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乐文小说网>古代风流才子诗句 > 第24部分(第1页)

第24部分(第1页)

咸中,能知味也否?”他对世人为追逐名利而送往迎来、失去自我的可笑做了深刻的讽刺。他一生致力文学,所为诗文,天才横溢,尤工骈体。

作为新派诗人,袁枚行为倜傥不羁,反对封建道学,时人讥为“轻薄”。他论事论情,务求平恕,敢于菲薄泥古、崇古的观念,讥讽陈腐的礼教。论诗上他既反对沈德潜的“格调说”,以为会流于贵古贱今、尊唐抑宋的旧框框;也反对王士祯的专求“神韵”,以为会流于纤弱及过分的矫饰,所以他的诗文及所作书信颇具特色,也有“性灵”之风。

所谓的“性灵说”,主张作诗大致要具备这么三个条件:第一,要有真实的情感;第二,要从“自我”出发,即不为他人代悲哭;第三,方是才学。之所以会有“性灵说”的主张,可能跟他的少年及第和仕途经历,以及率真放荡的性格有关。性灵说要求诗歌写作要有真性情,要有新鲜活泼的灵感的触发,不可陈陈相因,失去个性,没有生气。有关“性灵说”,其实早在明代公安派便已开始提倡,但是公安派的早期“性灵说”又谈得太空泛了些,况且公安派作家的才学及功力也比不上袁枚,所以只有到了袁枚这里,“性灵说”才算得上是取得了真正的发展。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随园主人”——袁枚(2)

袁枚的作品,感情奔放,议论新颖,笔调活泼,语言明畅且句法比较灵活多样,从内容到形式都有一定的创新。比如《咏钱》六首,便写前人未有的思想,说钱是生活所必需,把钱入诗,前人或以为俗气,他却写得生动辛辣。其一云:人生薪水寻常事,动辄烦君我亦愁。

解用何尝非俊物,不谈未必定清流。

空劳姹女千回数,屡见铜山一夕休。

拟把婆心向天奏,九州添设富民侯。

袁枚作诗也多率意之作,有时境界、趣味难免不高,流为轻滑,如《遣兴》云:“爱好由来下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阿婆还似初笄女,头未梳成不许看。”“但肯寻诗便有诗,灵犀一点是吾师。夕阳芳草寻常物,解用多为绝妙词。”但他毕竟以他的“直抒性情”之风长存清代诗史。他认为诗歌是内心的声音,是性情的真实流露,性灵即性情也。他以为“诗者,人之性情也,性情之外无诗”。又说:“凡诗之传者,都是性灵,不关堆垛。”袁枚的文章以骈体最为擅长,颇得六朝体格,享文章之盛名数十年。其为人亦如作文,坦白率真,讨厌矫情,却极重情义,其友沈凤司死后,因无后嗣,袁枚每年为他祭坟,三十年未曾间断,对友人的情义深重,令人感动。袁枚是个重视生活情趣的人,他爱金陵灵秀之气,在他任江宁县令时,在江宁小仓山下以三百金购得随园。他在《杂兴诗》描写随园景致:“造屋不嫌小,开池不嫌多;屋小不遮山,池多不妨荷。游鱼长一尺,白日跳清波;知我爱荷花,未敢张网罗。”如此诗情画意,令人想往,也难怪袁枚怡然自得,放情声色,不复作出仕之念。随园四面无墙,每逢佳日,游人如织,袁枚亦任其往来,不加管制,更在门联上写道:“放鹤去寻山岛客,任人来看四时花。”

生年稍后的另一位大诗人黄景仁,在其作品《两当轩集》中有《呈袁简斋太史》四律,其一云:“一代才豪仰大贤,天公位置却天然。文章草草皆千古,仕宦匆匆只十年。暂借玉堂留姓氏,便依勾漏作神山。由来名士如名将,谁似汾阳福命全。”也算一针见血指出袁枚诗文的缺点。“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难免有其缺点可言,像袁枚这样的大诗人也不例外,只是他作为这一时期的杰出诗人,其贡献远比这么一些缺点要大,所以白璧微瑕,也不足以盖其才华也!结  缘  梅  花乾隆十四年(1749年),袁枚辞官隐居南京小仓山随园。当时随园乃一片荒山,必须修建方可居住。栽种梅花是袁枚修建随园的内容之一。袁枚一生与梅花结下不解之缘,梅花点缀着袁枚的隐士生活,映衬着袁枚的超俗品格,激发着袁枚的创作灵感。据袁枚的孙子袁祖志《随园琐记》载:于小仓山西山诗城之下,种梅五百株,山巅筑亭,颜曰“小香雪海”。不难想见其盛开时幽香弥漫、花色迷眼、云蒸霞蔚的景象,真可与苏州赏梅胜地邓尉香雪海相辉映也。袁枚为“小香雪海”付出了很多财力,其《买梅》诗所谓“为买梅花手自栽,朝衫典尽向苍苔”;更付出了精力与体力,其《种梅》诗云:“十丈春山带雪量,一枝短衬一枝长。安排要得横斜致,闲与园丁话夕阳。”表现出袁枚的辛勤与对美的追求。栽梅为的是看梅、赏梅,是品味梅花的高情性。每当梅花绽放之时,也是袁枚心情愉悦之日。其《看梅》诗云:“最朝东处枝先发,渐有风来雪大飘。同是看梅谁仔细?主人暮暮复朝朝。”又云:“三更以后看不见,明月一重霜一重。”袁枚观察之仔细与痴迷,确实非常人可比。但袁枚并非“孤芳自赏”,他喜欢亲朋好友于“梅花开时纷来探”,享受“梅花如大茧,宾主如春蚕。裹入万株烟,昵语何喃喃”那种人面梅花笑春风的喜庆气氛。 。。

“随园主人”——袁枚(3)

袁枚不仅喜欢自然界的梅花,也欣赏艺术的梅花。其好友属扬州八怪的李晴江,于“随园二月中,梅蕊初离离。春风开一树”之际,应袁枚之邀来到随园赏梅,“天与山人笔一枝,笔花墨浪层层起”,一时兴起,乃挥毫画梅:“春风不如两手速,万树不如一纸奇”,“傲骨郁作梅树根,奇才散作梅树花。龙蛇拗怒风雨走,要与笔势争槎桠。”艺术家笔下的梅花既是自然梅花的写照,更是艺术家倔强个性的形象化,而袁枚的画梅歌也抒发了对友人傲骨似梅花的钦佩之情,以及自己的情操、追求。

袁枚一生创作颇得益于梅花,但他写梅花的诗,并不满足于描摹梅花外貌,而在于抒写自己的真性情。如他曾远赴邓尉山赏梅,留下诗作《在邓尉忆家中梅花莞然有作》:“主人邓尉看梅去,家中梅花开万树。舍近求远如芸田,梅虽不言我自怜。归来置酒向梅劝,劝梅莫作秋胡怨。君不见林逋终日不离花,花飞也到别人家?”此诗读来诙谐感人,堪称独抒性灵之作。

断  狱  重  情乾隆四年(1739年)中进士后,袁枚历知溧水、江浦、沭阳、江宁等县,由于贤能爱民,政绩甚佳,深得百姓爱戴。他在“沭阳杂兴”中写道:“狱其得情宁结早,判防多误每刑轻。公堂常作书堂坐,坐到无人一鸟鸣。”袁枚是否把沭阳治理到“民无诉讼、公堂变书堂”的境况,史无记载;清人沈起风杂记中一则袁枚审案的故事,却证明他的诗绝非自夸,确确实实体现了他断狱重情、“宁结早、每刑轻”的精神。

当时沭地有一青年结婚刚五个月,媳妇生下一男孩,引起乡邻亲友众多的指责和耻笑,青年人经受不住刺激,便向县衙递了诉状,告其岳父教女不严,先孕后嫁,请判休妻并令岳父家赔偿损失。袁枚得状后,思虑再三:可能事真,但绝难拿到实据;如硬性判断离婚,在当时强大礼教压力下,后果很可能妇死子孤,两败俱伤;如果让他们承认这个事实,合家团圆,岂不皆大欢喜!

思谋一宿,袁枚想到一个绝好主意,天一亮他便叫衙役通知原告和被告双方午时到庭候审。午时未到,大堂院中便聚集了众多的旁听人群,有不少是双方的亲友。青年和他媳妇及老岳父都跪在大堂下,羞得头也不敢抬。午时,袁着官服走上大堂,堂上院内顿时寂静无声。袁枚望望众人,又看看原被告双方,随即举手对青年说:“恭贺你呀!”青年又愧又吓,赶紧把头俯得更低。袁枚说:“你真笨,你得福了还不自知。”青年仍不敢吱声。袁枚又问老头,“你识字吗?”老头回答不识。袁枚笑笑说,“今天这个官司是你们两家不读书造成的。自古就有白鹿投胎、鬼方穿胁之说,这是荒诞之言,不足为凭。但梁赢之孕超过十月,而孝穆也是不足十月而生,这些都是史书记载的事实。总之,过期而生主长寿,早降生的主尊贵;长寿者如古代帝王尧舜,他们的事迹谅你们已知道了。主贵者的不必找古代的例子,即如本人也是母亲怀孕五个月而生,虽然算不上大尊贵,但我也在朝廷翰林院做过事,如今又到了你们县来为官。你们要是不信,可叫这位媳妇到后堂去问问我母亲便知道了”。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随园主人”——袁枚(4)

青年和老头连连点头称是,又叫媳妇抱着孩子到后堂给老太太请安。不一会,妇人抱着系着铃、戴着锁、披着大红披风的孩子出来了,连忙跪下说:“感谢老太太赏我儿子这些东西,还认作干孙子哩!”袁枚一听,非常高兴,严肃地对青年说:“既然如此,今后你儿就等于我儿。你要好好教养他,让他读书明理,将来功名不在我之下就好了。”于是堂下听审案人群一片欢呼,青年夫妇抱着孩子、搀扶老人,千恩万谢地走了。据说,后来那孩子读书上进,做了县学教授,家里还供着袁枚长生不老的牌位。

三  揖  学  艺袁枚素有诗人兼美食家的称号,他在从事诗文著述的同时,又颇爱研究饮食。他所著《随园食单》,是一部饮食专著。这部《随园食单》可谓集我国烹调之大成,对饮食文化具有承先启后的作用,为清代众多饮食专著之最,其中有许多论点仍足以供今人借鉴。

清朝乾隆年间,任沭阳知县的袁枚,有一回在海州一位名士的酒宴桌上,看到一道菜是用芙蓉花烹制的豆腐。这豆腐制作得非同一般,色若白雪,嫩像凉粉,香如菊花,细腻似凝脂,透着一股热腾腾的清嫩鲜美味,看了惹人眼馋,闻了令人流口水,袁枚夹了一块,细细品味之后,满意地抹了嘴巴,离席径往豆腐店,笑嗬嗬地向主人请教制法。

店主是位年老赋闲在家的官吏,见这样一位名闻遐迩的大文人、县官屈尊登门求教,是自己难得的一种荣耀,就成心摆摆架子,想把这荣耀再炫耀一番,于是笑道:“俗语说得好,‘一技在身,赛过千金’。这制法岂能轻易传人?”笃诚的袁枚听了信以为真,略一思考,似乎明白了什么,说:“你是要银子?请开个价。”店主见他一副诚恳而又急切的样子,就故意开个玩笑道:“这是金不换呐!”

袁枚见店主执意不肯,知道这尊菩萨难敬,心里发急,嘴里喃喃着:“怎么办呢?”

店主一本正经地说:“陶渊明当年不为五斗米折腰,请问你肯不肯为这豆腐而三折腰?”

袁枚是个爽快人,向来又以不耻下问出名,听了店主的话,不愠不怒,毕恭毕敬地向这位比自己年长一辈的老人弯腰三鞠躬。店主见他居然俯首施礼,屈尊求教,一面歉疚地说“折杀我也,折杀我也”,一面赶忙频频答礼。然后,“竹筒倒豆子——哗啦”,将制法全教给了他。后来,这位名诗人、美食家在编撰《随园食单》时,特意把这一种新制法收录书中,使之广泛传播,让更多的人享此口福。

教  授  女  徒在中国近代女学兴起之前,女子受教育的权利几乎是被剥夺了的。在“男尊女卑”和“女子无才便是德”等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妇女一直处在被愚弄和奴役的地位,成为男人的依附品。仅仅只有少数有钱人家的女子可以读一点点书,但是读的也还是束缚她们的《女诫》、《孝经》之类的书,为的就是控制她们的身心。随园先生袁枚却独具一格,大胆地打破社会成见,开门招徒,不分性别,此举引起了社会轰动。袁枚一生,诗名满天下,弟子遍海内,而弟子中,又有相当一部分是女弟子。袁枚曾经编辑《随园女弟子诗选》,又著有《随园诗话》,大力表彰门下女弟子。

袁枚的女弟子中,多数为江苏、浙江两省的闺秀。袁枚原籍杭州,后居南京,除去曾在北京求学出仕的几年外,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江南度过,所交往的朋友、学生也多数为江南人。当时虽然文气开通,但没有熟人朋友的推荐,居于深闺的女子很难直接和外人接触。因此,袁枚的女弟子多为他自己朋友的女性姻亲。用现代的观点来看,这种师生交往局面的形成,人际传播网络在其中发挥了相当的作用。正是因为有了家族中长辈或者丈夫的影响,袁枚的女弟子才能更多地和这位当时最著名的诗人进行交流,并传为美谈。

袁枚的女弟子和老师进行探讨交流,一方面固然是为了切磋学艺,另一方面,也不无希望老师代为揄扬,传播诗名。袁枚在清代中期的文坛上地位很高,后学经过他的表彰和宣扬,无异于鲤鱼过龙门,都会声名鹊起。袁枚的女弟子席佩兰曾经在写给他的赠诗中说“声价自经椽笔定,扫眉笔上也生花”,对于老师的奖掖,充满了感激之情。除了广收女弟子外,袁枚对家族中女性的教育也非常重视,他的三个妹妹,五个孙女,都是非常有名的诗人和才女,而后世提到“随园女弟子”时,也包括袁氏家族中的诸多女性。而也正因为袁枚编选的《随园女弟子诗选》、《随园诗话》等著作,两百多年后,众多江南才女的生平才为后人所了解,事实也证明了在奖掖女性教育、保存女性文化方面,袁枚的确是功不可没。(彭    俊)

。 想看书来

参考资料

《二十四史》,中华书局,1974《中国历代圣人》,王文彬主编,延边人民出版社,1992《中国历代奇士》,王文彬主编,延边人民出版社,1992《龙性难驯:嵇康传》,陈庆元、林女超著,东方出版社,1998《历代文豪传》,王洲明等主编,山东人民出版社,1997《余秋雨作品集》,余秋雨著,南海出版公司,2004《文心雕龙注释》,(南北朝)刘勰著,周振甫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旧五代史新辑会证·晋书》,陈尚君辑纂,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三国演义》(上、下册),(明)罗贯中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三气周瑜》,张国良编著,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周瑜传奇》,梁仁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周瑜·鲁肃·吕蒙》,方南生著,中华书局,1983《曹操·诸葛亮·周瑜传》,路志霄等著,中州书画社,1983《谢康乐诗注》,谢灵运著,黄节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谢灵运论稿》,钟优民著,齐鲁书社,1985《晋宋乱世名臣演义》,朱显雄著,大众文艺出版社,2002《中国文人的非正常死亡》,李国文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佛法与诗境》,萧驰著,中华书局,2005《秦观资料汇编》,周义敢、周雷著,中华书局,2001《秦少游年谱长编》,徐培均著,中华书局,2002《宋人轶事汇编》,丁传靖著,中华书局,1981《秦观传记资料》,朱传誉主编,天一出版社,1982《宋徽宗传》,冯国超主编,中国戏剧出版社,2005《风流天子宋徽宗传》,任崇岳著,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千古奇帝宋徽宗传》,周义敢、周雷著,黄山书社,1996《宋人轶事汇编》,丁传靖著,中华书局,1981《苏东坡传》,林语堂著,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8《苏轼评传》,王水照、朱刚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东坡趣话》,潘宝余编著,辽宁人民出版社,1989《苏东坡轶事汇编》,严中其编著,岳麓书社,1984《苏东坡在海南岛》,朱玉书著,广东人民出版社,1993《范仲淹评传》,方健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范?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