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夜,莫斯科下起了蒙蒙细雨。夜幕中,特工们又送来了第二笔赎金。接到这笔钱后,车上的恐怖分子基本听信了联邦安全局谈判的许诺,以为剩余的钱很快就可以拿到手,因此,又释放了其他大部分的人质,车里只剩下最后5名韩国旅游者。
此时,制服恐怖分子的行动计划亦已酝酿成熟。临时指挥中心在旅游车四周架起多盏高瓦强光照明灯。强烈的灯光使汽车四周如同白昼,车里的活动被清楚地展现在“阿尔法”小组特工的视野里。在灯光的掩护下,驶来一辆车,车尚未停稳,几名身穿黑色迷彩服的“阿尔法”小组队员携带武器和特种作战装备窜了出来,他们利用高低起伏的建筑物阴影和强光造成的视觉盲点,神不知鬼不觉地接近离旅游车最近的隐蔽地点,开始为突袭做最后的准备。
午夜过后,游车上的蒙面人再也沉不住气了。凌晨一点多,恐怖分子再次向警方发出威胁,要求当局马上满足他的条件,最后一笔赎金必须在一小时内送来,然后护送他去机场,否则,他就要杀死人质,炸毁汽车。
临时指挥中心借口旅游车的汽油已不多,难以开到机场,提出更换另一辆汽车的建议。然而,对这个用意十分明显的建议,劫持者断然拒绝。
一个小时过去了。临时指挥中心认为时机尚未最后成熟,遂再次通过谈判小组向蒙面人转达,由于银行都已下班,一下筹齐大额现款困难,要求劫持者再宽限一些时间。与此同时,则向埋伏在汽车周围的突击队员发出准备实施攻击的指令。
当克里姆林宫塔楼的大钟指向午夜2点45分时,攻击命令下达。
两名化装成“莫斯科”银行员工的“阿尔法”小组特工,携带最后一笔赎金来到旅游车门前。当两名特工与站在车门里的恐怖分子交涉赎金交付的方式时,几名全副武装的”阿尔法”小组的突击队员迅速而隐蔽地跃到了旅游车尾部。
蒙面人坚持要送款的“阿尔法”小组特工将钱送到车上,并命令司机打开车门。就在车门刚刚开启的一刹那,一名“银行职工”迅速向站在车门口准备接钱的恐怖分子投掷了一枚特制的强光强震手榴弹。这是一种非杀伤性武器,爆炸的瞬间会产生定向冲击波和强烈的闪光,使目标在短时间内失去反抗能力,同时却不会对人体造成致命的伤害。
手榴弹准确地落在了蒙面人的面前。随着一道强烈的闪光和沉闷的爆炸,恐怖分子被炸倒。隐藏在车后和四周的“阿尔法”小组突击队员迅速冲进了车内。同时,一辆早就做好准备的无篷卡车从黑暗中高速驶来,在旅游车左侧的最近位置上戛然而止。车上几名身着黑色迷彩服、脸上蒙着黑面罩、手持铁锤的“阿尔法”小组成员在同车战友的掩护下,三下两下把旅游车左侧的车窗玻璃砸碎。
被手榴弹震倒的恐怖分子并没有完全失去知觉,在“阿尔法”小组队员准备接近他时,他绝望地开了数枪,但都未击中人。突击队员本能地做出反应,将恐怖分子击毙。与此同时,卡车上的突击队员已通过车窗把韩国人质全部救出。
韩国驻莫斯科大使馆政务参赞在不远处的车旁,通过望远镜目睹了行动的全过程。他抬起手腕看了看表,从临时指挥中心发出攻击命令到行动结束,总共只用了45秒钟。
3.“霹雳”行动
1988年12日1日,前苏联北高加索地区奥尔忠尼启则市发生一起令人震惊的劫持人质事件。以维佳为首的4名恐怖分子利用欺骗手段劫持了31名小学生和1名女教师,要求前苏联政府提供毒品、外汇和大型运输机,前往国外,并要求释放其关押在监狱里的同伙。前苏联当局经过周密计划,制定出解救人质的“霹雳”行动计划。
反劫持,屡建功勋(5)
前苏联当局先是决定武力解救,计划由特种部队狙击手在暗中快速击毙恐怖分子。在形势发生变化后,为保证孩子们的安全,营救指挥中心决定放弃武力解救计划,转而采取智取行动。先答应恐怖分子的一切要求,救出人质,让恐怖分子离开前苏联。恐怖分子在要求得到满足后,便劫持飞机,飞往以色列。之后,在以色列政府的积极配合下,化装成机组成员的前苏联特种部队队员和以色列军警一举将劫机者擒获,并将其引渡回前苏联,“霹雳”行动顺利结束。此次解救行动,前苏当局处置得当,方法灵活,没费一枪一弹,没伤一兵一卒,既保证了被劫持人质的安全,又将恐怖分子一网打尽。
1988年12月1日,天气出奇的冷。前苏联北高加索地区的奥尔忠尼启则市,受到来自西伯利亚寒流的袭击,天上飘着纷纷扬扬的大雪。女教师叶菲莫娃带着31名小学生,到印刷厂参观印刷流程。参观结束时,恐怖分子维佳等人开着一辆墨绿色的大轿车在印刷厂大门外等着孩子们上车,他们假装是工厂派他们来接孩子回学校的。孩子们看到汽车,都争先恐后地跑了上去。最后叶菲莫娃也上了车,车门被司机关上了。然而,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此时此刻,魔爪正向孩子们伸来。大客车后座上突然冒出三个青年男子,他们把厚厚的窗帘全部拉得严严实实,然后,又从座位下拿出几个3公斤重的汽油桶,并打开桶盖。维佳掏出了打火机,把手放在按键上,然后对孩子们说:“你们现在是人质了!要老老实实与我们合作,否则,我将点燃汽油,引爆汽车。”
孩子们吓得瞠目结舌,胆怯地向女教师望去。柔弱的女教师一时间没了主意。这一切发生得太快、太突然了。
当天下午4点25分,北奥塞梯自治共和国内务部副部长巴塔洛夫上校接到紧急报告:在州党委机关的广场上,有人从一辆大轿车上向一辆警车开枪,并打伤了警车司机。原来,恐怖分子头目维佳欲使用这种特殊的手段与政府人员取得联系。巴塔洛夫急忙赶到现场。维佳向巴塔洛夫提出,要求政府迅速提供毒品、外汇和一架配备机组人员的大型运输机,他们要飞往以色列,并要求把其同伙克利沃诺索夫从监狱释放出来。恐怖分子还威胁称,如果他们的要求得不到满足,就将点燃汽油,炸毁汽车,杀死人质。
前苏联共产党总书记戈尔巴乔夫接到这一消息时,正在主持一个有关改革的重要会议。在了解事件的严重性后,他立即中止会议,放下手中的工作,召开紧急会议。他当场下令成立由克格勃、内务部、外交部及民航等部门经验丰富的官员组成的营救指挥中心,营救总指挥由克格勃副主席波诺马廖夫担任,营救行动代号“霹雳”。前苏联特种部队亦集结待命,准备随时展开营救行动。
制服暴徒,最迅速的方法是诉诸武力,但由于人质是手无寸铁、年幼无知的孩子,他们不懂得怎样配合,武力解决对人质的安全没有绝对把握。因此,多数官员主张同恐怖分子谈判解决问题。在特种部队官员谢里耶夫的一再坚持下,总书记最终同意了武力解决方案,但要求一定要保证人质的绝对安全。
武力营救计划很快制定出来:先派人与恐怖分子周旋,分散他们的注意力,然后由埋伏在四周的特种部队狙击手在10秒种内击毙恐怖分子。
然而武力解救计划尚未开始实施,形势发生了变化,恐怖分子将汽油洒满了车厢,一旦开枪,就会引起爆炸,造成人质大量伤亡。总指挥波诺马廖夫将军迅即放弃武力解决方案,决定先答应恐怖分子的全部要求,把人质解救出来。很快,内务部准备好200万美金,民航部门迅速联络莫斯科,准备飞机。政府答应了恐怖分子的条件,同时,派遣一名胆大心细的联络员去与恐怖分子周旋,以稳住他们。联络员的任务便落在特种部队指挥官谢里耶夫上校身上。营救工作进入实质性阶段。
12月2日清晨4时许,黑暗的天空中仍不断飘着雪花。载着31名孩子和女教师的墨绿色大轿车出现在矿水城机场。
反劫持,屡建功勋(6)
谢里耶夫按照恐怖分子的要求,携带200万美元现金及防弹背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