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放弃原定计划。
12月5日,美英参谋长联席会议继续开会,美国李海上将、金上将、马歇尔上将一再指出取消或延缓反攻缅甸的种种危害。英国空军总司令波特尔发言说:如果中国拒绝出兵进攻缅北,那么就减少空运对华援助物资。美国空军司令阿诺德反驳道:为协助中国防守昆明基地,空运物资还需要增加'注:《美国对外关系,外交文件集,1943年的开罗会议和德黑兰会议号》第700~703页。'。罗斯福表示在蒋介石离开开罗时,他曾向蒋许诺:水陆夹攻缅甸计划与登陆安德曼岛同时进行。如果苏联不按时履行诺言,那我们就会既丧失中国人的支持,又没有得到苏联的帮助。但是丘吉尔仍然坚持认为:影响中国继续作战的决定性因素是中国能够从空运中得到多少物资,而不是是否实行水陆夹攻缅甸。根据英国军方计算,太平洋、印度洋英美海军登陆艇不够攻打缅甸两栖作战之用,组织运送南缅作战的部队需要的船只和登陆艇将会对“霸王”计划起不利的作用'注:同上,第254页。'。此外,据蒙巴顿的报告,南缅登陆作战需要的兵力大大超过了开罗会议时的估计,建议延缓水陆夹攻缅甸的计划,把它放在雨季之后再考虑。出于对影响“霸王”计划的担心及其他一些因素的考虑,罗斯福最终同意取消“海盗”计划,双方决定:“对日作战的主要力量应用于太平洋”'注:同上,第766页。'。
会后,罗斯福、丘吉尔电告斯大林:“我们已经缩小了原定在3月份在孟加拉湾进行的作战的规模。以便有可能增加进攻法国南部用的登陆工具”'注:苏联外交部《1941~1945年苏联部长会议主席同美国总统和英国首相通信集》第114页。'。丘吉尔后来回忆说:“我们终于说服罗斯福总统收回他对缅甸战役的诺言”'注:约翰·莫尔顿·布卢姆:《战争年代1941~1945》(JohnMortonBlum:Yearsofwar1941~1945)波士顿1967年版第111页。'。12月5日晚,罗斯福将英美的决定电告蒋介石,至此,从1943年初美中英反复商议的南北反攻缅北计划化为子虚乌有。
12月9日,蒋介石致电罗斯福,表示不能同意取消或延迟反攻缅甸的建议。蒋介石认为中国战区经济的困难比军事上的困难更严重。已经不可能再继续支持六个月。德黑兰公报表示:“同盟国将集中全力打击德国,日军必将集中力量解决中国问题。深知阁下为一现实主义者,敢掬诚奉告”'注:罗曼纳斯·森德兰:《史迪威指挥权问题》华盛顿1956年(Sti1well‘smandProblem’s)第74~75页。',蒋介石要求为了表示美国真正关心中国,美国应立即宣布贷款10亿美元给中国,以解除中国经济的困境,增强作战能力,并从1944年春季起,将中国空军和美国驻华空军飞机增加原议数量的一倍。同时从驼峰航线空运物资提高到每月2万吨。12月17日,蒋介石和史迪威商谈以后,又致电罗斯福接受延期反攻缅甸的建议。蒋介石重申,在1944年,中国单独进攻北缅打通滇缅路的希望很小,恳请美方同意以前提出的财政援助以及增加空军和空运力量的要求,这样才能消除中国战场的危机。
从卡萨布兰卡会议直到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盟国之间反复研讨了反攻缅甸的作战计划,同时又不断重复这一计划。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是美英中三国的主要利益之所在不同,在英美海军取消海上登陆,以切断日军交通运输线的情况下,中国不愿轻易单独出兵攻打缅北战役,是合乎一般情理的。中国为了实施盟国商定的计划,组建了中国驻印军和中国远征军,并且与美国合作,进行了认真的集结和整训,说明中国贯彻盟国的战略是有诚意的。十分明显,缅甸战役迟迟未能进行,责任显然不在中国方面。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全局来考察,反攻缅甸战略计划的变更反映了英美世界战略的变化。1943年的欧洲、北非、地中海战场及太平洋战场出现了根本的转折,使英美对中国战场的依赖性大大降低。换言之,中国战场在美国世界战略中的地位已由反攻日本的主要基地下降为辅助性基地。
第四章中国驻印军与缅北反攻
第一节中国驻印军的组建与整训
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失败,日军截断了滇缅公路,完成了对中国的包围,盟国的空中航路被迫北移,空运变得更加危险和困难。要实现美国亚洲政策,使中国坚持抗战,成为对日海上运输线和本土进行空袭的基地,将来成为反攻日本的跳板,就必须向中国提供维持战争的物质,也就是要打通滇缅公路,收复缅甸。为此目的,当缅甸战役败局已定时,史迪威就制定了利用租借物质在印度组织训练中国军队的计划,得到蒋介石的批准。此后,史迪威又说服美英政府,中美英三国作战,在印度兰姆伽整编,训练中国军队3万余人,使之在武器装备和精神面貌上都焕然一新,成为保护中印公路的修筑和反攻缅北的先锋。
一史迪威的整训计划
第一期缅甸战役末期,蒋介石的参谋长史迪威就提出了在印度组织并训练中国部队的建议,并命令威廉·R·格鲁伯准将从缅甸前线返渝,于4月27日将计划提交蒋介石。
史迪威在建议中警告蒋介石,日本可能会切断在最近将来即能使用的通过缅甸北部的公路或航线,这样就会把积累在印度的租借法案物质和中国隔离开来。为了把这批物质利用起来,实现反攻缅甸的计划,史迪威建议派遣10万中国官兵去印度,用《租借法案》中的武器装备,将其训练成为装备精良的优秀兵团。史迪威准备先训练两个军,每个军3个师。史迪威估计需要4至6个月的时间来完成训练,然后展开军事行动。军事行动的第一阶段是收复缅甸,以主力从印度出击,另以一支部队从中国及掸邦北部进行战略配合。第二阶段把日军从泰国赶出去'注:《史迪威在华使命》第135~136页。'。蒋介石与格鲁伯会谈后,对计划表示“大体上”同意。
4月30日,史迪威、罗卓英和亚历山大达成协议,如果加利瓦-杰沙-八莫-兴威防线失守,第5军及第38师将从杰沙开往印度,以补充和加强实力。
5月2日,亚历山大发出了从防线总退却的命令。5月5日,史迪威、罗卓英从缅甸北部向西撤退,5月20日,抵达印度英帕尔时史迪威体重减少了20磅,本来就已瘦弱的身体只剩了皮包骨头。孙立人指挥的中国远征军六十六军新三十八师奉命掩护英军,该部历经艰难,但秩序良好,遵照史迪威的指示,由缅甸的提定以北地区,于5月25至30日也到达印度英帕尔'注:《史迪威与美国在华经验》第299页。'。杜聿明率领的第五军直属部队及新二十二师,由缅甸的打洛、新平洋,经野人山撤退到印度的列多,8月到达印度的迪不鲁加尔。
6月15日,蒋介石接见史迪威,和史迪威商谈了中国在印军队如何安顿的问题,并就令第五军留驻印度或调回国内征求史迪威的意见。蒋介石提出:“余意第五军在印之安顿,应由美方负责”,“及负统辖之全权”'注:《蒋委员长接见中国战区盟军总部参谋长史迪威谈话记录》,《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抗日战争时期》第二编《作战经过》第3册第327页。'。对此,史迪威表示根据训练华军10万人之原议,美国实愿负完全责任以训练之,配备以在印可得之大炮等武器,供给以营房及医药设备,并希望得升降黜陟之全权。史迪威还建议中国军队驻扎在加尔各答东北200英里靠近仁溪的兰姆伽,因为该地在霪雨区外,卫生环境较佳。蒋介石当即指示:第五军仍由史迪威统率,要史迪威以此资格与英方谈判有关事项。6月24日的会议上,蒋介石明确表示同意在印度训练中国部队,双方同意由史迪威担任这支训练部队的司令,罗卓英担任主管行政和军纪的副司令,史迪威负责指挥和训练'注:《蒋介石的外国高级参谋长——史迪威》第447页,《史迪威文件》第116~117页。'。此外,蒋介石还答应空运5万部队去印度训练。7月16日,史迪威被正式任命为中国在印度军队的司令官,其权力限于组织、训练和指挥'注:《史迪威文件》第126页。'。罗卓英被任命为副司令。
史迪威受命以后,飞回印度,和印度政府进行了旷日持久的谈判,免除了英国对大批中国军队进入印度会对印度的民族主义产生影响的担心,说服韦维尔同意把曾关押过两万名意大利战俘的旧兵营兰姆伽划为中国部队的训练基地。美国由于不打算把本国步兵派入中缅印战区,所以全力以赴的支持史迪威的训练计划。于是英美达成协议,英国以租借物资为受训人员提供膳食和薪饷,美国负责这支部队的装备和训练。
二中国驻印军的整训
1942年8月26日,兰姆伽训练中心举行正式开训典礼。9千余名步行到印度的缅甸战役的幸存者成为第一批受训的部队。由英印当局负责向中国军队提供卢比,在当地购买部分日用品、医药用品飞粮食等,重型装备和军械则由美国提供。在兰姆伽训练中心共设有三个总部:训练中心、哨所、指挥部,主要机构是指挥部。蒋介石同意史迪威的训练计划后,决定将远征军第一路司令官部撤消,成立中国驻印军总指挥部,由史迪威任总指挥,罗卓英任副总指挥,海登·L·博特纳准将任参谋长。10月4日,中国驻印军总指挥部正式行使职权。
史迪威雄心勃勃,一心要在1943年2月训练和装备两师步兵,3个炮兵团,1个工兵团,10个步兵营及l。5千名可以担任“练兵30师”的教官。除了从缅甸退往印度的军队外,又从国内空运了一些部队,开始时每天400人,11月份,每天以16架飞机运送650人。可是,阿萨姆-孟加拉铁路却因此出现了拥挤现象。到12月底,在兰姆伽受训的中国部队已达到了3万2千人。史迪威的目标是,在1943年1月收复缅甸战役发起前,建立一支随时可以投入战斗,由两个齐装满员师,三个炮兵团和其他保障分队组成的部队。他希望新的受训人员能源源不断地来到印度,在两年内经兰姆伽训练学校学习毕业总人数达到5万3千人。
在兰姆伽训练中心,史迪威建立了一套新的军事制度。他向中国军队各级指挥机构派出联络组或行使顾问职权的单个军官,对部队进行强化训练。史迪威经常穿着短裤和开领短上衣,戴着一次大战时期的硬边帽,在训练的中国士兵中来回走动。他耐心地卧倒在士兵的身旁,为他们做示范,校正瞄准点。由于语言障碍和缺少翻译人员,训练主要通过示范进行。美国军官担任教练,中国军官执行纪律,管理日常生活、膳食、水电、医药、运输等事务由英印军官负责,中美英三国合作,使训练顺利进行'注:吴湘湘:《第二次中日战争史》第868页。'。
士兵基本训练时间为六周,期满后由中国军官按照美军要求的标准继续训练,美国军官担任督导。在兰姆伽,中国军官接受战术和作战技术训练,士兵学习使用步枪、机枪、迫击炮、火箭筒、反坦克炮和用于特种作战的其他装备,还要接受丛林作战训练。火炮课程用于学习使用驮载炮、榴弹炮和用于丛林作战的突击炮。作战指挥官和军士要学习战地卫生和医疗救护,属于计划组建的30个师的军官也被空运到兰姆伽,接受为期六周的指挥和参谋训练。
驻印军营养较国内好些,医药卫生很完善,疾病很少。更重要的是没有逃兵'注:郑洞国、覃异之:《中国驻印军始末》,《文史资料选辑》第8辑第80~81页。'。部队的士气,尤其是新组建的炮兵部队士气非常高。史迪威认为中国士兵学习掌握军事技术非常快,来自农村从未见过枪炮的农民一个星期就学会了如何使用驮载炮和榴弹炮,许多人还兴致勃勃地学会了操作野战电话和无线电台。
史迪威严令禁止美国教官体罚中国士兵和干涉中国军官执行军法,强烈反对中国军队克扣军饷的作法。他坚持采取集体点名的方式,把津贴直接发到士兵手里,从而改变了中国指挥官按人员总数领取津贴的办法,这样就与中国驻印军副总指挥罗卓英产生了矛盾。此后,罗卓英又坚决拒绝美国人插手行政事务,矛盾遂逐渐激化。史迪威呈请蒋介石撤回罗卓英。
蒋介石把罗卓英调回后,撤销副总指挥部,把中国驻印部队改编为一个军。蒋介石原打算派邱清泉为军长,但何应钦认为邱的性情粗暴,如与美国人关系不好,影响美援,他向蒋介石建议派郑洞国为军长。1943年春,郑洞国赴印上任,成立了新一军。编制齐全的第一支中国驻印军诞生了。
新一军成立后,整个军部只有四十多人。新一军最初下辖新二十二师、新三十八师,每师步兵3个团、炮兵2个营、工兵1个营、通讯兵1个营、辎重兵1个营,外加卫生队、特务连。每团3个步兵营,迫击炮和平射炮连各1个,1个通讯连、1个卫生队、1个特务排,全团约3千人。每营有3个步兵连、1个机枪连。每连3个排,每排3个步兵班、1个轻迫击炮班。
总指挥部的直属部队有3个炮兵团,每团重炮36门。1个汽车团,有载重汽车400辆。两个工兵团、两个化学兵团,以后改设为重迫击炮团,每团有重迫击炮48门。骡马辎重兵1个团、1个特务营、1个通讯兵营、1个战车训练处'注:中国驻印军前总指挥办公室编辑:《中国驻印军缅北战役战斗纪要》上册,1945年版第79~80页。'。
史迪威回重庆后,把在兰姆伽训练中心拍摄的照片送给蒋介石。蒋介石从照片上看见了训练过程和炮兵部队的情况,他十分满意,立即批准继续把部队运往印度。
兰姆伽训练营以训练步兵和炮兵为主,史迪威特别关心把炮兵和步兵的比例从9比1提高到3比1,他认为这样中国陆军就具有与日军陆军同等的火力,加上美国空军的威力,就可以压倒日军。由于盟国原定在1942年冬天收复缅甸,所以训练工作进行得很快。士兵完成常规炮使用训练后,要在丛林沼泽地区接受训练。丛林训练是在缅甸山区作战的必修课。
由于盟国反攻缅甸的计划一再推迟,为了修建中印公路,1943年9月,新三十八师、新二十二师先后开到列多附近,执行警戒任务。兰姆伽训练基地只剩下当年春从国内空运到印度的新三十师继续训练和接受装备。该师以后归入新一军编制。
为了配合英美军队缅南登陆,中国驻印军制定了缅北作战计划。作战计划规定驻印军以协同友军歼灭敌人为目的,于1943年12月中旬先向缅北进攻,夺取孟拱、密支那要点,然后经八莫向曼德勒前进,将敌压迫于曼德勒附近地区,包围而歼灭之。指导要领规定:军应于攻势开始前集中于利杜附近地区,等利杜至新平洋公路完成后,即向新平洋附近跃进。军应先发动攻势,将敌兵力吸引于缅北方面,使友军于缅南登陆容易。军攻势作战第一目标为孟拱、密支那之线。第二目标为卡萨、八莫之线。第三目标为曼德勒。缅北作战计划还对部队的展开、搜查、防空防毒、交通通信、补给卫生等作了详细规定。
1943年12月19日,蒋介石正式授予史迪威指挥利多部队,并有权罢免所有官员,但警告他不能为英国的利益而做出牺牲'注:《史迪威文件》第126页。'。1944年3月底,史迪威为了充分利用已经开始的第二次缅甸战役的成功,以便占领密支那,飞往重庆要求蒋介石增援。1944年夏,蒋介石为了取得更多的美式装备,空运54军的第14师和第50师到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