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乐文小说网>区域经济学原理吴传清 > 第24部分(第2页)

第24部分(第2页)

从农村发展的角度看,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推动了城乡边缘区的形成与发展。首先是农业非农化发展的需要。农村人口的不断增长使人均土地占有率不断下降,尤其在城市近郊比较发达地区的土地几乎全部利用完毕,农业的持续发展受到土地空间的严格限制。与此同时,农业生产受气候等自然条件影响大、农产品的需求弹性较小以及农业与非农业的比较利益差别等因素也一直在促使农村非农化的发展。土地因素的限制以及农村非农化的发展趋势,都导致了城乡边缘区在原有以农村经济为主的发展模式中出现了城市经济要素,成为城乡要素的混合地带,表现出独特的区域特性。其次是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需要。科技进步带来了农业技术和农村经济的巨大变革,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升使得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出现,而城乡边缘区的产业性质可吸纳大量农村劳动力,从而对边缘区的形成产生强烈的影响。

第三节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类型理论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典型类型有极核式空间结构、点轴式空间结构、网络式空间结构和双核式空间结构四种。

一、极核式空间结构

(一)极核式空间结构的内涵

极核式空间结构是区域经济极化发展在地域空间中的表现。将一个区域进行断面分析,其经济空间结构大多表现出极核式特点。在区域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极核式结构表现为一种常态。极核式结构是指在区域经济系统中,经济要素首先在一个点上集聚,通过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极点与周边区域相互传递要素流而形成一个〃极核……域面〃结构。极核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制高点,对周边区域经济发展起决定性作用,扮演着区域经济增长极的角色。

(二)极核式空间结构的形成机制

依据增长极理论,不论是推进型产业还是地理空间中的极点,一经形成就会对区域内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产生重要影响。增长极在空间上呈现的极化效应与扩散效应是极核式空间结构形成的主要机制。

1。极化效应

增长极的极化效应是指极核借助自身积累的经济优势,对周边区域产生吸引力和向心力,使周边区域的资本、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转移、集聚到极核区域的过程。一般而言,极化效应引致极核区域获取更大规模的经济效益,为极核区域经济增长提供长期支持,但极化效应剥夺了周边区域发展所需的经济要素,使极核区域与周边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扩大。

极化效应的形成源于三个方面(覃成林等,1996;李小建等,1999、2006):227

(1)经济活动的区位指向。区位指向相同的经济活动往往趋向于集中在区域内相关资源和要素集中分布的地方。某些区位指向虽然不同,但在实际中所指示的地方往往是相同的(如运输指向与市场指向),因而就扩大了经济活动在少数地方的集聚规模。

(2)经济活动的内在联系。出于加强相互联系的需要,一些内在联系紧密、相互依赖性大的经济活动往往趋向于集中在同一个适宜的区域发展。

(3)经济活动对集聚经济的追求。由于集聚能够产生集聚经济,因此各种经济活动为追求集聚经济也需要在空间上趋于集中。

2。扩散效应

扩散效应是与极化效应同时存在但作用方向相反的另一种区域变化过程,它使经济要素从极核区域向外围区域扩散、延展,从而带动周边区域经济发展。

扩散效应的形成源于以下四个方面(覃成林等,1996;李小建等,1999、2006):228

(1)避免集聚不经济。集聚不经济即指当集聚规模超过一定的限度而引发的集聚经济效益减少、丧失,以及因集聚而带来的外部环境对经济活动的负面约束现象。伴随经济活动的过度集聚,集聚区人口会相对过密,这两者的共同作用会导致集聚区的基础设施及社会服务供不应求,生活费用和生产成本上涨,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促使部分企业、经济部门不得不从原来的集聚区迁移出去,从而引致相关资源、要素随之向外扩散。

(2)寻求新的发展机会。集聚区的企业、经济部门为谋求进一步发展,主动到周边区域新建分支机构或发展据点,以扩大自身的影响和势力范围。在集聚区同行竞争日益激烈、市场渐趋饱和的情况下,部分企业和经济部门为减小竞争压力不得不到其它区域开辟新的市场。集聚区在进行经济结构转换过程中被淘汰的部分不宜发展的企业和经济部门被迫到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区域寻求立足之地。出于保障自身发展、获取原材料和能源、参与区际竞争等方面的需要,集聚区主动与其它区域开展合作,从而引发部分资源、要素、企业等向其它区域扩散。

(3)部分经济活动区位指向的作用。从宏观上而言,部分经济活动的区位指向呈分散趋势,如日用品工业、原材料工业、农业等受多种因素制约而在空间上呈分散状态,它们在进行区位选择时客观上倾向于分散布局。

(4)政府政策的调控作用。地方政府为缓解集聚区因经济活动过密、人口膨胀而引起的种种经济、社会、环境问题,或为促进区域经济共同发展,协调区际经济关系,缩小区际经济发展差异,制订一系列政策诱导和鼓励集聚区的资源、要素、企业和经济部门向其它区域扩散。总体而言,扩散效应将促进资源、要素、企业、经济部门在空间上趋于相对均衡,有利于逐步缩小区际经济差异,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3。极化、扩散效应与极核式空间结构的形成

极核式空间结构的形成是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复合作用的结果。极化效应导致极核经济体的不断发展,是极核形成的主要机制,它引发区域经济活动的向心运动,工业、商业、金融等主要经济部门以及科技、高教、文体、医疗等事业集聚在极核区域。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演变往往要经历低水平均衡阶段…极核式集聚发展阶段…极核扩散发展阶段…高水平均衡阶段这一基本过程。在低水平均衡阶段,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经济活动前后向联系少,城市化水平低,经济活动分散孤立,只有小范围的封闭式循环。极化作用的累积是空间结构从低水平均衡状态向极核式状态演进的关键。在低水平均衡状态下,各种经济要素已不自觉地流向各种城镇,尽管这些城镇联系较为松散。当基本经济部门在一个区域集聚,极化效应的不断累积会导致中心城市的产生,形成极核式发展的空间结构。极化效应导致极核区域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首位度偏高。

极化效应是与扩散效应相伴的。极化效应在极核产生的阶段主要作用,而极核空间结构的完全形成则是扩散效应加强,引起极核周边区域与极核区域在较高层次进行经济双向交流的结果。当极核区域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反集聚效应的作用渐趋明显,经济活动由极核城市向外围区域扩散,周边城镇得到发展,渐成为新的增长点。随着扩散作用的加强,城市等级系统也将形成,小城镇数目增多,社会经济结构慢慢向极核扩散发展阶段演变,而这一演变过程中将导致极核体系最终形成,并引起其它极核产生,在另一个区域断层进行新的区域极核结构的演化。

二、点轴式空间结构

经济地理学家陆大道在借鉴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佩鲁的增长极理论、松巴特(Werner·Sombart)的生长轴理论、赫格斯特兰(T·Hagerstrand)的空间扩散理论等理论基础上,首倡〃点…轴〃空间结构理论模式。在1984…2003年间,陆大道对该理论模?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