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乐文小说网>左手经营 > 第3部分(第2页)

第3部分(第2页)

过去,中国不富裕,物资匮乏,国人过日子尤其懂得节约,资源的利用率总能发挥到极致。在普通家庭中,成员较多,一件衣服哥哥不能穿了弟弟接着穿,破了缝补一下继续穿,依次传递,即使衣服不能再穿了,还可以把旧布裁剪一下做鞋子和鞋垫,直到不能利用为止。于是就有了“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说法。

经过30多年市场经济的发展,今天中国的物资丰富程度以及国人生活水平已远远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尽管中国人的形象已不再是过去“补丁加补丁”的形象,但是,中国企业的经营管理似乎还在延续“缝缝补补”的思维。很多企业一门心思总想赚钱,而且很会捕捉市场机会,产品出来投放市场后,回过头来算自己到底赚了多少,却所得无几。

价值低位、管理粗放、廉价劳动力、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状况从根本上制约了中国企业的发展。出现这种状况的直接原因主要有三点:产业低端化、经营同质化和市场无序化。低端化是指产品档次低、技术含量不高;产业低端化导致经营的同质化,而同质化必定导致低端产品价格竞争的升级,并由此形成市场无序化的陷阱。产业低端化、经营同质化和市场无序化反映了一种反技术化、反差异化和反聚焦化的趋势,从而使中国企业的发展面临一种非持续型的战略性危机。

有外国专家评估“中国制造”,认为“中国制造”除了价值含量低,最主要的问题还是低水平,尤其是制造现场低水平的非增值劳动和浪费现象严重。某计算机公司对其一个分厂生产键盘的66道工序进行了一项调查,首先把生产过程中的每一道工序记载下来,实际观察现场工人做了什么,以确定要记载的工序。每道工序都用非常简明的语言加以记录,接着对所有的工序进行分类。如“熔断”、“放置新元件”、“焊接”等为产品增值的工序被归为一类;如“登记测试结果”、“运去检查”、“等待箱子装满”等非增值性的工序归为另一类。统计表明,生产计算机键盘的66道工序中,仅有21%的工序是增值的,其余均是无效劳动。很显然,这些费用被计入生产成本,不是提高了产品价格,就是降低了销售毛利。上述可以被去除的79%非增值的工序,在精益生产中被称为浪费,可以说它是任何的制造现场自诞生之日起就有的先天产物,但若任其蔓延成长,将导致企业逐步丧失市场竞争优势。

美国管理大师彼德·德鲁克在《管理未来》里指出的:假如我们获得利润的代价是以降低生产率或者没有创新,那么,这些利润就不是真正的利润,而是在破坏资本。类似“缝缝补补”粗枝大叶的“商业模式”不断让中国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上四处碰壁,无处安身。可以这么说,中国的企业正面临着战略性危机,必须通过转变发展方式,也就是转型才能走出这种深陷泥潭的困境。

价值洼地 现场捉襟见肘(2)

对现代产业价值链的研究表明,产业链利润呈现一个“V”字形,即所谓的“微笑曲线”。在这个曲线中,一头是研发、设计,另一头是销售、服务,中间是加工生产。处在两头的产业利润率在20%~25%,而处在中间的加工生产产业的利润只有5%。有专家估计,外国人拿走了92%的利润,中国最多拿到8%。诚然,中国得到的只是这点微薄的加工费,换来的却是环境严重污染的苦果。著名环保问题专家梁从诫有一个形象的比喻,他说,中国在成为“世界工厂”的同时,也成了世界的“厨房”,成了世界的“泔水桶”。我们把做好的美味端上世界餐桌,让外国人享用,但是,做饭过程中产生的垃圾,却留在了自己的厨房里,留在了自己的泔水桶里。

中国参与全球化的结果之一就是成为“世界工厂”——中国要么接受大量投资和产业转移,要么以本土制造能力参与全球化,为全球市场生产各种商品和工业产品。中国作为“世界工厂”,意味着要为全球市场来生产,要为这种生产来消耗能源与各种资源,从碳排放角度来看,中国的“世界工厂”地位恰恰是产业链上碳排放强度最大的环节。

面对环境污染、资源和能源短缺等硬约束,中国只有通过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种市场”,才有可能突破经济增长的瓶颈。低碳经济的实质是高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本质是一致的。

低碳经济对中国的含义不是要求减少煤炭等化石燃料的使用(至少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可能做这样的要求),而是要全力地提高中国的能源利用效率,使单位GDP的“碳消耗”逐步降低,使中国的产业与技术在未来适应气候变化的产业竞争中能占据一席之地。

中国制造业走到了十字路口,是保持“中国制造”的现状,靠越来越少的成本优势存活,还是蓄势待发,在阵痛中实现转型、升级,由“中国制造”变身“中国创造”?毋庸置疑,“中国创造”才是“中国制造”唯一的出路。为了提高产品利润率和增强产业话语权,中国企业正在努力从附加值低的产品与服务向附加值高的产品与服务、从产业链低端向产业链高端升级。

低成本优势在渐行渐远

低成本加硬实力,是中国企业的历史;低成本加软实力,是中国企业的未来。

——软实力“成”语

应该说,中国正在走一条赶超型或压缩型的工业化道路。欧美部分国家用了200年左右的时间完成了其工业化进程,中国将在50年左右的时间内完成。发展和富有是要有物质基础的。中国今天走到了工业化的中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经济成绩,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

勒阿恩·马多克爵士在1982年的《新科学》杂志上告诫人们:“珍惜传统、古建筑、古典文化和典雅的生活方式是有价值的,不过在科技的世界,固守过时的生产方法、旧的生产线、旧市场、管理者或工人的陈腐态度,则是一剂自杀的药方。”

无可置疑,“中国制造”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引擎,甚至约有一半的国内生产总值都是制造业贡献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以势不可当的草根韧性打破计划经济的堡垒,盘活了中国经济,提供了大量丰富的就业机会,也造就了一大批有实力的本土制造型企业。“中国制造”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在中国的市场经济中指点江山,甚至在世界市场中已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很大程度上在于其低成本优势。 txt小说上传分享

价值洼地 现场捉襟见肘(3)

在中国,土地、能源、矿产资源以及劳动力等价格明显被低估,这些低成本的资源曾一度成为“中国制造”的乐园,并让“中国制造”在世界市场中分得一杯羹。珠江三角洲是典型的工厂林立的世界工厂。无数的打工者在这里找到工作,也有无数个老板在打价格战。他们不管自己的生产是否需要创意和管理,他们只关心哪家同类工厂的价格又降低了。

一直以来,“中国制造”都靠着“低成本优势”这个法宝抢占世界市场的制高点。然而,这种所谓的“低成本”好日子似乎要到头了。2008年7月,石油的价格飙升到每桶140美元,尽管受金融危机影响,原材料价格有所下降,但原材料价格上涨已无可争议。新《劳动合同法》的颁布,意味着中国的劳动力资源充裕,勤劳能干却不廉价。接踵而来的还有人民币升值、环境污染、能源消耗等方面的压力,成本越来越高,“中国制造”的低成本优势变得越来越不明显,能走多远?应该说,低成本优势在渐行渐远,而且也走不了多远了。

2005年,前商务部长薄熙来向欧盟的官员算了一笔账:中国出口8亿件衬衫,才能换回一架空中客车飞机。一席话击中“中国制造”的要害——低成本、低利润、低技术含量、缺乏自主品牌。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的统计,中国99%以上的中小企业从来没有申请过专利,只有万分之三的企业拥有核心知识产权。中国企业因而成为世界性的“技术洼地”。

随着经济环境的日益严峻,技术洼地的负面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