小说改编的电视电影《橘子红了》的同名主题歌《橘子红了》均有成功的表现。许常德感性的词作在平缓的旋律间恰倒好处地呈现出一幅将要逝去的幻影,而黄磊清淡的演唱则引领听者缓缓走入而后又走出,留下些许想像或回味的余地。相对于黄磊的形象气质和嗓音而言,这类歌曲是最适合他的,听歌的人不必从演唱水准的高低和歌曲创作的好坏等单方面去评判。专辑中的其他作品也如出一辙,这是创作者们的用意,同时也是专辑的卖点。专辑的曲作和编配呈现出冷调的怀旧色彩,《蝴蝶结》的俄罗斯曲式、《背影》中的二胡间奏等均可圈可点,体现出作者的匠心。

从可听性上来说,专辑中的歌如果去掉唱词,单听音乐似乎更佳。从视觉上来讲,专辑的套封及内页以白色为基调,冬天的白雪,萧瑟的景物,传递着比音乐更感人的怀旧气息。而下面这则传闻似乎可作为理解此专辑的注解:专辑中的歌曲《蝴蝶结》取意于老舍的小说《骆驼祥子》,但引发许常德创作这首歌的是一个在北京拉三轮车的老头。因为那天给制作人许常德拉车的是一个年纪很大的老头,许常德上了车之后就有些后悔,但是那个老头还是执意要做这笔生意,虽然后来给了双倍的钱,许常德的心里还是觉得不舒服。人拉人的感觉让他心里难过,让他想到了祥子,所以他想替祥子说两句话,因此写了这首歌。2001…5…9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低调”静听这个赵传

离上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