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乐文小说网>大明王朝最后十七年豆瓣 > 第6部分(第2页)

第6部分(第2页)

愈来愈多的达官贵人在清查中显露原形。原任户部尚书黄运泰、原任兵部尚书阎鸣泰,向魏忠贤“摇尾乞怜”、“奴颜婢膝”、“如鬼如蜮”,因而官运亨通。原任工部尚书孙杰,身边藏有“袖珍手册”,上面罗列朝野正直人士的姓名、事迹,称为“门户”(意为朋党),随时提供给魏忠贤打击异己时参考。这些人都遭到“削籍”的处分。

已经死去的原任内阁大学士魏广微也没有逃脱。此人因为与魏忠贤同乡同姓而格外受到器重,他自己干脆与魏忠贤认为“同宗”,以亲信自居。吴应箕《启祯两朝剥复录》指出,起先专横的魏忠贤还有点忌惮内阁,自从魏广微卖身投靠以后,就可以利用内阁攻击外廷。于是乎,阉党气焰嚣张,毒遍海内。朱由检原本考虑到此人已死,不想追究;待到罪状明朗化以后,以为非惩处不可。他在谕旨中指出:魏广微借重魏忠贤的威势,钳制朝政,把国家大权交给逆党,是毒遍海内的罪魁祸首。为此,决定取消他的功名,追夺他的恩荫,警戒那些附奸不忠的大臣。

与魏广微沆瀣一气的顾秉谦,此时仍在昆山老家逍遥自在,几次弹劾都未能扳倒他。当地百姓怒不可遏,终于引发出六月五日火烧顾府的民众暴动,知县衙门慑于众怒,束手坐视,不加干预。揭发顾秉谦罪状的传单到处流传,群情更加激愤。七月十三日,百姓聚众捣毁顾府部分房屋,七月二十四日人群冲入顾府,洗劫资财,纵火焚烧。年已八十的顾秉谦仓皇逃命,窜入一条渔船躲藏,才幸免一死。

销毁篡改历史的《三朝要典》

前贤有云:“史论即政论。”对于历史的评论,往往被用于###。所以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要慨乎言之:“历史是胜利者的宣传。”《三朝要典》的出现,也是如此。

《三朝要典》是魏忠贤得势之后,为了迫害忠良、擅权乱政,而炮制的舆论工具。这部书篡改历史,打着重新评判万历、泰昌、天启三朝发生的“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的幌子,编造种种诬陷不实之词。因为在这“三案”中遭到正直人士非议的官员,大多投奔到魏忠贤门下,他们想洗刷身上的污点,必须颠倒是非,篡改历史,迫害那些与“阉党”殊死搏斗的正直人士。它的出笼过程大体是这样的。

首先出马的是御史杨维垣,他推翻“梃击案”的结论,导致当年主持此案审查、现任刑部侍郎王之寀被革职为民。

清查阉党,除恶务尽(4)

接着给事中霍维华全盘推翻“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的结论,攻击了刘一璟、韩爌、孙慎行、张问达、周嘉谟、王之寀、杨涟、左光斗、周朝瑞、袁化中、魏大中、顾大章等正直官员。霍维华的这篇奏疏洋洋洒洒几千字,等于为日后的《三朝要典》奠定了雏形。无怪乎魏忠贤要对他大声喝彩:“这本条议,一字不差!”

天启六年(1626),经过几个月的炮制,二十四卷《三朝要典》出笼。这部书的总裁是内阁大学士顾秉谦、李绍轼、黄立极、冯铨,副总裁是礼部侍郎施凤来、杨景辰,以及詹事府詹事姜逢元等。顾秉谦还代替皇帝草拟了“御制序”,企图用这种皇帝“钦定”的方式来统一舆论。

怎样看待这部先帝“钦定”的、并且有“御制序”的著作,在当时无疑是一个敏感的政治问题。就其内容而言,这部书与当前的政治形势已经格格不入,必须予以否定;然而要否定一部有先帝“御制序”的书,谈何容易!如果绕开它,或者搁置不议,那么清查“阉党逆案”势必难以深入,而不了了之。

首先触及这个问题的是,新任南京兵部武选司主事别如纶。他在崇祯元年(1628)三月的奏疏中指出,皇上登极以后,阴霾烟雾完全消失,不过政治是非还未澄清,这就是对《三朝要典》的看法。被《三朝要典》指责为“奸邪”而遭到排斥驱逐的,都是皇上给予抚恤、给予谥号,赞许为“理学节义”的大臣。如果至今仍要把《三朝要典》看作信史,那就没有是非可言了。锦衣卫的许显纯之流受魏忠贤指使,迫害杨涟、左光斗等人,所谓“供词”,都记载在《三朝要典》,难道不应该删除吗?崔呈秀早已抄家戮尸,他的一篇文章还赫然列于该书篇末,难道还要保存,继续和皇上的谕旨对抗吗?

也许别如纶对于《三朝要典》的批判没有抓到要害,特别是它过于强调该书的论断多与皇上圣意相矛盾,显然把朱由检和朱由校置于对立地位,这是朱由检不愿意面对的难题,所以他在批示中一再反问:“有何矛盾?”因此它没有接受别如纶的请求。

一个月以后,翰林院侍读学士倪元璐再次提及此事,并且把别如纶删改《三朝要典》的建议,升格为销毁《三朝要典》。这一回,朱由检毫无反感地欣然同意,因为这样就彻底解决了“有何矛盾”的棘手问题。

确实,倪元璐的政治眼光胜过别如纶一筹,他在题为《公议自存私书当毁》的奏疏中,寥寥数语就点破了《三朝要典》的政治目的:“杨涟(弹劾魏忠贤)二十四罪之疏发,魏广微之辈门户之说兴,于是逆党杀人则借‘三案’,群小求富贵又借‘三案’,经此二借,而‘三案’之面目全非。”这实在是令人佩服的深刻分析:表面上是写历史,实质上是借歪曲历史来镇压反对派。中国历来有借古讽今的传统,魏忠贤居然可以借“史”杀人,宵小之徒可以借“史”升官,历史经过他们这么摆弄以后,变得面目全非了。经过这样的分析,倪元璐得出结论:梃击、红丸、移宫这“三案”,已经成为天下之公议,《三朝要典》则是魏忠贤的“私书”,删改是徒劳之举,必须彻底销毁,然后开国史馆纂修《天启实录》,留下一段信史。

朱由检非常欣赏倪元璐的主张,要礼部会同国史馆详细议论此事。多数大臣倾向于销毁《三朝要典》。但是事情并非一帆风顺。

翰林院侍讲学士孙之獬仿佛面临灭顶之灾,跑到内阁力争,此书不可毁,说罢号啕大哭。御史吴焕立即予以驳斥,抓住孙之獬强调“不可毁”的主要理由:先帝的“御制序”岂可投之于火。他说:这是以“御制”二字压皇上不敢有所动作。内阁大学士来宗道与“阉党”有染,竭力为孙之獬辩护,代皇帝起草谕旨,轻描淡写:“孙之獬已经回籍,词林闲局,不必过求。”兵部尚书霍维华当年是编撰《三朝要典》的吹鼓手,生怕连累自己,也极力主张此书稍加删改即可,不必销毁。

清查阉党,除恶务尽(5)

由此可见,如果不销毁《三朝要典》,势必为“阉党”余孽留下回旋余地,后患无穷。

有了这样的舆论准备,朱由检终于下定决心,不再顾虑“御制序”,以及兄弟之间“忍心狠手”的讥讽,在崇祯元年(1628)五月初十日下达谕旨:把皇史宬收藏的《三朝要典》予以销毁,并且传示全国各地官府、学校,把此书及其刻板全部销毁。从今以后,官方不得再以此书来定褒贬,人才不得再以此书来定进退。

真是快刀斩乱麻,雷厉风行,痛快淋漓,毫不拖泥带水,显示了一个成熟政治家的独断品格。他并不因为书中有先帝的“御制序”,而讳莫如深,缩手缩脚,倘若凡是先帝作出的决定都不可推翻,那么清查“阉党逆案”,推行新政,根本无从谈起。

公布阉党逆案名单

自从天启七年(1627)十二月二十三日朱由检正式下令清查“阉党逆案”以来,“阉党”重要成员已陆续曝光,把他们的名单与罪状昭示于天下的条件成熟了。

崇祯二年(1629)正月十七日,朱由检召见内阁大学士韩爌、李标、钱龙锡,以及吏部尚书王永光、都察院左都御史曹于汴等人,要他们确定“逆案”名单。规定他们必须集中在内阁审阅有关罪证材料,按照罪状分别为首恶、附逆、谄附、倾陷、拥戴,然后会同刑部尚书乔允升,依据法律作出处理。他的宗旨是除恶务尽,但是那些阁部大臣却有点畏首畏尾,力图以和稀泥的方式了结此事。韩爌、钱龙锡等内阁大老,虽然并非“阉党”分子,但都不想树敌过多,招来麻烦,因此第一次报上去的名单只有四五十人。朱由检很不满意,要他们广泛搜求。第二次报上去的名单仍然只有几十人,朱由检发怒了,指责他们不肯按照他的旨意办事,说:魏忠贤一个人在宫内,如果没有外廷的逢迎,怎么落到如今这个地步?你们并非不知道,而是害怕结怨。

过了几天,朱由检再度召见内阁大臣,把一个黄色包袱交给他们,里面全是为魏忠贤歌功颂德的奏疏?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