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少奇代表华中局作工作总结及今后任务的报告,陈毅作军事建设报告,黄克诚作政治工作报告。
黄克诚一直从事部队政治思想工作,这时又兼任苏北区党委书记、军区政委,因而他结合工作实际,立足华中全局,针对当时的具体情况,受华中局委托,作了一次深入浅出的政治工作报告。
黄克诚着重讲述了目前军事建设中的政治工作问题。
他从部队政治工作,根据地政治工作,友军政治工作和敌伪军政治工作四个方面分别进行了阐述。
黄克诚特别强调了在干部问题上应当注意的两个方面:使用干部和爱护干部。黄克诚认为,使用干部方面,应当注重德才兼备,注重干部的党性、知识和独立工作能力。在爱护干部方面,不仅要关心他们的生活与健康,使之能够在艰苦的经济条件和严酷的战争环境中勇挑重担,坚持工作,尤为重要的是,要从政治上来爱护干部,平时发现干部在思想上出现不良倾向的苗头,就要及时进行教育、批评、帮助。不应平时不关心,或者平时看到干部有什么问题当面不说,记在心里,到时候再一起算总帐。另外,黄克诚还指出,在审查干部和锄奸问题上,一定要区别对待,信证据不轻信口供,宁可错放,也不可错杀。应当注意随时纠正违反政策、刑讯逼供的现象。
黄克诚的报告得到与会同志的广泛赞同,华中局把他的报告,作为华中我军政治工作的纲要,发表在刊物《真理》1942年第八期上。
关于使用和爱护干部问题,黄克诚是这样讲的,也是这样做的。后来,在华中局开展“抢救”运动时,黄克诚顶住压力,坚决反对逼供信,保护了一批干部。
涟水县东北郑潭口。
郑潭口是一个小镇,恰好位于一帆河与完蛮河交叉处。虽说是小镇,但它是苏北根据地盐阜与淮海两区联系的纽带,也是日伪军大新集、新安镇等联成一线的据点之咽喉,因而战略位置显得十分重要。
8 月,国民党顽军韩德勤,借日军对苏北“扫荡”之机,趁火打劫,向新四军发动进攻,企图分割苏北抗日根据地,策应东犯顽军。郑潭口,成为顽军精心构筑的“模范工事”。
整个小镇被建成了一个东西三百米、南北五百米、四周又用五六米高的围墙围起来的据点。
南、北、西三面是两米厚的夹壁墙,人可以自由行走,同时又设有对内对外射击孔。夹墙每隔一段再用隔墙分开。围墙下面是挖筑的地道,地道同镇内九十多个地堡、暗堡、炮楼相连。
镇内还有一座高达十几米的中心炮楼,由周围六个炮楼拱卫。围墙外是四道防线,一帆河又成为一道天然防线。真可谓“铜墙铁壁,固若金汤”。
9 月,黄克诚等经过商议,决定拔掉这枚楔入我苏北根据地的钉子。
在军部支持下,黄克诚亲自召八旅二十二团团长张天云布置任务,面授机宜。
“老头子呢?”张天云接到命令,大汗淋漓跑到师部,悄声问哨兵。
“老头子”是三师同志对黄克诚的称呼。黄克诚参加革命时间长,年龄大了些,经验丰富,平易近人,没有任何架子,因而大家都私下亲热地称他“老头子”。
哨兵用嘴一努屋里,张天云心神领会,一步跨了进去。“这回你可有仗打了!”黄克诚戏谑地指着张天云的脑门,“师部决定派你们团攻打郑潭口。
不过,人家说‘这是攻不破的铁镇’,这可是个硬仗啊!“
“保证完成任务!”张团长一个立正,嗓门提高了八度。“千万不能掉以轻心!”黄克诚面容一整,“任务艰巨,师部决定派彭雄参谋长亲自去指挥。”
说着,黄克诚一指旁边的彭雄。
张团长又向彭雄敬了一个礼:“太好了!”黄克诚补充说:“我把师炮兵营调拔给你们,涟水县大队也配合你们作战。”
彭雄、张天云奉命率二十二团径奔郑潭口。
经过周密部署,二十二团向郑潭口发动猛攻。
战斗打响后,黄克诚时刻关注战况的发展,不时让人询问情况,并及时给予指示。
郑潭口一战,在广大指战员努力下,一举歼敌六百多人,拔除了这一“模范工事”,取得了彻底胜利。
消息传来,黄克诚立刻发报致贺并慰问。
这是苏北攻坚战的首次胜利啊,它预示着一个良好的开端,黄克诚想。
果然,10月,三师七旅一部与兄弟部队又一举攻克陈道口,歼敌一千五百多人,粉碎了顽军对淮海区的进攻,使淮南、淮北、淮海、盐阜四块抗日根据地连成了一片。
然而,苏北抗战的艰苦阶段还未过去。
1942年底,日军为控制淮、涟、沭地区,向苏北根据地淮海区发动了大“扫荡”,开始构筑据点、碉堡,修建公路,企图分割封锁淮海区,进而由点及面,全面控制这一地区。根据军部指示精神,黄克诚命令淮海区以主力加强地方军,使主力部队进一步游击化,分地区坚持斗争,从而粉碎敌人的大“扫荡”。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