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乐文小说网>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读书笔记 > 第6部分(第2页)

第6部分(第2页)

但是,在谈到李圣珍现象之际,我们可能会想:李圣珍老师的出现,是中国教育的某种希望,因为居然有这样一位伟大的母亲有着如此的厚爱。但是,她的出现更体现出一个民族的悲哀,为什么我们的教育会发展到由一个母亲来挽救那么多孩子的局面呢?为什么等待着她挽救的孩子会排队到10000多名呢?要是一个国家里到了千千万万个孩子需要拯救,而且把这个拯救者当做菩萨当做救星一样看待甚至供奉的时候,这意味着什么呢?

教育是什么呢?教育自古以来肩负着两个伟大的使命,就是培养人的高尚灵魂和智慧的脑袋。要实现这样的目标,不光要把酿造高尚灵魂的〃道理〃与生成智慧脑袋的〃知识〃告诉孩子,更重要的是要使这样的道理与知识有个〃实体化〃的过程。

实体化,就是落实,而不仅仅停留在〃口头〃〃知道〃这样的层面,要深入到人的心中、血液里、灵魂里,成为他们生命的一个组成部分。换一个说法,实体化就是将所学变成个人的实在经验。让品格融入心灵,也就是成为〃人〃,品格心灵化;让知识化为智慧,也就是成为〃才〃,知识智慧化。这就是古人讲的〃知行合一〃,〃知道〃与〃行为〃合二为一。我认为这正是现行教育的缺失之处。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怎样操作,才能达到〃知〃与〃行〃真正意义上的合一?

从这个意义上讲,李圣珍老师,她是在拯救呢,还是在教育?

我们看到,李圣珍老师考虑的是〃人〃的部分,很少涉及〃才〃的部分,在知识的传达方面,她采用的是传统的方法。中国教育要〃人〃与〃才〃一起改变才行,要是只有〃人〃没有〃才〃,这个教育还是无法完成它的使命。我们这样一个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国家,50多年中连一个世界级的人文与科学方面的〃才〃都没培养出来,这是极其可悲的事情。

现在中国真正的教育应该做什么呢?就是让战争不再发生,不让孩子成为〃病人〃,让他们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幸福。而找到幸福的首要条件就是教育者彻底认清知识与智慧的本来面目,认清二者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使孩子幸福地学习而不是痛苦地学习。我认为教育的先锋应该做这样的事,而不是把传统教育整坏了的孩子治好,再去让他重新受那种教育。不只是拯救,重要的是让〃拯救〃这样的事不再发生。

二二为什么得四

那么,怎样才能完成从知识到智慧的转化,使孩子在学习中得到快乐呢?比如〃1×1=1〃这样的知识,我们先教孩子认识1、2等等数字,再让背诵〃一一得一〃〃二二得四〃这样的口诀。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我们的孩子都是被成人用这样的方式〃教〃着。老师说:你们要举一反三!你们要创造性运用!但是,你怎能要求一个一直〃唯记忆是从〃的孩子举一反三,创造性运用呢?如果孩子反过来这样问老师的话,他也会张口结舌,因为老师、老师的老师,都是这样走过来的。

的确,当我们告诉孩子〃二二得四〃时,他们最多两秒钟就可记住,而我们就会得到成就感。但是当我们问:从〃二二为什么得四〃中你发现了什么时,他们就会一脸茫然。

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我们的教育从来都是先将结果直接告诉孩子,从而剥夺了他们探索、思考与发现的权利!

请问,有多少教育者在施教时鼓励孩子大胆出错?有多少教育者不是在喊口号,而是真正从心里明白失败是成功之母、没有失败就没有成功的道理?有多少孩子经历过由自己做主的探索……失败……再探索……成功这样的过程?他们中有几人饱尝着过程之后的欣喜,以及欣喜所带来的无穷的动力?我们的教育者几乎全都患上了难以治愈的〃教学癌症〃:喜欢学生一秒钟之内答对问题,而且必须是标准答案……

BOOK。←虹←桥书←吧←

第21节:一、反思我们的价值观(10)

课堂上,我们要给孩子输入清晰的概念,在不破坏认知程序的基础上,要让他们具有提取概念、形成概念以及使用概念的能力。孩子的特性是依靠感知认知世界的,建立1的概念必须要用1的实物。1的概念来自于实物,1的实物要有2的实物来做比较,在比较中产生认知;2×2=4这样的结果最好由孩子自己推导出来,这样,知识就不再是〃教〃会、〃学〃会,而是〃自己发明〃、〃自己找到〃。在发明与寻找的过程中,知识转化成为经验,肉体化了,智慧化了,真正成为他生命的一个部分,而不是油水分离的东西。

想想看,在这样的情景里孩子们学习起来是一种什么滋味啊!不但会乐意地学,还会乐意地想,轻而易举地学到知识,这样的学习不但不会封闭他们的心灵,还会把知识转化成为智慧……

这就是知识发生的过程,也可以说,是智慧发生的过程。知识的发生,渗透在智慧里、经验里,是与智慧、经验共同成长的。

将知识转化成智慧,其实就是以知识为手段,在知识的建构过程中发展出各种能力,比如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捕捉心灵感受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知识对于能力来说永远是第二位的,永远只是工具。

再说数学,什么是数学呢?数学不光是计数和计算,更重要的,是一种认知世界、处理问题的能力。说一个人数学好,不应仅仅狭义地理解,比如如何如何地会计算,会做题,更要从广义上理解,比如在人的内心建立起一套面对世界的数理逻辑的思维能力。建立这个内在的逻辑能力是学习数学的根本。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况,某个人把一个单位管理得极其混乱,换上另一个人,三两下就整顿得井井有条,那么,前者就是个没有数学能力的人,后者是个有数学能力的人。

公式化的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也是这样,我们学校里道德教育很失败,失败在哪里呢?失败在孩子没有体验,没有真正把道德规则植入他们的心中。道德教育不能光靠归纳出一些规则就能解决问题的,要在人的心灵深处下工夫。先要解决审美问题。我说的审美不是狭义的,是广义的,包括对于所有事物的美的判断。道德教育首要的任务是解决道德判断问题,只有有了判断能力才能进行道德实施,而审美则是道德判断的基础。一旦到了那样的高度,就会站在那个高度处理问题。

其次解决实施问题。我们说了,道德教育不能光靠知道了规则就能达到目的,许多规则人们大都知道,是不是按照规则去做呢?〃知道了〃不是〃做到了〃,道理无法代替行为。传统的道德教育就失败在这里,是把道德作为一种知识去〃教〃,教出的孩子道德的规则与个人的行为是油水分离的。

孩子是什么?我曾经做过一个试验,我问孩子上课可不可以吃零嘴?他们说不可以。我问为什么?他们说吃零嘴就不能注意力集中,注意力不能集中就不能听老师的讲课,这样老师的辛苦全都白费了。说得头头是道。我就给每人发了一些零食,让他们放进抽屉里,说好下了课才能吃,可是,我看见,差不多每个孩子都是一会儿抓一点塞进嘴里,偷偷地塞。

这就是孩子,他内在的那个自我跟他听来的那个道理是分离的,不能统一。

有次我翻看我儿子的《思想政治》,第一章是〃增强自尊自信〃。什么是自尊?书中说:自尊是一种自己尊重自己、爱护自己,并期望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的尊重与爱护的心理。什么是自信呢?是一个人自己相信自己、相信自己有能力实现自己愿望的心理,是对自己力量的充分肯定。

这话得的很对。但在课堂上,有的老师是不给孩子自尊、自信的,经常会说出这样的话:怎么搞的?真笨!真不知当初父母怎么把你生出来的!这就等于把孩子的尊严剥光,把自信毁掉,之后,翻开课文说:同学们,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